曾鈺祺
摘 要:可把線上渠道優勢和該縣農產品的線下資源優勢結合起來,為實現“工業品下鄉”和“農副產品進城”雙向流通作出有益嘗試。立足縣情,從發揮資源優勢、網絡市場監管、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加快發展電子商務。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村淘寶
平和縣是柚都茶鄉,擁有琯溪蜜柚、坂仔香蕉、白芽奇蘭茶、山格蔬菜、青棗五大綠色品牌,農業產業化走在全省前列。該縣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商貿流通、金融服務亦取得長足發展,發展電子商務的優勢明顯。
一、發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意義
(一)優化農產品銷售渠道。該縣是農業大縣,全縣水果種植面積100萬畝,總產量130噸,居全省第一位、全國前三位;白芽奇蘭茶種植面積12.8萬畝,品牌評估價值21.6億元,居全國第11名。農業逐步走向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農產品資源優勢明顯。為了進一步拓寬農產品銷路,將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隨著網絡購物需求提高,電子商務將是有別于傳統銷售渠道的生力軍。通過網絡購物可以把優質農產品銷往傳統銷售渠道無法到達的地區,保障蜜柚、白芽奇蘭茶等大宗商品旺銷價揚。
(二)帶動周邊產業發展。電子商務發展不僅促進網絡銷售的商品行業發展,還帶動周邊的廣告設計、快遞行業、金融服務等業務量相應激增。且對優化產業結構、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解決群眾就業問題。
(三)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電子商務可使企業獲取豐富的市場信息,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需求,從而保證生產經營決策的正確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掌握制勝權;同時能有效地降低商業交易成本,不僅可以節省市場調查成本,推廣費用也將大幅降低;能使企業有更精準的市場動態資訊和充盈的利潤空間,助推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轉型升級發展。
二、平和縣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存因分析
(一)發展現狀
1.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網絡運營商加大了對全縣網絡鋪設力度,利用互聯網、移動通信、微信等多種手段,逐步建立起覆蓋縣、鎮、村三級的信息網絡體系,優化電商發展環境。快遞、零擔物流發展呈“井噴”態勢,快遞公司實現全覆蓋入駐各大鄉鎮,已經初步具備電子消費的物流運輸條件。
2.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初具雛形。縣內多家企業順應發展潮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通過第三方平臺或注冊自有域名銷售企業產品,微商銷售渠道也迅猛發展。交易商品集中在蜜柚苗木、蜜柚鮮果及加工產品等。
3.“農村淘寶”項目方興未艾。2014年阿里巴巴集團啟動“千縣萬村”計劃,該縣成為漳州首個“農村淘寶試點縣”,積極與知名企業對接,推進農村電商的進程。該集團總投資1000萬元在平和縣山格鎮建設電商運營中心,在160個行政村設立便民服務站。“農村淘寶合伙人”招募計劃火爆,已有1100多位報名者參加。
(二)存在的問題及存因分析
1.電子商務市場秩序不規范。據了解,該縣淘寶店基本上是以“淘寶”集市店為主,屬于個人經營,大多數未經工商登記許可。網絡市場監管體系尚未完善,存在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及侵犯消費者權益等違法行為。
2.電子商務應用普及率較低。電子商務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傳統企業對其重視不足,其對促進傳統企業營銷模式創新發展的作用尚未發揮。發展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軟硬件建設成本,同時品牌建設也需要大量投入,但投入不一定產生效益或收益明顯滯后,許多中小企業仍處于觀望之中。
3.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缺乏。行業缺乏具有經驗的人才,因為地域、待遇等原因在引進專業人才方面存在很大的阻礙。且縣城無大中院校,中高層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無法構建。
三、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
1.規劃建設電子商務園區。萬商匯白芽奇蘭茶交易中心、平和農資交易中心、霞寨東南水果交易中心等特色專業市場已初具雛形,政府要牽頭與專業機構合作,加快建設山格鎮縣級電商運營中心,并在各大特色市場籌建物流倉儲中心,形成各具特色的電子商務園區。
2.發展行業電子商務平臺。結合產業特點,培育具有鮮明特色的本地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尤其是在特色農產品、日用陶瓷、旅游服務等優勢領域發展壯大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引導行業信息服務平臺向集交易、支付和信息服務于一體的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并加大與第三方交易平臺協調力度,打造專屬的商品銷售的公共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為全縣企業、特色產品提供集中展示、推廣和交易的快捷通道。
3.扎實推進農村淘寶項目。積極融入“千縣萬村”計劃,大力招募“農村淘寶合伙人”,實現村級服務站覆蓋率超過60%的目標,實現“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并創建電子商務示范鄉鎮、示范村及電子商務創業示范點,鼓勵農民利用電子商務服務三農發展,最終形成縣、鎮、村三級聯創的良好局面。
(二)推動實體企業應用電子商務
1.鼓勵龍頭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現有錦溪集團等20多家國家、省市縣級龍頭企業,且多數為涉農企業,產品在行業內競爭優勢明顯。鼓勵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應用電子商務擴大銷售;積極引導、支持龍頭企業運用第三方電子平臺開展在線采購原料、線上招投標等業務,通過第三方平臺開設專賣店,開拓網絡零售渠道;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自建平臺發展電子商務。
2.推廣小微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縣商務局、市管局等部門要加大面向中小微企業的電子商務政策宣傳和培訓力度,鼓勵中小微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開展營銷活動。并推動傳統百貨、批發市場、專業市場等商貿企業開設網上商城,依托電子商務創新交易模式,培育新型市場業態,促進線下與線上市場有機結合。
3.不斷擴大網絡市場主體規模。政府要及時制定出臺優惠政策,不斷優化電商發展環境。借助“農村淘寶合伙人”招募計劃,縣市管局在注冊登記時放寬名稱登記、經營場所與范圍、出資方式等條件限制,支持并引導大學生、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投入創業,推進家庭電商、創業團隊等模式網絡經營主體向管理理念先進、配套制度健全的現代化電子商務企業轉型升級。
(三)加強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
1.推進專業服務機構建設。培育或引進一批電子商務服務商,以電子商務園區和行業平臺為重點,提供策劃設計、市場推廣、代理運營、物流運輸等一站式電子商務服務;宣傳并運用動產抵押、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渠道,為各類網絡市場主體提供融資服務。
2.建立電商人才培養機制。為解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短缺問題,由縣人社局牽頭,在平和職業技術學校等專科院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并通過強化師資培訓、加強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此外,政府管理人員及企業高層在條件允許下,到專業院校充電學習,并加大電商行業中高層次專業人才引進力度。
3.搭建先進物流信息平臺。積極推動縣內物流資源共享和信息資源整合,推進物流企業管理信息化。鼓勵各大物流企業運用先進的信息和裝備技術,逐步實現與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聯網對接,建立起完善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不斷提高物流的服務質量與效率。
4.規范電子商務行業監管。扎實開展全縣涉及電子商務行業的專項整治活動,以快遞零擔服務業、金融服務業等行業為重點整治對象,發揮商務、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稅務等部門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監管職能,圍繞經營者有序競爭、網絡信用體系建設、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問題,研究制定電子商務監督管理規范制度。并發揮平和縣特產協會及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加快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為推動“富美平和”建設奉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