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青少年是祖國發展的希望和人才力量的儲備軍,少年強,則中國強,這是歷史總結出的經驗。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這個時期,是他們價值觀塑造及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處于中學時代的他們,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相關活動引導對于青少年的價值觀及其健康成長能起到穩固基礎的作用。
一、青少年當前的兩大特點
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強烈、思想波動劇烈、情感需要宣泄和寄托階段的青少年具有兩大特點。
(一)喜歡追星。追星包括流行歌曲歌星、影視明星、綜藝明星,統稱娛樂明星。有些青少年對娛樂明星了如指掌,如數家珍。不僅掌握自己喜歡的明星出演的幾部電影,出了幾首單曲,舉辦了多少場演唱會,還會了解明星收入多少、豪宅多大,甚至清楚明星的年齡、性格、喜好什么牌子的服裝等等。骨子里不僅追捧他們的外表才藝,還特別追捧他們的名利雙收,認為只有當明星才賺很多錢,才是人生的最大理想。而他們卻不清楚袁隆平是誰,屠呦呦是干什么的。
(二)喜歡網絡。主要是各種游戲,一些青少年沉溺于網絡游戲之中,不能自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已經覆蓋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絡是把雙面劍,在學校可以實現學校管理的全程化、精致化、便捷化,促進學校師生的發展,讓大家視野開闊;社會上網絡無處不在,在各個方面給百姓帶來便利和共享。但同時也給青少年帶來了好多不利因素,在家里,一些學生過分依賴于網絡,解題、閱讀等都要網上搜尋,懶于動腦,形成了懶人效應;一些學生沉迷網絡,打游戲、看電影,聊QQ、微信,玩快手、抖音,忙得不亦樂乎,使其脫離實際,不能面對現實,長此以往,對自己缺乏自信,缺乏最起碼的人際交往能力。
綜上兩種狀況,來自于社會、電視、網絡上的負面影響,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了一定的污染作用,有些青少年甚至不好好學習,一心想投機取巧,致使誤入歧途,耽誤了美好青春。作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者就應該及時對青少年進行精心的呵護和“水肥管理”,促進其成熟,增強品質,達到優質的級別。
二、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相關活動要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才會產生有效的干預和引導
青少年在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的活動必須始終貫穿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因為,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學習不僅有提升作用,還可以促進青少年的心智和思想的成長和成熟,相關有意義的活動更有助于提升青少年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促進全面健康成長。
那么怎樣才能讓思想政治教育和相關活動對青少年的成長有顯著效果呢?
為了避免枯燥的說教,形成較差效果,就要做到思想教育有內容,要新穎,能夠吸引青少年的積極參與。
(一)巧借傳統節日,狠抓主題教育
應該巧借傳統節日,狠抓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實施家國情懷教育,激發青少年的自信心和榮譽感,鑄就魅力人格。清明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重要節點都是學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及活動的最佳時機。在這些重要時刻,應該廣泛開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政治思想主題教育活動,對隊員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以親身的實踐、充分展示的舞臺促進青少年品質的提升、才干的增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樣的思想和活動能夠有效地育人,更能服務教育,還會不斷提高共青團工作的實效性。
比如,巧借清明節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演講賽,或舉辦“緬懷先烈遺志、做有志青年”讀書征文,或舉行“緬懷烈士偉績,牢記責任使命,發揮模范作用”清明祭掃等主題活動,對青年團員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巧借“五一”勞動節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引導青年團員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借五四青年節開展“弘揚五四精神、誦讀青春華章”系列活動,加強團員青年愛黨愛國的信念教育。巧借父親節、母親節和“九.九”重陽節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巧借教師節教育學生尊師重道,學會做人。巧借“七一”黨的生日,國慶節讓青少年了解中國的發展史,對青少年進行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做為新一代青少年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創新特色活動,激發學生熱情
1.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每月活動中,設置好每月的教育主題,月月有重點,月月有創新,用系列化的活動引領廣大青年具有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有血有肉,有滋有味,能夠調動青少年參與其中,而且參與熱情比較高。這樣的形式,不是高深的思想說教,青少年身體力行,徹心感受,受益匪淺。
2.利用社會熱點事件,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近些年,熱映的《戰狼2》、《紅海行動》等影片成為熱點。通過組織青少年對這些影片的觀看,讓青少年不僅要懂得在我們的背后,是祖國的關懷和支持,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民族,是我們不能忘卻的意識和責任,還要讓青少年認識到祖國偉大富強,以此,引導青少年強烈的學習興趣。
3.利用互聯網成功案例和互聯網思想,激勵學生勵志成才。
當代社會,是網絡風靡的社會,是人人都上網、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泛在的時代,不能因為有弊端就讓他們躲避或遠離,應該讓他們了解互聯網、掌握必要的互聯網技能,讓青少年懂得他們究竟需要的是什么?
學校應該抓住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讓他們在網絡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學有所想,在教學中,應該經常用馬云、劉強東等名人勵志故事以及互聯網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的強大作用,激勵學生關注互聯網、重視互聯網的發展和運用。互聯網“名人效應”,會激勵學生踏實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更加關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樣的互聯網教學活動就會轉變青少年對互聯網的認知,從熱衷于游戲轉向互聯網積極一面的關注和學習。
(三)堅持宣傳教育,營造向上氛圍
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園網、班級文化陣地、校園廣播、校刊等,積極宣傳時事和大政方針;宣傳黨團知識;宣傳時代精神;宣傳學校多彩的活動、展現師生風采,從而弘揚校園文化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教育學生。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實踐活動中,讓青少年用實際行動感恩社會,以勤勞為箭鏃,射向成長的靶心
1.以真誠的愛心培育青少年的美好心靈,來弘揚不朽的雷鋒精神,展青春風采。可以組織他們定期進行校園周邊環境大清整活動,為創建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學習雷鋒歌曲,用歌聲表達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情懷;可以提出“學雷鋒、樹新風、講道德”的口號,組織“學雷鋒青年志愿者”走進社區、去社區打掃衛生,去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給老人們送去關懷和溫暖;去客運站疏導旅客,讓青少年感知良好的秩序帶給大家的方便和快捷;可以成立“學雷鋒志愿服務小分隊”,活躍在校園內的各個點位,可以組建文明交通志愿服務小分隊,號召人人都做文明交通志愿者,自覺維護交通秩序。
2.以啟迪為方法,扣開青少年智慧的大門。根據青少年的習慣、愛好和藝術特長組織各種興趣愛好的社團、小組。比如組織開設舞蹈、聲樂、美術、化學與生活、演講與口才、剪紙、體育藝術、陽光心理、科技創新等各種青少年社團。這些活動深受學生歡迎,能為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等綜合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也能調動青少年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了學風、校風建設。
3.積極組織校園文化藝術節、合唱節、讀書節、文藝展演、十八歲成人禮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活動都會融入化妝、服裝、舞美及舞蹈的成分,是青少年最喜歡的參與性活動,通過這些集體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青少年的集體感、先進性、榮譽感和責任感,更好地發揮了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更能展示他們的歌唱、舞蹈、組織、協作的技能和才華,展現他們的藝術天分,對他們的成熟和成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4.利用校刊和互聯網新媒體等陣地,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在參與中提升青少年的各項學習和適應社會的技能。讓他們自籌自辦,設定豐富的宣傳欄目和內容,利用互聯網技術,編輯公眾號,穿插文字、視頻、音頻、圖片等,做到有聲有色,富有時代感。校園媒體可以是包含政治思想內容的時事和大政方針、黨團知識,還可以宣傳學校多彩的活動,學生的文學藝術作品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影響教育學生。用他們的筆寫他們的學習心得,成長故事。使這些媒體真正成為青少年自己的心靈窗口!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總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更離不開相關活動的踐行。只有采取正確有效的方式方法,才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