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一直以來,在報社的報紙出版從業人員中有一種偏面認識,那就是,報社出版過程中已經有編輯、責任編輯、校對等環節把關,再設審讀就是重復勞動,沒有必要。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糊涂思想,也是一種對工作極不負責任的態度。尤其是我們所從事的是黨報出版工作,刊載著國家的方針、路線和政策,反映著群眾的心聲,馬虎大意要不得。因此,政治家辦報的宗旨要時刻牢記,多設幾道關口顯得尤為重要。為提高辦報質量,報社增設了審讀這個環節,配備了專職人員,組建了審讀隊伍,使報紙出版質量穩步提高是一種明智而又必須的工作布局,是一種具有重要意義的現實選擇。下面,我就對審讀工作談幾點粗淺認識。
所謂“審讀”?“審”,在現代漢語詞典里被賦予“詳知、細究”等意思,但更多地卻帶進了“慎重”的意義。而“審讀”,顧名思義,就是細究、慎重地讀,仔細地審查。那么,做一名審讀員,就應肩負起應有的職責,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對得起“審讀”二字的實際意義。
(一)要正確認識審讀的重要性
在出版前的校樣中,一些明顯的差錯基本上被編輯、校對消滅掉了,這就需要審讀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運用各種知識去進行綜合的分析、歸納、判斷,從骨里再挑刺,從中找出紕漏。這里,就有個如何做到嚴肅而認真的問題。一目十行,漂浮馬虎,無疑是愧對審讀這一使命的。所以,要認真地去推搞敲、考究某些數據、論點等關鍵處,不放過每一處疑點,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報紙版面負責地面對讀者。
(二)要有豐富和廣博的知識面
作為審讀,除能較全面地握新聞業務知識和有較好的文字功底處,應努力成為一名“雜家”。審讀員,既不能像編輯那樣機械地編,也不能像校對那樣機械地校,更要以廣博的知識面作基礎,各種社會學科、自然學科,大到國家的方針政策,小到藝、體、音、美、勞,天文地理,人文景觀都要涉獵與掌握,只有這樣,工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面面俱到。
(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審讀員,既要有校檢的眼睛,更要有超出校檢的思想范疇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這首先要鍛煉自己的耐心,拋棄浮躁心理,不僅身子要坐得住,更重要的是心要“坐”得住,只有心入了,審起來才能集中精力,才能讀得進去,毛病自然而然也就挑出來了。總之,入腦入心才能有收獲。
(四)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審讀,不是一般地閱讀,隨便翻翻看看,它是報紙出版前差錯的再發現,其根本目的就是找出可能存在的隱患。俗話說,說話辦事要有個負責的態度。作為一名黨報的審讀員,報紙賦予這一重要職責,必須毫無條件地樹立起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時刻保持政治的高度警覺性,為黨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報社負責,也為自己負責。這個責,就是責無旁貸,負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