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繼亮
摘 要:飼料與投餌是水產養殖八字精養法中的關鍵環節,在水產養殖的整個過程中,飼料的投入成本能達到總成本的一半左右,所以降低養殖成本是獲得經濟效益的關鍵,而降低飼料成本的有效措施就是利用適宜的養殖飼料,采取科學的投餌方法。所以在投餌是要求餌料充足、量多質好、營養均衡、合理投喂,并結合天然餌料和人工合成全價飼料進行養殖。
關鍵詞:無公害;高效水產養殖;飼料與投餌
引 言
目前在無公害水產養殖業中養殖者所使用的飼料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天然飼料,主要應用于名特優魚類的養殖,一類是按照魚類營養物質需求所生產的全價配合顆粒飼料。無論使用哪種飼料,在使用時除了注重飼料的品質和安全外,還應當注重飼料的營養成分和加工工藝質量。魚飼料的投喂也要掌握科學的投餌方法和合適的用量,保證用料均衡、適量、連續,從而保證水產魚類有充足的營養物質生長。
1、無公害水產養殖中對于飼料品質的要求
飼料的品質決定了水產養殖中的最終飼喂效果,飼料的品質差,會直接影響魚類的食用和消化吸收。不少魚類不食用品質較差的飼料,不但降低了飼料的使用效率,而且飼料在水中無法分解還會對養殖水體造成污染,而使用品質較高的飼料,不僅能夠保證飼料的使用效率,而且還能夠降低餌料系數。此外,飼料的品質主要受到飼料配方的科學性、營養的平衡性和飼料添加劑使用情況的影響,所以水產養殖者可以根據以上要求挑選合適的飼料進行喂養。
1.1 飼料配方科學、營養均衡全面
飼料中所含營養物質是否平衡,對飼料的利用率和飼料系數的影響很大。使用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進行喂養,能夠取得極高的養殖效果,飼料的利用率提升,其飼料系數就會降低。而使用非全價配合飼料或者單一飼料進行喂養,其飼料中無法保證營養物質的全面和均衡,可能造成魚類的某種元素缺失,使得飼料的可利用效率不高,從而影響魚類的新陳代謝或者抑制組織的生長,最終降低養殖效果[1]。
1.2 飼料的營養指標要求
飼料中的營養指標可以作為養殖者購買飼料時的參考和依據,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粗纖維含量以及能量等等都是促進魚類組織生長的有利因素。如在魚類飼料中的蛋白質成分,尤其是動物蛋白成分,能夠有效地促進魚類的生長發育,此外,魚類的大小和魚種對于蛋白質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如肉食性魚類對于蛋白質的要求就比較高,雜食性魚類的要求就比較低,草食性魚類的需求量最低;仔魚、幼魚為了快速生長,對于蛋白質的需求也比較高,所以,水產養殖者可以根據其飼養的魚類品種選擇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飼料。
1.3 飼料中添加劑的使用
合理地使用添加劑能夠保證魚類的生長,但是過多的使用添加劑反而會抑制魚類的生長,所以在使用添加劑時也要保證其平衡性。魚類的飼料添加劑種類多種多樣,除了一般動物飼料中添加的維生素、礦物質、促進生長劑以外,由于水產飼料是在水下進行投喂的特殊性,還應當添加適當的誘食劑和粘合劑,保證魚類能夠對飼料進行正常食用。如粘結劑,在投餌過程中,單純的飼料遇水粘結性較差,飼料在水中很快的松散,會造成浪費的現象,這樣就極大地增加的飼料的購買成本。所以,在飼料中添加粘連劑,可以提高飼料在水下的穩定性,防止營養的丟失,提高飼料的可利用效率。常規物質配合而成的飼料,其營養水平與魚類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為了彌補這種差距,就需要使用一些常規的添加劑配合飼料使用,通過合理的使用添加劑,如維生素、粗纖維等,能夠促進魚類的消化吸收,降低餌料系數,同時還能夠提升魚類對于某些病害的免疫能力,防治某些疾病。
2、人工配合飼料的選擇
目前的大規模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天然飼料很難滿足魚類的營養物質需求,所以養殖人員逐漸加大了人工配合飼料的使用,人工配合飼料也逐漸成為飼養魚類生長所需營養物質的重要來源。面對種類繁多的人工配合飼料,養殖人員在挑選時可以按照飼料類型、養殖的成本與價格、飼料的質量與生長速度進行選擇,如在養殖成本與價格的關系上,一般魚飼料的成本占總成本的40%—50%左右,因此,養殖的總成本受到飼料成本的影響較大,在依據價格挑選飼料時,養殖者可以依據公式進行判斷,其相關公式為:單位魚產量的飼料成本=餌料系數×飼料價格,通過公式能夠看出,飼料的價格越低,餌料系數越高,反之亦然。因此,飼料成本主要由餌料系數和飼料價格決定,合理的飼料成本就是在餌料系數和飼料價格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不能片面的認為飼料的成本價格越低,所耗費的總成本就越低,其最終取得的經濟效益就越高[2]。
3、科學的投餌技術
科學的投餌技術要掌握正確的投餌量和投餌方法,做到連續、均衡、適量,切勿暴食或饑餓。在投餌過程中,投餌方法和投餌數量都一直備受養殖人員的關注。在投餌方法上,一般按照“四定”原則進行,即定時、定量、定點、定質。在投餌數量上,首先要保證一個合適的投入數量,確定適當的投入量是確保養殖者取得經濟效益的保障,在確定投餌數量上,一般是按照總的生產需要做出全年的餌料數量,進一步再根據魚類的生長周期以及水溫特征確定每月所投入的餌量,最后再根據全年計劃投餌量和各月所占比例來制訂每天的投餌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訂各月的投餌計劃時,不能平均投餌,而是要根據每個月的水溫不同以及魚類生長情況不同進行投餌,如在每年的4—5月,是各種魚類的發病期,在此階段投入的飼料必須保證其新鮮、高質;在6—9月,隨著氣溫的升高,魚類的生長增快,對于飼料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所以要適當地增加投餌量,確保飼料能夠滿足魚類的生長需要。
結 語
在水產養殖中,通過科學的的飼料投餌不僅能夠降低養殖成本,而且還能夠保證水產的最終產量。所以,水產養殖要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主要取決于飼料的質量和投餌的方式,而不是飼料的價格和投餌的數量。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養殖者選擇優質飼料,可以極大地縮短養殖周期、提高養殖產量,最終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于瀟.無公害高效水產養殖中飼料與投餌技術[J].河南水產,2019(16):15.
[2] 朱文錦.水產品健康養殖方法及對策探討[J].河南水產,201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