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空巢老人是工業化進程中產生的一個群體,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這一群體并且由這一群體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養老、醫療、社會公平等。其中老人的養老問題是這些問題中較為突出且亟待解決的,解決“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是進農村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和加快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出發來探析農村老人養老的真正需求。
關鍵詞:空巢老人;需求層次論
中國是個未富先老的國家。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9年國家經濟的多項數據,其中一項為中國的老年人口,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5億,占中人口的18.8%,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7億,占總人口的12.6%。其中空巢老人占比超過50%。現在農村空巢老人占比如此龐大,這也預示著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愈加嚴重。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現狀不僅關乎一個社會的風氣,道德,更體現著社會公平。
一、空巢老人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的概念界定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離家后,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受空巢的老人。[1]
馬斯洛需求層理論是指“?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通俗理解: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么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占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盵2]
二、農村空巢老人的需求
(一)生理和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是農村空巢老人最基本的需求。首先,對于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和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受空巢的這類老人,其子女處于情感、社會責任和法律的要求會主動贍養自己的父母,因此本文對此類空巢老人不做分析。其次,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和其他社會救助制度基本能夠覆蓋到那些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即使這些社會福利制度還處于較低層次的水平,但對于滿足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的物質需求相對而言是足夠的。因此,空巢老人生理層面的需求不構成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
目前,中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已較為完善,近幾年政府大力進行掃黑除惡行動,并且農村地區的熟人社會還未完全解體,空巢老人可從鄰居那里得到幫助,因此安全需要也幾乎不構成空巢老人的養老問題。
(二)愛和歸屬感的需要
愛和歸屬感是一個人生命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認為,當前空巢老人在生理與安全的需要被滿足的基礎上,老人缺失的是愛和精神的支持?!案泻蜌w屬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的滿足,有利于老人的身體健康,有助于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是實現“老有所樂”的重要保證。老年人需要家庭溫暖和子女的陪伴,參與社會活動(如鄰里、親朋的交流和接觸),老年人有情感需求和精神關愛需求?!?[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繼替與城市化相結合,這兩個過程結合把老人拋棄農村,農村空巢老人們獨自在家中,情感逐漸枯竭。
(三)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農村空巢老人在完成了社會賦予他們養育子女社會責任后推出生活舞臺,他們原來具有的家長權威也隨之消失,這個因素也會對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當前社會工作中的老年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以老年人的生活理論為依據,可以適當激發老人自身的能力并相信他們在政策的幫扶下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擺脫困境。
三、結論
本文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為出發點來具體分析了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需要,筆者認為,愛和歸屬感的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因此政府在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時不能僅僅考慮物質層面的需求,還應該考慮精神層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https://baike.sogou.com/m/v64473321.htm.
[2] https://baike.sogou.com/v64473321.htm.
[3] 鄭巧英;張小霞;陳雪蓮.《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原理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研究》[J]2020.03.
作者簡介:鄧新(1998年10月12號),籍貫:江蘇徐州沛縣,學位:在讀學士,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