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動直播+短視頻”在新聞報道行業中的有效應用,對傳統新聞報道模式產生了顯著影響,推動了其創新和變革,同時,促使傳統新聞生產及內容分發產生了明顯變化。本文主要圍繞基于“移動直播+短視頻”,新聞報道創新模式展開細化探討,其中,也針對現階段新聞報道領域“移動直播+短視頻”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推動現代新聞報道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關鍵詞:新聞報道;移動直播;短視頻;創新模式
引 言
據相關數據統計可以得知,近年來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自2018年下半旬逐漸呈現出增長放緩趨勢。但短視頻應用發展卻始終處于較為迅猛的狀態,直播和短視頻,基于傳播及內容等方面,具有顯著不同,兩者存在共贏關系,推動“移動直播+短視頻”發展,實現對新聞報道行業現代化發展的有效促進,是現下新媒體環境中,新聞報道于移動端創新方面實現優良發展的重要手段。
一、新聞業“移動直播+短視頻”應用現狀分析
“移動直播+短視頻”屬于新媒體時代發展的產物,且現階段已經成為了該時代的主流內容,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十分深入,其和新聞報道的有效融合,可更好的確保各類用戶,對信息存在的碎片及多樣化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對推動新聞報道業的移動端轉型進程也存在積極影響[1]。
2017年,經微博和《人民日報》等多方平臺合作推出的“人民直播”,以及“央視新聞+”等的產生,均證明了新聞媒體在實現對移動直播有效應用的基礎上,也實現了對短視頻平臺的合理化應用,以達到自身開展新聞內容分發的目的。同時,廣州日報及新華社等通過秒拍實現對兩會內容的及時報道,以及辣焦視頻的上線等,均證明著新聞短視頻化已擴展到地方媒體處。
二、“移動直播+短視頻”創新新聞報道新模式
新聞領域的短視頻及移動直播均是創新類新聞報道呈現形式。和以往開展的存在職能明確化分工特點的生產模式存在較大差異,此類形式存在特定獨立的生產模式,同時,這也屬于“移動直播+短視頻”創新的要點內容之一。基于總體層面上而言,“移動直播+短視頻”新聞對以往應用的生產模式起到了改革影響具體包括:
(一)生產視頻化
對于新聞報道行業來講,當今時代已經不再是有圖有真相的時代,和圖片相比較而言,視頻的可信任程度更高。不論是針對移動直播或者短視頻,均是將視頻當做具體形式呈現相應內容的,對以往開展的新聞報道存在一定影響,也促使傳媒行業對編輯和記者等職業人才的需求和標準發生了變化,要求相關從業人員必要具備相應的業務能力和素質水平[2]。
生產視頻化現階段逐漸已融入到了新聞的各生產環節中,倘若將以往新聞生產階段的編、采等和“移動直播+短視頻”新聞加以對應,即為視頻的編輯和資料采集。例如,在進行短視頻發布時,記者需要利用移動智能終端進行相應的編輯與拍攝操作,通過視頻、圖片編輯等多種方式,完成制作,再于特定的媒體平臺中發布出來。此處要注意的為,短視頻類新聞并非是長新聞剪輯和利用各類終端進行視頻遷移的結合,其顯著特征即為其于敘事節奏及畫面剪輯等,均存在較高可創作性,對優化新聞有趣性存在積極影響。
移動直播類的新聞在生產期間,不會涉及到視頻剪輯相關操作,這也為其存在較高真實性的關鍵原因之一。記者通過無人機、智能終端等,對相應事件進行拍攝,再經由直播平臺開展實時錄制和播出,為用戶提供更為直觀、真實、即時的新聞體驗,且用戶利用各類移動終端便可以實現對直播的隨時觀看,存在較高的便捷性??傮w來講,視頻和圖片相比,存在更多的優勢,不論就何種生產方式來講,視頻化均將對傳統新聞生產改革起到關鍵影響。
(二)生產社交化
基于當今時代背景下,社交媒體已經變成了現代人們在進行交流和溝通時,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同時,其在新聞報道領域的應用,使得以往的新聞生產模式發生了顯著化改變,推動了新聞傳媒領域的變革性發展。移動直播以及短視頻均屬于社交媒體大環境發展的產物,本身存在較為顯著的社交屬性,具體實現和新聞領域的互通時,實現了對新聞生產社會化發展的有效促進。
簡單來講,“移動直播+短視頻”類新聞,在具體開展內容生產相關操作時,應重視強化社交性,并將互聯網思維當做基礎。以移動直播為例,其和以往進行的直播存在較大差異,突出特征之一即為具備強烈的互動性和社交性。用戶可于直播間內闡述觀點,記者酌情予以回復。用戶和記者間可通過一對多、多對多等方式開展實時的互動及交流操作。新聞機構也能夠于具體開展各環節生產操作期間,于視頻外添設其他多種互動元素,包括圖表和文字等,同時,以彈幕、VR等技術作為輔助。
總體而言,移動直播及短視頻平臺,均是基于大量用戶參與互動的平臺,在和新聞報道加以融合后,用戶可在時間參與期間,以傳播主體的身份開展主動化的新聞發布,同時,也能夠以受傳主體的身份進行相應新聞信息的接收。由此,“移動直播+短視頻”對新聞報道領域產生的變革性影響,既涉及生產方式的變化,也涉及到基于強烈社交性質形成的裂變式傳播。
結 論
綜上所述,傳統媒體于內容層面上,存在著其他媒體難以趕超的優勢,包括針對重大國家新聞事件的報道等,針對傳統媒體來講,在未來具體開展各環節發展操作的過程中,應重視在有效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積極看清和順應“移動直播+短視頻”的發展腳步和變化,基于人員、技術等多個方面,實現自我提升和優化,實現對各類新聞移動直播和短視頻新聞涉及問題的有效解決和處理。
參考文獻
[1] 劉怡菲.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主流媒體移動直播新聞的報道特點和啟示——以央視新聞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8):135-136.
[2] 盧迪,邱子欣.新聞“移動化”與直播“常態化”:5G技術推動新聞與直播深度融合[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0,42(04):6-10.
作者簡介:胡紹康,性別男-出生年:1989年,籍貫到市:浙江省衢州市,民族:漢族,職稱:助理記者? 學歷:大學本科? 研究方向: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