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龍



摘 要:海底管道的裸露部分,存在著很多不同的情況,比如懸空、全裸露,半裸露等,有些裸露的管道,露出海底面的高度僅僅有十幾厘米;反映在根據水深變化形成的圖像上,產生的效果圖很難判斷和顯示裸露情況。針對這個問題,使用海底斜率數據,基于DEM生成坡度圖,大大加強了海底管道多波束數據的可視化效果。
關鍵詞:海底管道;坡度圖;可視化
引 言
針對海底管道的探測項目,工作內容包括海管的裸露及懸空情況探測、水深地形測量、淺地層探測、探測管道位置及埋深等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多波束測深儀的探測,利用多波束測深儀得到的海量XYZ數據,得到水深地形變化,海底管道裸露情況等,傳統的處理方法是生產等深線圖和DEM渲染圖,以此來顯示海底地形和管道裸露情況,但是海底管道裸露出海底面的高度,常常僅有十幾厘米;反映在根據水深變化形成的圖像上,體現不出很大的差異,產生的效果圖很難判斷和顯示裸露情況。所以使用水深變化數值來表現這種傳統方法,往往不能很好的顯示海底管道的裸露情況。
在探測過幾條海底管線并進行資料處理后,經過認真分析,針對海底管道與其它目標物的不同特點,比如一條海底管道,裸露出來的部分沿一定距離是保持一種線性規則變化的,海底管道本身外形尺寸是有固定值的,這是區別于自然海底的重要不同。基于此我們考慮到使用斜率這一數據,基于DEM生成坡度圖,能夠加強海底管道多波束數據的可視化效果,使可視化圖形更加一目了然。
一、方法路線
1、軟件的選擇:生成坡度圖,可以用ARCGIS等GIS軟件,但對于處理海底管道數據,基于簡單快捷的原則,我們選擇了SURFER軟件來生成坡度圖。
2、坡度和方位數據的處理方法:該方法將基于DEM生成斜坡的方向(方位)和斜坡的坡度(以度為單位),并使用顏色和飽和度來顯示組合結果。面向不同方向的斜坡使用不同的顏色,并且該顏色的飽和度顯示該斜坡的陡度(顏色越亮,斜率越陡)。兩種數據共同的渲染,可以顯示在DEM圖中可能被忽視的小的變化。
但是方位和坡度是兩個數據,基于XYZ數據的網格做圖工具無法直接處理,所以要對這連個數據進行合并處理:將坡度數據重新分類為0到8的區間,步長為2,如表1所示;并將方位數據重新分類為10到80的區間,步長為10,如表2所示。
將坡度和方位兩個數據根據上表重新分類賦值,然后合并為一個數據,此數據就包含了坡度和方位,數值范圍10-88,這是坡度的最小值加上方位的最小值(10 + 0)和坡度的最大值加上方位的最大值(80 + 8)。數字中的十位數是方位,個位數是坡度。例如,值24表示方位角在22.5°和67.5°方位角之間(因為第一個數字是2),坡度在15%到30%之間(因為第二個數字是4)。
然后,我們將根據此組合值創建地圖并對其進行著色。實際顏色基于方位(十位數)和該顏色的飽和度基于坡度(個位數)。由于任何一個地方都有0的值(例如10,20,30等)相對平坦(0-5°之間的斜率),我們可以為它指定一個我們可以完全透明的扁平灰色。對于其他顏色,我們可以使用預定義色標來進行著色渲染,如圖1所示。
3、生成海底管道坡度圖的方法:第一步,把原始的多波束數據經過處理后輸出為XYZ數據。第二步,在SURFER軟件中,點擊GRIDS選單,根據原始XYZ數據生成GRID網格數據,此時生成的網格數據是基于深度的,網格的大小,要根據原始野外數據采集的精度來確定,為提高分辨率,盡可能的要相近。第三步,根據原始網格數據,生成坡度數據:
選擇生成的坡度數據文件:
輸入函數:? IF(A> = 45,8,IF(A> = 30.0且A <45,6,IF(A> = 15且A <30,4,IF(A> = 5且A <15, 2,IF(A> = 0和A <5,0,A)))))
單擊“ 輸出網格文件 ”右側的“ 更改文件名”按鈕,為文件指定一個新名稱然后單擊“ 保存”。單擊“ 確定”,然后創建網格。
第四步,創建方位數據網格。
打開原始網格數據后:
在Grid Calculus對話框中,選擇Terrain Modeling | 地形方面。
單擊“ 輸出網格文件 ”右側的“ 更改文件名”按鈕,為文件指定一個新名稱,然后單擊“ 保存”。單擊“ 確定”,然后創建網格。
使用網格數學重新分類方位網格文件。
單擊“ 添加網格”按鈕。
輸入函數:? IF(A> = 337.5或A <22.5,10,IF(A> = 22.5且A <67.5,20,IF(A> = 67.5且A <112.5,30,IF(A> = 112.5 AND) A <157.5,40,IF(A> = 157.5且A <202.5,50,IF(A> = 202.5且A <247.5,60,IF(A> = 247.5且A <292.5,70,IF(A> = 292.5和A <337.5,80,A))))))))
單擊“ 輸出網格文件 ”右側的“ 更改文件名”按鈕,為文件指定一個新名稱,然后單擊“ 保存”。單擊“ 確定”,然后創建網格。
第五步,合并坡度數據和方位數據。
打開第三步和第四部生成的網格文件,輸入功能:? A + B.
單擊“ 輸出網格文件 ”右側的“ 更改文件名”按鈕,為文件指定一個新名稱(例如海底管道坡度圖.grd),然后單擊“ 保存”。單擊“ 確定”,然后創建網格。
第六步,使用上面定義的色標尺創建地圖并為其著色。
單擊MAP| NEW| color relief,選擇海底管道坡度圖.grd并單擊“ 打開”。
在對象管理器中選擇圖像圖層,然后單擊“ 屬性管理器”中的“ 常規”頁面。
在Hill Shading部分下,取消選中Enable hill shading。
取消選中插值像素。
單擊“ 顏色 ”右側的“ 自定義色彩映射表(...)”按鈕。
在Colormap對話框中,單擊Load,選擇ColorWheel.clr,然后單擊Open。
單擊確定,選中顯示色標,在“ 缺失數據”部分下,將“ 不透明度”設置為0%。
如果需要,可以調整分類和色標尺的定義,通過調整網格來強調某些斜率或方位的范圍,可以單獨定義海底管道的顏色顯示。或者通過將“ 色彩映射”對話框中的“ 不透明度”設置為100%,可以選擇使平坦區域為灰色而不是透明,以更好的顯示海底地形變化情況以及突出顯示海底管道的裸露情況。
二、結果
根據上述方法路線生成海底管道坡度圖(圖2),同時由原始水深數據生成海底地貌圖(圖3)。
從兩張圖上對比可以看出,在單個圖中同時顯示斜率和坡向是識別地圖中人工構筑物,比如海底管道的絕佳方法。在原始的水深地貌圖中,海底管道裸露程度較輕的部分,由于水深變化的數值很小,體現在圖中很不明顯,甚至難以判斷。但作為海底管道,由于其外形尺寸是確定的,表現在坡度數據上也是確定的,所以在坡度圖上,裸露出來的深淺程度不同雖有差別,但都可以顯示出來。
經過對比海底管道坡度圖和原始的水深數據海底地貌圖,可以看到采用坡度圖,相對于深度圖,加強了海底管道的可視化顯示,對于微小的地形地貌改變,顯示的也十分明顯。
三、結論
利用人工構筑物的一些特點,比如規則的外觀、固定的尺寸、線性的變化等,充分利用坡度圖的特點,突出了海底管道的視覺效果,對識別并顯示海底管道的裸露情況,是處理方法上的一個創新,并且很容易把這個方法利用的其它一些類似的應用中去。而且,利用軟件本身對腳本的支持,可以開發出具有交互功能的自動處理系統,可以實現對海底管道或其它人工構筑物,根據其方位或坡度等數據,指定其顯示顏色,達到更加智能化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Kari Dickenson,Creating Terrain Slope Maps fro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in Surfer【EB/OL】, Tuesday, 24 May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