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軍
摘 要: 探討開設高職老年護理課程護生的老化態度與對老年人行為意向改善成效。采取整群抽樣法選擇高職大專護理專業二年級1-3班和4-6班,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90名,分別進行高職老年護理課程教育以及常規護理課程教育,對比護生老化態度與對老年人行為意向差異的因素。結果顯示,接受老年護理課程后,觀察組整體老化態度與對老年人行為意向發生改善的概率分別是對照組的2.34倍(P≤0.05)和4.54倍(P≤0.05),相比顯著較高,觀察組對老年人行為意向的改變無統計學意義(P=0.714),但護生老化態度改善成效與對老年人行為意向改善成效呈現顯著正相關,因此找到影響改善老化態度與老年人行為意向的重要因素,做為老年護理課程教育設計的參考依據,進而達到提升照顧老年人意愿的目的,有一定應用價值。
關鍵詞:老年護理課程;老化態度;行為意向;護生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衛生水平極大提高,世界人口平均壽命延長[1],進入21世紀后,我國社會的老齡化進程加快,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針對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慢性病增加,需照護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提供適宜的照護活動[3-4]。臨床上收治的老年患者也呈直線上升的趨勢[5]。目前,臨床上從事老年護理專業人才較為匱乏[6],在校護生只是為了應試教育而學習,使其在日后工作中出現學到的知識用不上的現象[7]。對老年護理認可度不高,直接影響著老年護理學生從事本專業工作意愿[8]。
為推動老年護理教育發展,在學習先進教育理念之下,選取我院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高職老年護理課程對護生老化態度與對老年人行為意向差異的影響。期望通過老年護理課程教育,使其正確對待老化過程,以降低社會給予的刻板錯誤印象,改變護生對老化態度,為高職老年護理課程教育改革提供參考依據,達到提升照顧老年人意愿目的,進而滿足社會的日益增大的需求。
一、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采用以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我市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大學二年級護生共380人。其中對照組學生 190名,男生12名,女生178名,年齡21~23歲,平均(22.11±0.35)歲,期末成績 273 ~ 361分,平均(320±19.73)分;觀察組學生190名,男生 14 名,女生 176名,年齡 20 ~ 23歲,平均(22.08±0.28)歲,期末成績 277 ~ 370 分,平均(321.0±18.40)分。兩組護生在年齡、性別、期末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 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實驗組實施高職老年護理課程教育教育。兩組護生教學時數、教學內容一致。實驗組教學設計具體如下: (1)設計教改方案:按照本院老年護理課程課改方案,分別教授老年人生理模塊、老年慢性病護理模塊、老年人保健模塊、心理健康模塊、老年康復護理模塊、老年護理技術模塊和安寧療護模塊、老年護理實訓8個模塊,分學期學年循序漸進施教。(2) 改革教學方法: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創設關懷情境,運用角色扮演、小組合作法、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滲透老年人照護教育。(3)強化社會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老年護理義務活動,拜訪養老護理院,活動中主動與老年人溝通,如傾聽、重復及提問的技巧等。(4)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后做好反思筆記。
3.觀察指標
(1)參考科根(KOJAN)老化態度量表,借鑒臺灣學者林貴滿所編問卷內容,并結合研究的目的,并與2名相關專家進行咨詢和探討,設計出初始調查問卷。整群隨機抽取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的50名非樣本高職高專二年級護生進行預調查,并在間隔2周后,對原對象進行重測。將回收的數據錄入SPSS16.0統計軟件,檢驗問卷信度。整體老化態度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9395,老年人行為意向量表Cronbachs α值0.9302。
①老化態度量表:包括3個維度47個條目。生理老化態度量表維度:共21個題,內容包括對皮膚、毛發、泌尿、心血管、睡眠、活動、胃腸道、性功能、牙齒、骨骼肌、感覺(視覺、聽覺)、內分泌、呼吸、神經系統老化看法。心理老化態度量表維度:共14題,內容包括對老年人心情、脾氣、精力、個性、人格、行為等看法。社會老化態度量表維度:共12題,內容包括對老年人休閑活動、娛樂、人際關系、活動參與、社會地位、生活狀況等看法。 ②老年人行為意向量表:共14題,內容包括與老人同住、協助老年人生活起居、協助老年人衣食住行需要的意愿。
( 2) 反思日記。采用學生撰寫的反思日記,包括護生對老年人老化態度與對老年人行為意識、關懷事件的敘述、分析、概括和啟發等。
4. 統計學處理
采用Excel 2003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問卷調查情況。經單側t檢驗,兩組間對老年人生理、社會、整體老化的態度和對老年人行為意向改善成效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觀察組改善成效優于對照組,兩組間對老年人心理老化態度的改善無顯著性差異(P=0.224)
經檢驗,接受老年護理課程前觀察組與對照組對老年人生理、心理、社會及整體老化的態度和對老年人的行為意向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接受老年護理課程后,兩組對老年人生理、心理、社會及整體老化的態度和對老年人的行為意向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3.反思日記。共收集觀察組護生反思日記 380份,刪除其中不合格的 26 篇,最終納入研究354篇。護生反思日記內容為: 對老年人老化態度的反思115篇(32.5%);對老年人行為意識的反思98篇(27.7%);對老年人關懷行為的反思 90 篇(25.4%);對老年人護理價值觀的反思 51篇(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