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暢
摘要:積極心理學中主要研究的是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特質以及積極組織方面。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高校更好的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通過結合積極心理學,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新。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能夠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行,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具有的作用。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課程,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促進并實現大學生高素質全面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學模式和教育環境的影響,現階段下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存在著部分問題,具體表現為實效性欠佳以及創新力度不夠,需要進一步的改革和優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欠佳。
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為未來人生道路做好前提保障。但是現階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并不理想,甚至部分大學生對其厭惡排斥心理,偏離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初衷。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多數高校的思政教育仍以理論灌輸和思想糾錯的教學模式進行,致使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交流機制,難以滿足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實現的心理訴求。使得大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思政教育,容易滋生排斥和反感心理。在教學內容方面,大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內容較為抽象空洞,跟學生實際的學習生活環境相脫節。使得大學生不能很好地將思政教育內容轉化成內在修養,難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思政教育效果欠佳。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力度不夠。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教育內容脫節、學生課堂體驗較差等情況,不僅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同時也不利于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應當對原有的教學模式作出及時調整和優化,并結合原有教育模式和學生現實需求進行創新發展。
二、積極心理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積極心理學起源于 20 世紀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時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賽里格曼 ( Seligman) 率先掀起了針對傳統心理學的心理學運動,他先后發表了《積極的社會科學》《構建人類力量心理學遺忘的任務》等有影響力的文章,在心理學界開拓了一個嶄新的研究視角,世界各國的學者開始關注積極心理學,并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和方法運用到了管理、教學、社會工作等方方面面。
(一)積極心理學符合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
90 后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大多數獨立、陽光、積極進取,但是自我意識發展尚不完善,他們反感傳統的教育模式,說教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已經充斥著他們大多數的學習生活中。傳統的教育方式中教育者處于居高臨下的狀態,無法從教育對象的角度思想,教育對象“被迫”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易產生逆反心理。而積極心理學取向注重幫助學生發現他們自身的資源,理清問題解決的思路。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過設置合理的教育任務,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地思考問題,從而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希望、幸福、快樂和幸福。另外,大學生的自尊結構日趨穩定,自尊心普遍較強。這就使得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照顧到學生的“面子”問題,而積極心理學的站位是指向未來的,不去“算舊賬”和“揭傷疤”,因此,對于自尊心較強的大學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問題解決方式。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學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繁重,小到學生的個體身心關懷,大到學風、班風建設,涉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找到定位準、見效快的工作方法。特別是高校輔導員同時為幾百個學生提供服務,如果運用傳統的心理咨詢技術,從建立咨訪關系到制定方案就要耗費大量時間,占用的時間和精力過多,必將影響其他工作的開展。而積極心理學正是迎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這種簡約、快捷、有效的工作模式。
(三)培養高校學生優秀的心理素質,為學生未來發展做鋪墊
高校學生的性格品質在大學四年中會有多次改變,隨著思維與年齡的進一步成長,習慣會在不經意間定型,所以培養高校學生優秀心理素質是促進學生成熟發展的關鍵一步。想要提升心理素質,關鍵是改變行為準則,保留性格中的優點,揚長避短。一般來說,積極心理學可以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所以,培養高校學生優秀心理素質,能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四)形成積極心理學發展體系,有利于高校思想教育改革創新
在高校形成積極心理發展體系,有利于思想教育改革創新,學生做到對人坦誠相待,對待他人有愛心,大學生要平時多抽點時間讀一些有益于心理素養提升和文化修養的書籍,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而且有利于保持自身良好的精神面貌。
高校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出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而人才要想得到屬于自己的成功,則需要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挑戰。真正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的人才都應該具備一個積極向上的品格,能夠在面對困境時無所畏懼。積極心理學幫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擁有了更多的創新性,同時改善了思政教育效果不明顯的問題。高校如果能夠將積極心理學充分的運用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那么將會明顯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參考文獻:
[1]楊佩 .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 [D]. 貴州師范大學,2016.
[2]劉 江.高等職業院校貧困生心理狀況分析和積極心理學為主導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
[3]郝雅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7(10):87-89.
[4]徐濯瀟.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