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要:俗話說,“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如何讓學生“親”而“信”?促進教學?實際就是要保持師生關系的和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教師以愉快、友好的態度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形成一種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在教師面前不感到緊張和壓抑,充分自由的就學習開展討論,發表看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建良好師生關系;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在教師行業,還是常聽到一句話:“給學生一顆好心,不給一個好臉”。現實的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還是把它奉為教書的真理。我們還是常見這樣的一個現象:本班的老師一出現在教室門口,本來正做著歡快的游戲的該班學生,馬上就停止了又說又笑;或者一聽“老師來了”,學生便滋溜一聲,蜂擁入教室,正襟危坐,佯裝學習。學生真是對老師望而生“威”呀!可實際并非如此,而是學生對老師望而生畏。
不少教師認為“給學生一個好臉”,學生就會“登鼻子上臉”,那么教師威嚴何存,威信何在?沒有威信、威嚴,教師的教學活動就無法進行下去,更不用說取得良好的效果。唯有“不給一個好臉”用威嚴把學生鎮住了,嚇住了,學生服服帖帖,如溫馴小綿羊了,老師也就有了威信,工作就能得以順利開展??珊芏嗍聦嵄砻?,盡管這種師生觀的動機是善意的,但它帶來的是不良后果,產生的是負面影響,雖然有了規矩,成了方圓,學生被震懾住了,聽話了,但學生對教師產生了恐懼心理,害怕教師,躲避教師,遠離教師,甚至是八百年不見也不想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不會愉快的學習的,更別說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做好學生與學習之間的“紐帶”工作,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一種怎樣的師生關系呢?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教師以愉快、友好的態度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形成一種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在教師面前不感到緊張和壓抑,充分自由的就學習開展討論,發表看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在學校里,與學生在一起生活交往最多的莫過于班主任和學科教師,作為教師我們都應該做好學生與學習之間的“紐帶”工作。
一、 做到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學習的教育模式已經越來越顯示其非凡的優越性,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改變陳舊的師生觀念,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把自己的威信深深扎進學生的心中,才能開展良好的教學活動,學生才能無拘無束地展示自我,動腦、動眼、動口、動手,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
教師除了同知識本身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外,還應在教學中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優秀的教師會以一個手勢,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停頓,或者一個微笑,拍拍頭,撫撫肩,把學生引進知識的殿堂,啟迪學生的智慧。在課堂上,教師應以情激情,教師愛他的學生,學生也就愛他的教師,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容易發生教學的積極反饋,這樣就必然會給教師帶來信心和激情,教師也就越講越有勁,越講越愿講。教師的情感再傳遞給學生,學生也就越來越愿意聽,他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新的知識,自愿的去學、去研究、去掌握新知識。如此良好的循環下去,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效果必然會提高。
二、 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
在社會交往中,相互尊重、信任,是人對人應有的基本行為準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因此相互尊重是搞好教育這個雙項活動的前提。教師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師生之間就會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的關系,彼此之間在平等的地位上感情融洽了,關系密切了,雙方之間就能夠敞開心扉,讓學生愿意向老師傾述心聲,教師也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學生復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如果教師不尊重學生,無原則的懲罰學生,諷刺挖苦學生,采取“硬整”的辦法,那么學生與教師之間就會形成一種無法逾越的鴻溝,那么教育怎么會有好效果呢?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敢拿腦袋保證,如果學生不愿把自己的歡樂與痛苦告訴老師,那么任何教育總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愛教育者向他愛戴的教育者敞開自己的心靈,是一個彼此促進思想和感情高尚起來的過程?!边@就是說,教育力量的發揮與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是離不開的。
小學生不僅好強,而且自尊心很強。如果對他們的缺點不調查,不研究,一再用訓斥的辦法,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容易傷了師生感情。因此,我做班級工作時力戒偏心:對于優秀學生,我既肯定他們的成績,又給他們指出努力的方向;對于后進生不簡單教育,而是想方設法親近他們,平等對待,他們一旦有了缺點,能私下解決的不在課堂上批評,能在班里解決的不拉到辦公室處理,能改過自新的,不拉到家長面前“告狀”,盡可能不讓學生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當后進生有一點進步都要及時表揚。這樣,讓優生有奔頭,差生有信心。
三、做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
教師關愛學生,就是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他們的酸甜苦辣,關心他們的冷暖,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日常行為及他們各方面的發展,同情他們的痛苦與不幸。當他們的人格和利益受到傷害時,能挺身而出,當他們遇到困難、挫折時,能及時鼓勵、幫助。特別是對品德不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能疾言厲色,不能冷嘲熱諷:“笨的沒法形容”“我哪輩子碰到你這么笨的人”“生來就不是讀書的料”,更不能一棍子打死,教師應在尊重其人格的基礎上,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出差距,鼓勵其努力上進。同時要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發展。如此以來。學生在尊重的陽關下,關愛的雨露中,自主、熱情、奮發、刻苦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班上的劉啟河一直是班里的數學尖子,期末中次次考一百分。上學期數學題簡單,考了99.5分,發成績時,只看見他拿著成績默默哭泣,我想“粗心扣了分,也該罰,哭就哭吧,該自責一下的?!睕]成想,這一學期,成績是一落千丈,甚至出現了不完成作業的情況。這小子!看著心里可真急:劉啟河家里出事了?不愛學習了?討厭老師了?叛逆期到了?反正是各種猜想。我耐住性子,主動接近他,和他聊天,了解后,他自暴自棄的原因讓人大跌眼鏡:上學期考了99.5分,沒得到100分,班里比他差的都考了100分,所以覺得自己不行,放棄了。我知道后,不敢說還讓他承擔粗心失分的責任了,反而是一再的夸獎他有基礎,理解能力好,老師家長仍是把他當尖子生看待,好一堆信任的話讓他釋懷了些,再在后來的期末復習中,很多題他一下功夫都會做以后,又才恢復以前的霸氣。常說“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但教師對學生的愛并不遜于母愛,有時勝過母愛,為學生的成長把好航行的道路。愛能感化一切,因此,教師對學生關愛,樹立威信,師生之間愛也融融,樂也融融,教學也就會在這融融的氣氛中順利有效地開展了。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與學生心心相印,師生關系和諧,行動堪為楷模,有淵博的知識,有感情奔放妙趣橫生的教學,教學效果就突出。當然,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同合理的嚴格要求相結合,并不是一味地關愛。一方面,在關心愛護學生的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這是與人責任的重要體現;另一方面,關愛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兩個相輔相成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