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現如今,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的背景要求下,法學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在現在的法學課堂中,單純的為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已經逐漸不被學生所接受,在這個情況下,案例教學法開始在法學課程中廣泛應用。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并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在法學課程中的應用策略,期望將法學課堂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法學課堂;案例教學法;實踐策略;特點
引言:
眾所周知,法學是一門實證性很強的學科,這與法學的自身屬性息息相關,由于法學涉及到許多理論與實證類知識,并不是單一的規范性學科,因此,相關教學人員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地變更,采用教學法是相關教學人員在進行法學知識傳授時的必然選擇,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相關教學人員應該對相關案例進行歸納與演繹,通過案例教學,避免出現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主動的接受知識點。
1.法學課堂中案例教學法概述
法學學習是從點到線,從線到網,從網到面的過程。當點變成線的時候,你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當網到面的時候,你就是高手了。認識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而實踐則為認識提供反饋,可以讓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正確。因而案例教學的方法在法學課程中的教學應用,勢必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其重要性與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案例教學法使學生置身于充滿問題的真實世界情境中,并且激勵他們運用課程知識來分析問題和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些真實或現實的問題情境中,相關教學人員們把構架良好但缺乏清晰明確解決方法的問題或者困境展現給學生[1]。
我國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常常以教師作為主體,學生的地位比較被動,所以學生相對的學習積極性較低,許多創新性思維得不到有效的啟發,學習效果很難增強,再加之無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連,導致大部分學生即使已經對法學的理論知識掌握的非常透徹,也不能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加以轉化并運用出來,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案例教學法則可以將這一缺陷進行彌補,在法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相關教學人員逐漸向學生講述法律案例,通過將理論知識與案例相結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是說,在法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能夠促進法學課堂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推動我國法學教育事業進一步向前發展。
2.法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2.1針對性
相比于其他的教育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貫穿于整個理論教學中,可以通過某一個知識點進行相應的實踐講述,講述的過程具有針對性,能夠加深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在法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學生的分析能力也會進一步增強,可以根據相關的案例對有關的法律知識進行學習,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共同進步。
2.2實用性
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案例主要為生活中已經發生的案例,將這些案例與法學課程中的理論知識相結合,幾乎全部的法學教學案例的源頭都是生活事件,不脫離實際,所以,在法學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具有實用性,學生可以將自己所學的法律知識運用在案例中,做到學有所用[2]。
2.3創新性
法律條文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我國實際的發展狀況而持續調整、修改或優化,確保能夠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所以,在選擇法學教學案例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創新,相關教學人員選擇的教學案例最好是近期發生的,身邊的事或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法學理論基礎,做到跟進時代前進的腳步。
3.法學課堂中案例教學法的實踐策略
3.1收集案例資料
在法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前提就是要收集好案例資料,所以,在法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到的全部教學案例,都應該先對案例材料進行收集,保證案例應用的真實性、可靠性與合理性,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法律知識。
在案例的收集方面,首先可以通過司法實踐來進行收集,法學的相關教學人員可以同時擔任兼職律師或在司法部門掛職,做到與生活中的案例實踐緊密相連,在對案件的處理過程中,相關教學人員能夠將案例素材處理的細節進行更好的了解,進而將更多的案例要點加一張我,將案例與法學課程的理論知識融合起來,對案例教學的效果有很大幫助。比如在進行婚姻法的講解時,相關教學人員可以向學生藐視自己處理婚姻案件的過程,將處理細節一一與同學們講清楚,讓學生們能夠了解到處理這個案件的關鍵點,進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并且可以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觀點,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很有幫助。其次,相關教學人員收集典型案例有廣泛的信息渠道,現如今,在互聯網的幫助下,許多法律案件傳播非常迅速,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積極性作用,相關教學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對典型的法律案例進行收集,并將網絡上大家對安利的討論結果記錄下來,將這些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想法對案例進行分析,創新案例教學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深入學習法律并讓學生對法律有更深的記憶[3]。
3.2選擇恰當的案例
在法學課程中,理論知識是有限的,但根據理論知識所延遲出來的案例確是無限的,所以,在進行法律知識傳授時,相關教學人員可以結合的實際案例非常多,怎樣能在這眾多案例中選擇最合適的,選擇符合課堂要求的案例為當前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案例的選擇上,首先選擇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意義,卻道案例的典型,比如針對白某某的處理,雖然案件自身的安慶十分明確,但受到所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這場官司歷時很久才結束,并且案件的審核過程十分復雜,面對這樣的典型案例,相關教學人員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與案件中的各項證據相對應,以此得出案件處理的結果,并根據案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案件中的處理阻力,得出最終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們對法律案例進行了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使學生學習法律的熱情大幅度提高,還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有一舉兩得的作用。
3.3合理使用案例
雖然在日常的工作中,相關人員非常重視對案例的收集,通過案例對課堂教學進行輔助,但如果出現一個法律知識對應的案例數量非常多的情況,相關教學人員不能從中挑選出最合適的案例,就不會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相關教學人員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穿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案例,滿足教學的需求。比如在進行婚姻法的講述時,相關教學人員可以結合當前離婚率較高的這一社會現實,拉近與即將畢業面臨結婚工作等學生的距離,當學生聽到與自己有所關聯的話題,學習興趣會大幅度提高,專注度也會有所提升。在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學人員可以講述幾個非常典型的理論案例,讓學生以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并思考這些原因是不是達到了離婚的界限等問題。在進行這些典型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與效能,學會遇到事情的時候以法律的手段去解決,將法律作為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武器,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3.4案例演習
在法律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相關教學人員不僅要選擇出適合的法律案例,還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現場的案例演習,首先做出明確的人員分工,讓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案例演習中來,最大化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比如在學習刑法的過程中,相關教學人員可以安排幾個學生對案例進行表演,將剩余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作為案件的雙方當事人,根據案件展開激烈的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的主力已高度集中,不僅要對案件中的細節進行分析,還要將相關的案例資料收集起來,感受到法律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促進理論于實踐真正的結合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處理案件的水平與實踐能力有積極的作用。
4.梳理和歸納觀點
在案例教學法在法學課程的應用過程中,相關教學人員要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梳理學生產生共識的觀點與出現問題的地方,針對學生們產生分歧的觀點進行解釋說明,并將分分歧產生的原因解釋清楚,針對學生達成公共識的觀點,如果觀點正確,就整理出來,如果錯誤,就需要將錯誤解釋清楚,并告知學生正確的觀點。在案例教學的環節中,相關教學人員需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出評價,對表現積極良好的同學給予鼓勵與贊揚,對于主動性不高的同學,需要加強引導,挖掘這些同學的興趣點,激發這些同學的潛力,幫助其在下一次的學習中有所進步。
現如今,在法律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給相關教學人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比如,需要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相關教學人員需要提前收集案例資料與視頻播放資料,選擇好需要提問的問題,需要提前告知學生授課的流程,事先將準備好的案例資料與視頻播放資料呈現給學生,不僅如此,相關教學人員需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相關教學人員都能夠結合學生的觀點給出解答,并在學生討論時偏離主題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回歸正確的主題[5]。與此同時,案例教學法也給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學生需要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前,學生需要對下堂課老師想要傳授的知識點進行預習,還要提前熟悉案例,需要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保證課堂的活躍性,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綜上所述,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在法學課程中,需要老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也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
結語:
總之,以案例教學的方式開展法學課程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有很大不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引領學生下一步應該怎樣去學習,相關法律知識的探索需要靠學生自己的主動性,這對達成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起到積極性作用,因此,在法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是非常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謝玲.法學課堂教學規范性的偏離[J].文史博覽:理論,2016,0(8):70-72.
[2]杜英男.試論我國當代社會保障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實踐策略[J].同行,2016,0(13).
[3]朱昱函.反壟斷法下如何進行對中小企業的保護[J].現代經濟信息,2014,0(22):408-408.
[4]田鈞.淺論高校依法治校及其實踐策略[J].消費導刊,2007,0(4):185-185.
[5]李春雷.我國依法治國相關問題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2(8):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