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淵 石銳
摘 要:隨著大數據的來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新型技術層出不窮,但是大數據的迅猛發展為計算機網絡安全埋下了隱患。由于信息時代技術更新過快,讓這些隱患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因此,本文探討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網絡安全
引 言
大數據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在無形中織成一張數據的網將人民套牢。在信息時代,網絡安全問題已經逐漸變成影響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是數據時代發展的必然,具有重大意義。
一、依法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
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一定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而執法部門一定要加大執法力度。我國已出臺了《計算機安全法》、《計算機犯罪法》、《保密法》、《數據保護法》等相關法律,但是這部分的法律條文依舊存在空白。健全法律系統,,制定防護機制,依法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做到有法可依。
二、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健全管理體系是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前提,但是目前我國在這方面上存在紕漏。安全管理比安全防護更為重要。為了保障網絡安全,要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提升管理質量。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采取措施:
(一)對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
信息技術安全等部門加大監管力度,發揮作為監管者的帶頭作用,對信息安全工作進行領導,保障信息安全。推行管理責任制度,不斷提升管理效果。
(二)對技術供應商,提供高質量服務。
技術供應商不僅僅提供信息技術,也提供信息安全。要切實提高服務質量,為用戶提供保障。從多個方面入手,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和數據不會因為技術問題出現紕漏,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對于信息技術的運行過程,網絡,應用等進行實時監測。對于潛在的風險進行分析與評估,切實保障網絡安全。
(三)有關用戶應提升安全意識。
計算機網絡用戶是計算機安全問題的主要受害者。對于受害者而言,信息技術被盜用會產生很可怕的后果。
2016年,一種名叫“藍鯨”的游戲席卷俄羅斯造成近十名青少年自殺。該游戲通過信息泄露來控制未成年人,教唆未成年人自殺。目前,該游戲創始人已經得到警方控制,但是“藍鯨”游戲對于青少年的侵害依舊嚴重。
由此可知,信息泄露對于受害者而言的損害十分巨大,輕則損失財物,重則危及申明。因此,用戶需要提高個人的安全意識,保護好個人數據。網絡環境錯綜復雜,用戶需要提高警惕,對于網絡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良信息進行辨別篩選,不給病毒入侵的機會,仔細分辨網絡上的內容,不去點擊不明網站。在自己的設備上安裝具有防護功能的應用,如金山毒霸等,提高設備安全性,保護賬戶不被盜用,從而達到保護自身數據安全的目的。
(四)加強對“侵害者”的管理與懲戒。
從2006年年底到2007年年初,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一個名為" 熊貓燒香"的病毒不斷入侵個人電腦、感染門戶網站、擊潰數據系統,給上百萬個人用戶、網吧及企業局域網用戶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被《2006年度中國大陸地區電腦病毒疫情和互聯網安全報告》評為"毒王"。
“熊貓燒香”的作者就是所謂侵害者。侵害者利用手段攻擊用戶的個人系統,盜取個人數據信息進行購買或販賣獲取經濟利益。執法部門要對侵害者進行控制,利用法律手段進行處罰。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個人信息的泄露已經不是個個別現象。比如:
某市,黑客受人雇傭,非法入侵房屋管理部門的網站,從事信息盜竊活動,并明碼標價進行出售,獲得經濟利益。該這項違法活動持續時間已長達七年,2012~2019年年間,3890萬條個人信息被盜取,涉及多個職業,經過執法部門的調查已有32名涉案人員獲刑。但是這起信息盜用事件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受害者的信息已經被廣泛傳播到各個領域,冉閔的信息安全受到了威脅,信息得不到保障。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再次發生,信息安全體系的建設必須放在首位,以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安全管理體系應該包括上面四個內容,缺一不可,并且管理手段要得到有效落實,才能全面提高提升管理效果,達到管理的目的。
三、應用防火墻技術
防火墻是目前最常用的網絡安全技術。防火墻將網絡進行分割,監控外部網的行為,達到防止信息泄露的目的。讓用戶在安全可靠的網絡環境里享受信息時代的便利。防火墻技術有不同的類型,各自有不同的特點。包過濾型、地址轉換型以及代理型等都是防火墻的分類。但是,防火墻技術具有局限性,由于它是設立無形的墻將網絡分為“內部網”和“外部網”所以它無法防護來自于內部的攻擊。而侵害者技術的進步,一些破解防火墻的方法也隨之出現,這為網絡環境的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容易出現網絡安全問題。所以防火墻技術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信息安全,但是并不能一勞永逸,更不能完全保護信息數據,讓他們不被泄露。因此,我們還是需要保護好自身數據,讓防火墻技術得到最好的應用。技術開發組織需要攻克困難,研發出更好的可以保護用戶信息的應用,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總 結
網絡信息安全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目前,我國信息泄露的現象明顯增多,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保護網絡信息安全技術迫在眉睫。在大數據背景下,執法部門,管理機構,技術部門和個人用戶要有正確意識,防止信息泄露造成危害。
參考文獻
[1] 翟福龍.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中數據加密技術的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07):36-37.
[2] 趙姍.5G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0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