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 劉同祥 高淑麗
【摘 要】分析現階段我國結核病防控工作開展基本情況,可知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疾控中心進行的結核病防控結果不理想,威脅社會穩定與人們的生命健康,所以基于此種情況本文對當前疾控中心的結核病預防控制工作現狀進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幾方面做好該疾病有效防控的方法,希望可以為我國后續開展的結核病防控工作高質量、高效率的開展提供參考經驗。
【關鍵詞】疾控中心;結核病;預防;控制;方式
結核病屬于臨床感染科非常多見的一種疾病,具有慢性、感染率及死亡率高等特點,如果該疾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預防控制處理,易導致人與結核桿菌接觸后的患病問題發生,而且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導致患者自身肝臟嚴重受損,引發患者死亡的結局,所以該疾病的早發現與早治療非常重要,需要疾控中心在具體開展該疾病防控工作時可以結合以往進行防控時的經驗教訓,采取強效的手段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維護社會公共衛生安全。
1 結核病防控問題概述
首先結核病宣傳不利,即當前很多地方的疾控中心進行結核病防控工作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沒有對該疾病相關內容進行大范圍的宣傳推廣,導致人們對于結核病的發生原因、防控重要性及方法等內容多不了解,使得疾病仍然在當地時不時的出現,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稍不注意便會導致人們患病。其次疾病防控工作質量差,即目前一些疾控中心完成結核病防控工作任務期間,缺乏結核病有效防控意識或者部分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敷衍,以及沒有嚴格按照防控程序進行結核病的防控,這就導致疾控中心的結核病防控效果差,急需要做好防控工作質量的提升處理。最后疾病防控基礎設施落后,現階段部分疾控中心在具體的工作期間,由于沒有合理使用財政撥款進行相關疾病檢測實驗室及設施的構建采買,導致疾病防控效果受影響而出現問題。
2 疾控中心對結核病的防控方式分析
2.1 加大結核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宣傳力度
首先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需要整理與結核病有關的知識,通過電視臺、廣播、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面向廣大群眾多進行結核病致病機制、臨床癥狀表現、檢查診斷方法、治療主張及方法等內容的介紹,以此使得群眾通過觀看或查閱這些信息,便可以不斷加深對于結核病的認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配合疾控中心人員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促使相關的結核病發生風險可以被第一時間發現與控制處理。其次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需要深入到社區群眾當中,通過電話隨訪、上門等形式進行面對面的結核病防控有關內容的宣傳推廣, 以此不僅使得群眾可以直觀的認識與看待結核病,而且使得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可直接對群眾的結核病防控方法應用情況進行評價,如果檢出問題可指導群眾進行改進,確保結核病可以遠離廣大群眾[1]。
2.2 提升結核病防控工作質量
首先疾控中心管理層需要先提高自身的結核病預防、控制意識,充分認識到開展此項工作的價值,以此可以給予后續結核病防控工作更多的支持,為防控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創造出有利的條件,同時還需要在本中心結核病防控部門進行專門工作制度、儀器操作規范、結核病實驗室檢測標準等內容的編制,待通過可行性研究后可以將其懸掛在本部門墻上,以供工作人員每天隨時查看,端正自己的工作行為與態度,保證疾病預防控制收效甚好。其次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控部門需要招聘一大批有著豐富的結核病預防、控制知識與經驗,較強的工作能力及高尚的職業道德素養的人員,前來疾控中心從事疾病防控工作,形成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團隊,確保結核病預防控制成效卓越。
2.3 加強結核病預防控制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大結核病預防控制工作的財政資金撥付額,以此使得疾控中心有著充足的資金進行結核病檢驗實驗室及相關檢驗設備的大量采購,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結核病菌檢驗工作,為患者疾病確診及后續的及時治療提供準確的數據依據。其次疾控中心在拿到財政撥款后,要對結核病預防控制期間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加強審核,確認沒有問題后便可以進行優質的實驗室建設工作,還需要對于新出現的應用于結核病檢測所用的儀器設備信息進行實時把握,從而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大量的采購先進的檢測儀器,促使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控工作效果好。最后疾控中心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及人力,做好本地區結核病防控監測系統的構建工作,將全部的防控工作信息錄入其中,可有效對各個地方的疾病預防控制情況進行監督管理,一旦發現某處發生疾病隱患及防控不良問題,可通過系統提示的信息及時找到相應的地方進行控制處理,便可以保證本地的結核病防控結果優良[2]。
結束語
目前疾控中心進行結核病防控工作時出現的問題多,嚴重影響防控效果,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對于出現的相關防控問題表現及發生原因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而后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促使結核病預防及控制工作取得預期的效果,為廣大群眾營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崔昆. M省N區結核病防控對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賴啟雄.結核病防治工作模式與患者發現和治療管理水平[J].醫療裝備,2018,31(2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