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玲
摘 ?要:目的 ?研究妊娠晚期孕婦改善睡眠質量時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使用效果。方法 ?選取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于2017年6月~2019年12月接治的妊娠晚期孕婦50例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孕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孕婦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孕婦的睡眠質量和焦慮、抑郁自評分數。結果 ?護理工作開展一周之后,觀察組孕婦的睡眠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孕婦的焦慮、抑郁自評分數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具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 ?妊娠晚期孕婦在改善睡眠質量時要做好心理護理干預工作,提升孕婦的睡眠質量,減輕身心壓力,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睡眠質量;妊娠晚期孕婦;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1-0113-03
臨床發現大部分的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較差,給孕婦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加重了身心壓力,對自身的健康和胎兒的成長不利。妊娠晚期孕婦擔心寶寶的健康,而且也會擔心分娩造成的疼痛等,在不斷思索的過程中,就會加重自身的身心壓力,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長期下去就會影響到自身的睡眠,造成失眠等情況的出現[1]。所以在妊娠晚期要對孕婦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幫助產婦減輕身心負擔,提升睡眠質量,讓寶寶更快地生長[2]。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心理護理對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的影響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2017年6月~2019年12月接治的妊娠晚期孕婦50例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孕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孕婦資料為:對照組:年齡分別為21~36歲,平均年齡(29.3±3.5)歲;孕周28~40周,平均孕周為(35.6±2.3)周。觀察組: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9.2±3.6)歲,最長孕周和最短分別為40周和27周,平均孕周為(35.5±2.4)周。對比孕婦一般資料,年齡、孕周等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家屬知情,簽訂知情文件。本次試驗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產婦均為初次分娩,均存在失眠等情況,符合睡眠障礙學制定的診斷標準;②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③有良好的溝通能力;④孕婦同意對護理效果進行記錄對比。
排除標準:①多次分娩女性;②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③精神異常;④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智力障礙等。
1.3 ?方法
對照組孕婦進行常規護理,對孕婦的飲食進行干預,詢問孕婦個人口味進行制定,熱量攝入2.3kcal,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礦物質食物;做好衛生清潔工作,每天要對私密處進行清洗,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提高對孕婦的關注程度。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做法為:①心理疏導。在護理期間,要多和孕婦溝通交流,了解孕婦在妊娠期間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溝通過程中,要給孕婦講解一些分娩方面的常識,如何減輕疼痛等,減輕孕婦的心理負擔。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給孕婦進行按摩,讓孕婦放輕松,在該期間可以給孕婦聽一些輕音樂,調整孕婦的心態。②護理人員要給孕婦提供一個舒適的、安靜的房間,根據孕婦的實際情況,對房間進行適當的調整,擺放一些花草等,定期更換床單等物品,做好消毒工作,增強房間的舒適度,讓孕婦更快地使用新環境。每天要對房間進行打掃,定期消毒,做好室內外空氣的交換。在夜晚,護理人員要對房間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節,溫度大約在23℃,濕度在65%左右,根據氣候等因素進行調節。③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進行知識宣教,給孕婦講解失眠出現的原因,講解一些加速睡眠的方法,如聽一些輕音樂等、轉移注意力等,加快睡眠的進度。在進行健康宣教時,要給孕婦發放健康手冊,帶領孕婦和家屬對知識點進行學習。了解到妊娠期間的生理狀況等,提高對妊娠的認識程度,講解一些分娩的技巧等,降低孕婦消極心理出現的概率。
1.4 ?指標觀察
本次實驗調查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對孕婦的睡眠質量進行問卷評估,調查內容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等,滿分21分,分數值越高,說明孕婦的睡眠質量越低。使用醫院制定的焦慮、抑郁自評問卷對孕婦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數評估,每一項滿分為50分,孕婦所得分數值越高,說明焦慮、抑郁程度越深,心理狀態越差。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時,表示兩組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的睡眠質量指數比較
觀察組孕婦的睡眠質量總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存在統計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孕婦焦慮、抑郁自評分數比較
護理前,兩組孕婦的焦慮、抑郁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孕婦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睡眠對妊娠孕婦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妊娠末期是孕婦非常重要的時期,對寶寶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有相關的數據調查發現,在該時期大約有30%的孕婦存在睡眠障礙,經常會出現失眠等不良情況,睡眠障礙指的是睡眠量不正常或者在睡眠的過程中,出現異常行為,睡眠和正常覺醒出現交替紊亂,其中大多數孕婦的表現為入睡困難、中途容易被驚醒等,這樣就會降低自身的健康水平,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發育[3]。孕婦妊娠末期睡眠質量低的原因還不是非常清晰,造成睡眠質量低的原因比較復雜,與孕婦自身的心理變化有直接關系,很多孕婦在晚期其心理就會發生變化,擔心寶寶的營養情況健康水平以及分娩產生的疼痛感受、嘔吐等,尤其是初產婦,心理壓力更大,要成為以一位母親,應該怎么去做等,這樣就會加重自身的心理負擔,出現很多負面感受,進而影響到自身的睡眠質量。對此在孕婦妊娠末期就要做好心理護理,對孕婦的心理進行必要的干預,幫助孕婦調整自身的心態等[4]。心理護理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包括環境護理、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等,在護理開展的過程中,能夠解決孕婦的大部分問題,最大程度上消除孕婦的負面情緒,降低焦慮、抑郁等出現的可能性,通過對環境的調節來增強孕婦的舒適度,延長睡眠的時間,提高孕婦的睡眠質量,幫助孕婦形成正確的睡眠循環。在心理護理過程中,能夠幫助孕婦和家庭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讓孕婦更好得融入到家庭中,促進彼此之間的良性接觸,消除孕婦的顧慮,減少心理障礙的出現[5]。
本次實驗研究發現:心理護理干預對妊娠末期孕婦的睡眠質量有很大的提升效果,幫助孕婦消除了負面的情緒,可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張瑞,呂改玲,陳子靜.孕婦妊娠末期睡眠質量調查及心理護理改善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1):1783-1785.
[2]喬芩.心理護理干預對孕產婦的妊娠結局及產后抑郁狀況的影響[J].心理月刊,2019,14(16):34-34.
[3]王品.心理護理改善妊娠晚期孕婦睡眠質量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1):172-172.
[4]茍愉.探討精細化護理干預配合心理護理在中晚期異常妊娠引產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醫藥前沿,2018,8(31):318-319.
[5]黃瑞芬.綜合護理對妊娠晚期保胎孕婦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1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