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云
摘 ?要:目的 ?研究住院早產兒母親在母嬰分離期泌乳量變化和影響因素。方法 ?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以隨機抽樣法選取在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早產分娩且入住NICU的15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調查母嬰分離期泌乳量。結果 ?產婦在母嬰分離期10d內泌乳量呈現升高趨勢,其中第4天升高趨勢最明顯,達到(158.31±135.53)mL,從第8天開始泌乳量出現穩定態勢;產婦年齡、早產兒胎齡、泌乳啟動期和有無妊娠高血壓癥為泌乳量顯著影響因素。結論 ?在臨床護理中應該關注年齡較大、早產兒出生胎齡小、泌乳Ⅱ期啟動時間延遲以及有妊娠高血壓癥產婦,給予及時的護理干預,保證泌乳量正常。
關鍵詞:住院早產兒;泌乳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7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1-0153-02
早產兒是指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該類嬰兒出生體重在2.5k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1-2]。早產兒死亡原因與嬰兒自身免疫力低下、敗血癥、腦膜炎等并發癥有關,而這些并發癥的出現與喂養有直接的聯系,研究發現母乳喂養可降低并發癥出現率[3]。早產兒吸吮、吞咽等動作反射不健全,加上泌乳量不足,導致早產兒母乳喂養率較低。本文將通過探討住院早產兒母親在母嬰分離期的泌乳量變化情況,對泌乳量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希望對早產兒母乳喂養提供幫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以隨機抽樣法選取在中國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早產分娩且入住NICU的15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本實驗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予以開展臨床研究。產婦資料: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44歲,平均數值(25.34±2.38)歲;初產婦70例,經產婦80例,合并妊娠高血壓患者55例。早產兒資料:最小體重1254g,最大體重3254g,平均數值(2081.51±426.24)g;胎齡在26~37周之間,平均胎齡(32.87±1.78)周。將產婦年齡設置為22~26歲(23例)、27~30歲(54例)、31~44歲(73例)三個年齡段;早產兒出生胎齡分為26~29周(21例)、30~33周(78例)、34~37周(51例)三個階段;泌乳Ⅱ期啟動時間分為65~68h(56例)、69~72h(49例)、73~76h(45例)三個時間段。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20歲,單胎,住院分娩;②早產兒出生胎齡<37周且住院時間在2周及以上;③實施母乳喂養;④自愿參加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孕前有精神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史;②早產兒畸形或治療過程中終止在我院的治療。
1.3 ?方法
采用現場調查指導法,對于150例產婦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引導她們使用正確的擠奶方法,每日對產婦的泌乳量、吸奶日期、吸奶開始和結束時間、每次喂奶量、喂奶頻次等進行調查。提醒產婦孕婦利用手擠奶的方式催奶,間隔3h催奶1次,≥15min/次。當產婦出現乳房脹滿,開始大量泌乳(即臨床上的泌乳Ⅱ期,超過72h為啟動延遲)后,改用手動的吸奶器吸奶,以乳房不再脹滿和乳液不自動噴出變為滴狀時停止。
1.4 ?觀察指標
母嬰分離期10d內的泌乳量的變化情況,比較不同的產婦年齡段、早產兒胎齡、泌乳啟動期及產婦是否合并妊娠高血壓癥的泌乳量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通過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數據[n(%)]通過χ2檢驗,計量數據(x±s)通過t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母嬰分離期泌乳量分析
母嬰分離期10d內,150例產婦日均泌乳量呈現上升趨勢,在產后第4天出現激增,達到了(158.31±135.53)mL,產后第8天開始呈現穩定態勢,第10天泌乳量達到了(410.27±263.21)mL。見表1。
2.2 ?分離期影響泌乳量相關因素分析
產后第4天產婦泌乳量激增,以該日為研究目標,產婦年齡段中平均泌乳量22~26歲最多,早產兒胎齡中34~37周泌乳量最多,泌乳啟動期中65~68h泌乳量最多,無妊娠高血壓癥泌乳量較多,各分項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早產兒母親泌乳量不足導致嬰兒母乳喂養受到限制,婦女泌乳經歷泌乳主要經歷Ⅰ期、Ⅱ期和Ⅲ期[4],其中Ⅰ期發生在孕中期到泌乳Ⅱ期啟動前,這個時候的乳房經過發育并開始分泌初乳,正常的乳汁產量來源于成熟的乳腺的發育,腺泡數量的多少決定了婦女泌乳潛能的大小,在該期中,早產兒母親由于孕期縮短,乳腺沒有經過充分的發育,從而影響日后的泌乳量。泌乳Ⅱ期主要是指分娩后的一段時間,受到神經內分泌的影響,產后30~40h的泌乳量將會明顯升高[5],在該時期幫助早產兒母親及時進行頻繁的吸奶是促進乳汁充裕的干預措施,產婦年齡以及早產兒胎齡會顯著影響該階段的母親泌乳量。泌乳Ⅲ期是讓早產兒母親穩定泌乳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泌乳調節已經由神經內分泌調節轉變為細胞自分泌調節,在產后的最開始幾周內,大部分母親的泌乳量會有顯著的提高,在該階段內早產兒母親要保證每天至少8次的吸乳[6]。
住院早產兒母親在母嬰分離期的泌乳量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醫護人員對產婦要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產婦及其家屬對產檢的重視度,避免出現早產情況,對妊娠期高血壓癥及早發現[7]。產婦年齡越大,神經內分泌調節作用變的緩慢,導致在泌乳Ⅱ期乳液分泌量減少,早產兒過早出生,母親的乳腺發育受到影響,也會造成其泌乳量減少。因此,在住院早產兒母親在母嬰分離期,要針對不同母親的泌乳情況,進行針對性護理,保證分離期母乳喂養的順利性,提高嬰兒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欒丹丹,于秀榮,王云芳,等.NICU住院早產兒母親在母嬰分離期的泌乳量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1):65-70.
[2]楊麗霞,王曉陽,羅茵,等.六步法乳房按摩促進母嬰分離產婦泌乳Ⅱ期啟動的效果觀察[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2):36-39.
[3]曾麗英.早期定時乳房護理干預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量的影響[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8(1):214-214.
[4]黎秀梅,朱海靜,徐少云.超早期乳房護理干預對于母嬰分離產婦泌乳影響的分析[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20,9(1):203-203.
[5]劉喜蘭.電動吸奶器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及舒適度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0,33(6):167-169.
[6]蔣瑋瑋,孔雯,姚周燕,等.NICU早產兒母嬰分離期內母親泌乳量不足發生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7):3996-3998.
[7]柳露萍,盧絢麗,陳燕,等.優質化護理對母嬰分離產婦160例早泌乳的促進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9,26(13):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