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聰
(鎮雄縣人民醫院,云南 鎮雄 657200)
膝骨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膝骨關節炎主要是由于患者膝關節的軟骨出現變性及骨質增生所致[1]。目前,中醫對虛寒型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常進行針刺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資料顯示,用溫針灸療法治療虛寒型膝骨關節炎的效果很好[2]。為了進一步觀察用溫針灸療法治療虛寒型膝骨關節炎的效果,筆者對我院收治的75 例虛寒型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擇取2017 年11 月至2019 年7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5例虛寒型膝骨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病情經中西醫聯合檢查被確診為虛寒型膝骨關節炎。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針刺療法組(n=38)和溫針灸療法組(n=37)。在針刺療法組患者中,有男22 例,女16 例;其年齡為43 ~78歲,平均年齡為(55.82±3.12)歲。在溫針灸療法組患者中,有男20 例,女17 例;其年齡為45 ~80 歲,平均年齡為(56.13±2.9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針刺療法組患者實施針刺治療,方法為:選取規格為0.3 mm×40 mm 的鋼針對患者的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氣海穴、關元穴、膝眼穴等穴位進行針刺,刺入的深度約為3 cm,每次治療的時間為0.5 h,每天治療1 次,治療5 d 為1 個療程,每治療1 個療程后休息2 d,共治療4 個療程。對溫針灸療法組患者實施溫針灸治療,方法為:選取規格為0.3 mm×40 mm 的鋼針對患者的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氣海穴、關元穴、膝眼穴等穴位進行針刺,刺入的深度約為3 cm,在進針得氣后將2 cm 長的艾條插入針尾,保持艾條與患者皮膚的距離為4 cm(以防止燙傷其皮膚),點燃艾條,每次灸2 壯,每天治療1 次,每治療1 個療程后休息2 d,共治療4 個療程。
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及治療前后其VAS 評分。用VAS評分評估患者疼痛的程度,評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嚴重。將患者的療效分為優、良、差。優:治療后,患者的膝關節僵硬、膝關節疼痛等癥狀均消失,其下肢的活動正常;良:治療后,患者的膝關節僵硬、膝關節疼痛等癥狀均明顯改善,其下肢活動基本正常;差:治療后,患者的膝關節僵硬、膝關節疼痛等癥狀均未改善,其下肢活動受限。總有效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溫針灸療法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針刺療法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
治療前,溫針灸療法組患者與針刺療法組患者的VAS評分分別為(7.26±1.23)分、(7.41±1.3)分,二者相比,P >0.05。治療后,溫針灸療法組患者與針刺療法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別為(1.87±0.65)分、(5.07±1.06)分,溫針灸療法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針刺療法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溫針灸療法組 37 7.26±1.23 1.87±0.65針刺療法組 38 7.41±1.3 5.07±1.06 P 值 <0.05
在中醫學中,虛寒型膝骨關節炎屬于“骨痹”的范疇。對膝骨關節炎患者施行針刺治療,可促進其內源性鎮痛物質的釋放,進而可減輕其疼痛的程度。胡婷珊[3]等的研究結果證實,與施行針刺治療相比,對虛寒型膝骨關節炎患者施行溫針灸的效果更好。對虛寒型膝骨關節炎患者施行溫針灸治療時,在對其穴位施行針刺的基礎上,在針柄的上端插上艾條,通過艾條燃燒時產生的熱量促進其局部的血液循環,可減輕其膝關節的炎癥反應,進而可改善其臨床癥狀。對虛寒型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足三里穴及關元穴進行溫針灸,可起到溫腎壯陽、滋陰填精、疏通經絡等作用;對其陽陵泉穴進行溫針灸,可起到補腎壯骨、活血散瘀、養肝柔筋等作用;對其氣海穴進行溫針灸,可起到益氣固脫、補血填精等作用。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溫針灸療法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針刺療法組患者,P <0.05。治療前,溫針灸療法組患者與針刺療法組患者的VAS 評分相比,P >0.05。治療后,溫針灸療法組患者的VAS 評分低于針刺療法組患者,P <0.05。
綜上所述,用溫針灸療法治療虛寒型膝骨關節炎的效果顯著,可減輕患者膝關節疼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