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貞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貴州 凱里 556000)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來源于歐洲的丹麥,是由Kelet 醫生提出的一種圍手術期處置策略。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提倡采用一系列具有循證醫學依據的措施安排、管理處于圍手術期的患者[1]。近年來的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進行人工骨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可有效地減輕其機體出現的應激反應,降低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其手術后身體恢復的時間[2-3]。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對進行人工骨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7 年7 月至2019 年8 月期間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進行人工骨關節置換手術的60 例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試驗組,每組各有30 例患者。在常規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 例,女性患者18 例;其中,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有20 例,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有10 例。這些患者的年齡為35 ~73 歲,其平均年齡為(51.5 ± 2.2)歲。在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16 例;其中,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有22 例,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有8 例。這些患者的年齡為36 ~72 歲,其平均年齡為(52.5 ± 2.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均對其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關記錄。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根據醫囑完成相關的護理操作。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對其進行生活照護。在此基礎上,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試驗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方法是:1)患者入院后,骨科成立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管理小組,由本科室的護士長擔任組長,由本科室的護理人員擔任組員。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管理小組的組員對本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其病情進行分析、討論,并為其制定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管理方案。2)在手術前,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管理小組的成員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疏導其負面情緒,為其詳細講解手術的方法及術后的注意事項,以提高其配合度。在手術的前6 h,告知患者禁食。在手術的前2 h,告知患者禁飲。對于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手術前2 h,可讓其飲用500 ml 的葡萄糖。根據患者疼痛癥狀的程度遵醫囑對其進行超前鎮痛。采取的超前鎮痛方法包括自控鎮痛法和口服鎮痛藥物法。3)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管理小組的成員協助麻醉師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阻滯麻醉。在手術期間,手術室護士對患者的非手術區域進行保暖,確保輸入到其體內液體的溫度適宜,并嚴格控制其輸液量。4)手術后,護理人員為患者取去枕仰臥位(該體位的保持時間為6 h),對其患肢制動12 h。密切觀察患者手術部位的血運情況,將其患肢抬高20 ~30 cm。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的患肢進行被動伸展訓練,不要在其兩腿間放置枕頭,也不能將其患肢放在拐杖的手柄上。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每隔15 ~30 min 記錄1 次監測的結果。待患者的生命體征恢復穩定后,可改為每隔2 ~4 h 記錄1 次監測的結果。仔細觀察患者的精神狀態,記錄其皮膚黏膜的情況及每日的排尿量,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利尿藥對其進行治療。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手術后6 h 方可飲水,同時觀察其尿液的顏色、性質,避免其出現急性腎衰竭和切口感染的癥狀[4-5]。護理人員仔細觀察患者的手術切口是否出現滲血、滲液的情況,及時為其更換敷料。對于切口滲血、滲液的患者,可遵醫囑采用負壓球對其切口進行引流。同時詳細記錄患者切口的出血量。如果在12 h 內患者切口的出血量超過了1000 ml,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為患者止血[6]。出現嚴重的切口疼痛是影響進行人工骨關節置換手術后患者情緒狀態的主要原因。為了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護理人員可遵醫囑為其留置硬膜外痛鎮泵進行鎮痛治療,并在治療期間經常詢問患者的感受,了解其疼痛的程度,適當地為其調節鎮痛藥的用量,從而確保其鎮痛的效果。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可采用聽音樂、看電視節目的方式轉移注意力,告訴其家屬多陪伴患者。當患者的患肢不存在切口滲血、腫脹、劇烈疼痛的癥狀時,護理人員應遵醫囑開始對其進行患肢功能訓練。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仰臥位,使其患肢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用彈性繃帶包扎其患肢(20 min/ 次,4 次/d),以借助彈性繃帶給予其患肢壓力,促使其患肢的軟組織進行收縮。對患者的患肢進行按摩、拍打,50 下/次,3 次/d,以促進其患肢的血液循環及神經功能的恢復。協助患者取俯臥位,使其每次維持該體位30 min,2 次/d。在為患者取俯臥位時,在其大腿和腹部下各放一個枕頭。指導患者進行踩稱訓練。在進行此項訓練時,指導患者取站立位,指導其將患肢踩在體重稱上,然后緩慢地將身體的重心放在體重稱上。5)在患者出院的當日,護理人員告知其要注意休息,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及飲食習慣,不可暴飲暴食,在3 周內要返院復查,如果出現切口紅腫、滲液、腹痛、腹脹等不適癥狀應及時就診。告知患者的家屬要定時為患者換藥。
1)治護后,觀察兩組患者術畢至切口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的評分及自理能力評定量表(BI 評定量表)的評分。2)在兩組患者出院的當日,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其對治護效果的滿意度。該問卷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總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 12.0 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后,試驗組患者術畢至切口愈合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常規組患者,P <0.05 ;其BI 評定量表的評分高于常規組患者,P <0.05;其VAS 的評分低于常規組患者,P <0.05。詳情見表1。
試驗組患者對治護效果的總滿意率高于常規組患者,P <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畢至切口愈合、住院的時間、BI 評定量表及VAS 的評分(±s )

表1 兩組患者術畢至切口愈合、住院的時間、BI 評定量表及VAS 的評分(±s )
組別 例數 術畢至切口愈合的時間(d)住院的時間(d)BI 評定量表的評分(分)VAS 的評分(分)試驗組 30 9.5±2.1 87.3±2.4 7.6±2.4 3.6±0.4常規組 30 13.3±3.2 65.2±3.7 10.2±4.2 5.6±0.2 P 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對治護效果總滿意率的比較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由Kelet 醫生提出的一種圍手術期處置策略。該理念遵守循證醫學證據,重視圍手術期患者的病理反應及生理反應,綜合使用符合循證醫學證據的麻醉方式、鎮痛方法、無痛微創技術及人性化的護理措施減少患者在手術前、手術中及手術后發生的應激反應,加速其康復的進程[6]。進行手術的患者不僅需要接受手術相關護理,還需要接受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護理人員根據其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護理方案。有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進行手術的患者實施護理,可以有效地縮短其術后身體恢復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減少其治療的費用。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進行人工骨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期間,通過采取手術前、手術時、手術后的一系列護理管理措施,可以促使其患肢功能盡快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在對此類患者進行人工骨關節置換術前,護理人員評估其心理狀況,可了解導致其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據此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縮短其術前禁食、禁飲的時間,可使其機體處于適宜的代謝狀態,進而可降低其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患者進行超前鎮痛,可提高其機體對手術的耐受性,減少手術后其鎮痛藥的用量;嚴格控制其術中的輸液量,可確保其各項生命體征的穩定,保護其心功能及腎功能;術中為其輸入預加溫的液體,對其非手術區域進行保暖,可確保其術中的體溫處于正常的水平,減少其術后的出血量,促進其手術切口的愈合。在對患者進行人工骨關節置換術后的早期,護理人員為其患肢取合適的體位,對其患肢進行制動,經常為其按摩肢體、活動關節,鼓勵其下床活動,遵醫囑對其進行鎮痛,積極地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可有效地提高其患肢的活動能力及自理能力。在上述的一系列護理管理措施中,護理人員遵醫囑對患者進行鎮痛屬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減少患者手術應激反應的有效方法,需要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的共同參與。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對進行骨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實施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