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脫真貧、真脫貧,以實際行動彰顯擔當。
六安市金安區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這一主線,找準人大依法履職與脫貧攻堅的契合點。連續4年聽取和審議區政府關于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的報告,一年一個重點、一步一個腳印,矢志不渝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針對如何防范返貧、穩定脫貧問題,區人大常委會先后多次赴外地進行考察,并結合該區實際,提出了“推動三產融合發展、推廣建設扶貧車間、加大保障兜底力度”等有針對性的建議,合力助推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更加務實有效。
區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率先垂范,主動深入脫貧攻堅一線,5名常委會領導分別聯系8個鄉鎮10個村17戶貧困戶,通過單獨走訪、共同“會診”、專題調度等方式,認真開展幫扶工作。為促進包保責任得到有效落實,區人大常委會先后派出5名經驗豐富的工委負責同志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機關干部全員參與包村包組包戶,做到了真幫、真扶,千方百計幫助村、戶解決困難和問題,在謀劃產業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幫促脫貧致富、落實惠民政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贏得群眾一致好評。
椿樹鎮李圩村是金安區人大常委會機關包聯的重點貧困村,自2014年9月開展定點幫扶工作以來,區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多次深入李圩村田間地頭,通過實地走訪調研,與鎮、村干部進行座談等方式,詳細了解村容村貌、村“兩委”班子建設情況和村域經濟發展狀況,并組織機關人員深入貧困戶家中,詳細了解其家庭成員、生產生活、收入支出等情況及致貧原因,力求掌握第一手資料,全面摸清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連續多次召開座談會,深入剖析致貧原因,探討有效脫貧措施,并據此研究制定了李圩村村、戶兩級貧困狀況及扶貧工作建議明細表,明確責任、細化任務。在政策宣講、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人居環境改善、惠農政策落實和群眾滿意度提升上持續用力,用汗水和腳印書寫責任與擔當。
“李鳳路的修建,不光解決了全村群眾的進城難問題,也帶動了李圩村特色水產養殖、第三產業的發展。”李圩村的村民對于李鳳路的修建,無不交口稱贊。該路正是區人大常委會包聯李圩村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所建的一條“連心路”。
人大機關幫扶隊員經常在“親戚”家串門走訪,根據貧困戶需求詳細講解扶貧政策。在貧困戶程宗英家,包幫干部幫助其落實了住院報銷事宜;貧困戶童翠霞的女兒是大學生,兒子在讀初中,包幫干部詳細了解貧困戶大學生補助情況,并做好資料準備工作;貧困戶付宗滿喂養了80余只雞,包幫干部積極為其聯系銷售渠道……一樁樁、一件件,包幫干部全力以赴辦實事好事,努力提升群眾滿意度。
從入戶采集基本信息到數據核查,從督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到爭取修路項目,從協調落實國網電力到免費給貧困戶送雞苗鵝苗,從組織貧困戶免費體檢到給村部購置辦公設施設備,從進村入戶宣傳政策到農忙時節幫助采摘收割……一系列實實在在的幫扶舉措,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六安市金安區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查看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幾年來,區人大常委會積極協調區交通運輸、水利、電力等行業主管部門,高標準推進包聯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李圩村累計爭取修建水泥公路20公里,實現村90%的通組道路硬化和與鄰近鎮村道路的“微循環”;新挖當家塘18口;完成對村級會議室擴建、電信寬帶網絡接入和農村電網改造,實現了包聯村所有農戶安全飲水、電力入戶、網絡通訊的全覆蓋。如今,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得到全面提升,各項扶貧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實。
區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基層人大代表身處一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把脫貧攻堅與代表創優、代表小組各項制度落實有機結合,將其納入代表接待選民、民情日記、履職承諾等重點內容,豐富代表履職內涵。全區1396名各級人大代表與貧困戶“結親連對”,搭建起代表聯系幫扶貧困戶的“連心橋”,在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化解社會矛盾等各個方面展現作為,爭當脫貧攻堅的“排頭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區人大代表吳光純無私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生豬養殖技術傳授給農戶,帶動周邊農戶養殖黑毛豬1000多頭。在種植方面,也帶動農戶種植花卉苗木500多畝、油茶2000多畝。在該區的市人大代表陳雨龍在自己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共接收32戶貧困戶帶田入股。合作社負責幫扶的9戶貧困戶如期脫貧,安排26名貧困人員在合作社上班,其中10人是殘疾人,合作社確保他們人均年收入不低于13000元,讓助力脫貧的暖流流入合作社每一名貧困人員的心田。
“小康路上,一個老鄉都不能少。”談及脫貧攻堅工作,區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表示,將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并肩作戰,讓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回蕩在田野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