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同志:
2019年9月底,我參加E公司市場部主管一職的面試,于10月18日收到了錄用通知函,函中除載明我的職務、工作內容、工資標準和試用期等內容外,還特別載明:如接受錄用需當天回復郵件確認,并于11月20日攜帶原單位出具的離職證明函等材料辦理入職手續。我當天回復郵件予以確認,之后如愿辦結了從原單位離職的手續。11月20日,我到E公司辦理入職手續時卻被告知,該崗位已錄用他人。由于E公司錄而不用致我處于無業狀態達2個月之久。請問:我可以要求E公司賠償2個月的工資損失嗎?
讀者:馬宇晴
馬宇晴讀者:
E公司應承擔締約過失的賠償責任。訂立合同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合同訂立一般應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本案中,E公司向你發出載明職務、工資標準、入職時間等條款具體明確的錄用通知函,并要求你如同意入職需當天回復,因此,該錄用函的性質是向你發出要約。你在當天回復同意入職,構成承諾,此時雙方已形成勞動關系的預約合同。預約合同對雙方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一方因自身過失導致勞動合同未能訂立并造成對方損失的,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締約過失責任是《合同法》中的規定。《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本案中,你與E公司尚未建立勞動關系,該糾紛不屬于勞動爭議,故完全可以依據《合同法》的上述規定處理。E公司給你發來錄用函,你基于對E公司的合理信賴從上家單位離職,而E公司出爾反爾,單方阻卻勞動關系的建立,這明顯屬于有違誠實信用原則的締約過失行為,并給你造成了工資損失,因此,E公司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對你作出相應的賠償。

編輯同志:
蔣某向我借款15萬元,出具的借條中約定了利率和借款期限為2年。2年的還款期限快到時,我得知蔣某由于做生意失敗欠了很多債,把惟一的房產都賣了還不夠還債。現在,蔣某沒有錢還我,也沒有其他值錢的財產。如果我現在起訴蔣某,不但要不回錢,還要搭上一筆訴訟費。請問,我現在到法院起訴蔣某還有意義嗎?
讀者:葛之梅
葛之梅讀者:
你現在起訴是有意義的。
首先,債務人蔣某現在沒有財產,你也應當及時起訴,以通過法院確認債權。即使債務人現在沒有財產,也不等于以后沒有財產,起訴并取得生效判決書后,如果對方不主動履行,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雖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的規定,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但是,當債務人有財產時,債權人可以申請法院恢復強制執行。這樣,就使得自己的債權得到了確認和保障。
其次,你現在起訴蔣某,可以避免出現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如果等債務人有財產時才起訴,可能會超過訴訟時效。《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因此在三年訴訟時效期間內起訴的,法院就會強制債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如果債權人怠于訴訟,而在三年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才起訴,一旦債務人以訴訟時效屆滿抗辯,又無法證明存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延長的事由,那么其債權法律不再予以保護,這樣就只能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