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縣古稱龔州,置縣已近1700年,位于廣西東南部,西江上游,區域面積2988平方公里。下轄19個鄉鎮、2個街道辦,296個村(社區),總人口160多萬,是中國詩詞文化之鄉、中國牛歌戲之鄉、中國詩詞文化傳承基地、中國石硤龍眼之鄉。
作為全區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8個非貧困縣之一,近年來,平南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突出黨建引領,激活發展動能,“四力齊發”助推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打牢穩固基礎。截至2019年底,全縣已實現77個貧困村、7277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22%。
此外,平南縣連續2年提前完成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目標任務;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連續2年獲得自治區評定為“綜合評價好”等次;2019年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獲評為全區A等,得分排名全區第四名。今年,平南縣又作為廣西唯一一個非貧困縣代表,被確定為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綜合試點縣。
平南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來抓,上下聯動、高位謀劃、一體推進。
抓機制建設。縣黨政一把手牽頭抓總,定期聽取匯報、定期調度研究,構建起了“黨委政府主導、組織部門主推、職能部門主扶、鄉村兩級主抓”的四位一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體系。
理發展脈絡。依托特色資源和市場需求,及時制定全縣性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規劃和加快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因地制宜打造了“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產業格局。

平南縣委書記周仕志(左一)直播帶貨。
出發展實招。以“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為切入點,堅持把縣直機關干部結對幫扶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相融合,去年全縣各后盾單位共為掛點村協調資金1400多萬元,落實集體經濟項目27個,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強心針”。
平南縣以助推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把建強組織、建好隊伍作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
夯實基層基礎。投入5.5億元,建設黨建綜合體、人才公寓和72個居民服務中心,升級改造90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強基層戰斗堡壘。率先在全市落實提高村干部待遇和村級辦公經費標準,村黨組織書記報酬最高達到3645元/月,待遇水平位居全區前列,穩定了基層力量。
織密立體網絡。依托縣、鄉、村三級建立的脫貧攻堅指揮部,采取“支部+協會”“支部+基地”模式與發展集體經濟相結合,把農民組織起來,形成“支部牽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全方位立體作戰網絡格局,有效實現了“1+1>2”的疊加效應。
建好骨干隊伍。優化提升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加大農村黨員和致富帶頭人雙向培育力度,目前村黨組織書記中致富帶頭人占比為31.6%,所有村民合作社社長均由黨員擔任。選優配強帶頭人隊伍,建立村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制和村級后備干部聯審機制,全縣實現“一肩挑”40人,儲備村級后備干部2851名,為決戰脫貧攻堅和促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平南縣以產業興旺為目標,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升級產業鏈條,助推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加速跑”。
發展“產業基地帶動型”集體經濟。深入實施以獎代補政策推進特色產業扶貧項目,2019年全縣安排扶持產業發展資金7655.4萬元,其中發放產業獎補到戶資金3647多萬元,惠及貧困戶17061戶。以打造7個萬畝優勢特色產業基地為核心,采取“村民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方式,大力支持村村布局連片種植石硤龍眼、中藥材類等100畝以上特色產業基地。目前,全縣共有產業扶貧基地167個,覆蓋79個貧困村和170個非貧困村,產業覆蓋率達94%,村集體經濟“后花園”初見成效。
發展“基礎設施勞務型”集體經濟。探索建立“村民合作社+農民工程隊”模式,組建農民工程隊167個,累計承接投資額50萬元以下的財政性基礎設施項目417個,收益超1225.2萬元,實現承接小工程、小項目全覆蓋。
發展“盤活資產經營型”集體經濟。創新運用“兩參兩提”模式,建成全市首個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年收益500萬元以上,32個參股村年均可分紅5萬元以上。今年又引導23個項目村用好上級扶持每個村的50萬元,與縣城投廣告傳媒公司合作抱團經營廣告業務,開拓了增收新路徑。截至去年底,全縣277個村集體收入達4-5萬元的村有170個,5萬元以上107個,其中10萬以上就有76個,為貧困村摘帽注入“新鮮血液”。
平南縣注重抓好制度建設,切實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長效保障。
增強風險防范能力。建立健全村級集體經濟資產資源清查、登記、保管、使用等制度,實行“村賬鄉管”和“第三方記賬”,由鄉鎮財政所聘請專業會計人員,有效構建起了高效、統一的村級財務監管體系。創建農村集體土地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加快土地流轉經營,進一步規范了農村集體合同簽訂。目前全縣已清理村級不規范合同380份,增加集體收入140多萬元。
健全獎勵激勵機制。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重要考核依據之一,對敢闖敢干、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提拔重用,激發了干事創業熱情。
完善督導考核機制。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列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黨建專項績效考評內容,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指標體系,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同時,建立組織部長約談機制,分片分級進行督導,對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嚴肅追責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到位。(作者系廣西平南縣委書記)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