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燕
Q老師,您好!

我是一名初三的在讀學生,最近非常苦惱,所以想跟您聊一聊,期望老師能給我一些建議。具體情況是這樣的,我總感覺我的“死黨”在利用我,我們兩個就是“塑料姐妹花”,她并沒有把我當作真正的朋友。但最讓我氣憤的并不是她,而是我自己,明明知道她會利用我的善良,但還是在我們沖突之后期待與她“和好如初”,否則的話我會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并且最要命的是,只要她一過來跟我和好,我就把我內(nèi)心的話傾盆而出,不論該說的不該說的,甚至還會說一些別人的壞話(在關系不好時,被閨蜜拿來告訴別人)。雖然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無法改正過來,這種非常矛盾的心理有時讓我感覺整個人都很分裂。而且這段關系讓我非常分心,已經(jīng)影響到我的學習,我該怎么辦呢,老師?
來自一位初三學生的求助
A同學,您好!
非常感謝對我的信任,相信這個問題已經(jīng)困擾你很久了,估計你也尋找過很多方法,做了很多努力。接下來我們試著去了解一下你的困擾,我也會盡我所能幫助你。
我注意到,你提及的困擾發(fā)生在跟閨蜜之間的相處,其實從一個大的心理學領域來看,這個問題屬于關系問題的范疇。我們都知道,關系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會給我們帶來情感的支持,我們在關系中會體驗到被接納和被理解的快樂,尤其是那些更加緊密的關系,會給我們帶來深層次的情感聯(lián)結。所以,任何一個人都會渴求關系,任何一個人也無法脫離關系存在這個社會中。正是關系的重要性,我們都不希望關系會發(fā)生破裂或者沖突。
但世界上確實沒有任何一段關系不會產(chǎn)生沖突和張力。期待我們的關系永遠沒有矛盾,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tài);更多現(xiàn)實的關系是,有美好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你和閨蜜之間的這種既有和諧美好又充滿矛盾和張力的關系是非常正常的,也是絕大多數(shù)人所體驗到的現(xiàn)實版的關系。
但我又看到,這個關系中除了這種跟閨蜜之間的摩擦讓你困擾之外,對這段關系的很多自我感受都讓你不太舒服。比如你評價目前的這種關系是“塑料姐妹花”,在我的理解中,塑料的脆性很強,它的性能并不是很穩(wěn)定,所以極容易發(fā)生破裂。可以推測出來,你在目前這段關系中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它的不穩(wěn)定性讓你非常質(zhì)疑關系存在的必要性。但就算是這種不穩(wěn)定的關系讓你很困惑,你仍然還是非常渴求閨蜜會與你和好如初,甚至產(chǎn)生了對自己的憤怒,自責為什么自己沒法放開這段關系。而更要命的是,當這段關系重新回來的時候,你又變成另一個人,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這段關系中,一些該說的不該說的,一股腦地全都告訴這個“塑料姐妹花”,到頭來反而被出賣。所以,這段關系帶來的體驗是:不夠穩(wěn)定,不夠持久,不夠深刻,同時不夠安全。
那面對這段關系,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 嘗試理解你們對關系的需求和定位不同。
能看的出來,你對閨蜜的做法是非常不認可,甚至比較反感的,而閨蜜似乎對她的做法不以為然,你們都在這段關系中有很多負面情緒,而在這些情緒基礎上我們可能會按照自己的角度去加工這段關系。但我們轉念一想,也許對于閨蜜來講,她對關系有自己的理解,是跟我不一樣的。初中生正好處在一個需要同伴認可的階段,這個時期的人際關系是帶有一些“功利性”的,比如我要融入一個團隊中的話,勢必要拿出點東西來作為交換。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閨蜜“出賣”信息來接近其他團隊的背后動機是可以被理解的,雖然這種做法有失分寸。但其實你對這段關系的要求顯然不是認可和接納這么簡單了,而是一種“占有”性質(zhì)的。你希望她穩(wěn)定地存在于自己的身邊,特別恐懼她的離開,所以在與她和好的時候想拼命抓住她,正是你們兩個人對關系的需求和定位不同,才會難免出現(xiàn)不同的體驗。
※ 坦誠的表達與溝通是化解矛盾的起點。
關系的發(fā)展需要關系中的每個人去經(jīng)營,如果每個人都想讓對方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去維系這段關系,那這段關系就是控制而非溝通了。所以,與其我們維持“塑料姐妹花”這種不穩(wěn)定的關系,還不如我們彼此坦誠,跟對方表達一下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盡可能地去理解對方,也讓對方理解自己。對于閨蜜而言,她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所以她會不斷地尋找除了你們關系以外其他的關系,那我們可以表達對她這種行為的理解,但也可以試著跟她表達一下她的行為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的感受,不是去指責,而是去溫和地溝通。我相信在理解她行為的基礎上,她也會理解我們的感受。
※每段關系都是一面鏡子,幫我們更好地理解與接納自己。
我注意到你在關系和好之后的狀態(tài),基本上閨蜜回來后,你就自動成為一個沒有邊界的“透明人”了,在她面前可以毫無保留,甚至有時知道說出一些話來不合適,會有傷害自己的可能性,但仍然“飛蛾撲火”似地抓住這段關系。可以看得出來,你在這段關系里面是非常不安全的,有可能在早期關系中,你屬于不安全型的依戀模式,對于靠近自己的人會采用控制和依賴的模式,害怕關系會離開,所以在關系還在的時候拼命控制,同時又很依賴對方,讓彼此透不過氣來,但當關系真的離開了又會痛不欲生。那是不是閨蜜也體驗到了這種感受,才會選擇這種“塑料花”若隱若現(xiàn)的相處方式呢?所以,我建議你還可以去詢問一下閨蜜對你在關系中的真實感受來驗證一下,而驗證的目的也絕非是指責,而是一種透過關系來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方式。
希望以上的意見可以幫到你,也祝你早日找到關系中的自己,擁抱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