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鑫 徐剛 李蕓

【摘要】目的:分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HD)患者行心血管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對比實驗的方式,在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入院接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患者當中選擇60例患者,常規組采用醫院基礎診療方式,實驗組以心血管介入治療方式為主,分析兩組治療效果的差異。結果:實驗組的治療方法總體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住院時長有所縮短。結論: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療是目前比較有效的一種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臨床診療方案,不良反應的發病率相對較低,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因此在目前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值得在臨床診療工作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心臟病;心血管;介入治療;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084-0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造成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從而發生心肌功能障礙。這種病癥高發于老年人群體當中,屬于一種心腦血管疾病,通常會伴隨一些并發癥出現。包括有高血壓、糖尿病,臨床診療難度相對較高,所以目前各個醫院都在研究優化診療效果的方法。而本文重點介紹的是心血管介入治療方案,現將相關診療數據整理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通常在進行臨床診療工作之前,醫院都需要記錄患者的基本資料,主要包括年齡、性別等基礎數據,并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一些家族遺傳病史,方便對癥下藥。本文主要以對比分析的方式,在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入院接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患者當中選擇60例患者,選擇方式以電腦隨機打亂的方式為主。然后,將這60例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30例患者。常規組采用醫院基礎診療方式,實驗組以心血管介入治療方式為主。從基礎資料當中可以看出,常規組的30例患者當中有15例男性,15例女性。患者年齡在45-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15±2.29)歲,平均病程為8個月。而實驗組30例患者當中有12例男性,18例女性。患者年齡在46-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85±1.55)歲,平均病程為9個月。疾病類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2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30例、心肌梗死10例。數據信息顯示,患者基本為中老年人群體,且基礎病例資料之間無顯著差異,可以進行實驗研究工作。
2.臨床治療方法。
常規組通常以口服藥物的方式來解決患者的心臟病問題,常見的藥物種類有:硝酸甘油硝酸酯類、阿司匹林抗血栓、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阿托伐他汀調脂。由于不同藥物有不同的使用效果及注意事項,為了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問題,醫護人員必須要了解每種藥物的基本藥性,結合患者的年齡、體重及病情嚴重程度,合理控制藥物用量,并實時觀察患者服藥后的病情變化情況。
實驗組在常規組診療方案的基礎上,采用心血管介入的方式進行治療,術前 3d常規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對大腿根部實施局部麻醉后,以橈動脈或股動脈作為起點進行穿刺,然后將心臟導管、導絲、球囊植入動脈開口,并沿動脈走行慢慢移動至至冠狀動脈開口處。一般來說,在手術開始之前,要對患者進行情感護理,緩解其緊張、焦慮的負面情緒,避免影響手術效果。同時,實驗組的診療工作關鍵就是要在術后做好對傷口的護理工作,按時觀察患者傷口處是否存在發炎、感染的問題,方便及時根據具體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
3.效果評價標準。
在判斷實際的診療效果時,主要應當關注診療工作過程中患者的實際恢復情況,通常可以分為三個標準:顯效,指的是治療效果明顯,患者身體基本恢復;有效,指的是效果相對較好,但仍然需要進一步治療;無效,指的是患者經過治療后病情沒有好轉,有些甚至出現了惡化或者死亡的情況。
二、結果
結合本次實驗研究情況來分析,常規組30例患者當中有5例顯效,15例有效,10治療無效的情況,綜合治愈率為66.67%。而實驗組30例患者則有10例顯效,17例有效,3例無效的情況,綜合治愈率為90%。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另外,除了要關注臨床治療有效率之外。醫護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還應當統計患者臨床出現并發癥問題的數據信息。根據數據結果可以看出,常規組出現了5例不良反應,而實驗組出現了1例不良反應。這些情況都充分表明了
在臨床診療工作中采用實驗組治療方案的應用價值,需要醫院引起重視。
三、討論
根據本次實驗研究情況可以看出,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方案在臨床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其具體表現為: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且綜合治愈率達到了90%,遠高于常規組的治愈效果。而且,患者的整體住院時長也有所縮短。不過,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方案對醫護人員的專業工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除了要準確選擇手術位置完成一系列手術工作之外,還需要做好對傷口的殺菌消毒工作,科學開展干預式護理工作。并要考慮到患者自身的身體機能變化情況,對于一些年齡比較大的患者,要著重考慮手術治療的風險性問題,合理優化診療工作的方案。
另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治療工作的難度比較高,還要醫院不斷總結以往的診療工作經驗,研究優化診療流程,提高治療效果的可行方案。基于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醫院可以利用網絡渠道,安排醫護人員與其他醫院的人才進行溝通交流,相互分享工作經驗,共同促進我國醫療水平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梅,李勁松,張登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行心血管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志,2018,4(5):37-41.
[2]?周旭,馮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治療及臨床預后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