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護理干預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選取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90例,通過數字隨機分組模式包括對照組、觀察組各45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疼痛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疼痛情況、護理滿意情況。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VAS評分結果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24h、護理后48h,觀察組VAS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滿意率觀察組95.56%(43/45),與對照組82.22%(37/4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護理中,給予疼痛護理干預措施,可幫助患者改善疼痛癥狀,且助推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應在護理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特征;疼痛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189-01
作為臨床常見病癥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在各年齡群體中可發病,發病原因在于腰椎間盤纖維環出現破裂情況,破裂處有髓核組織突出,導致坐骨神經根等脊神經被壓迫或刺激,由此產生臀部、腿部與腰部疼痛癥狀。這種疼痛癥狀的影響,可能致使患者出現不良情緒問題,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均受到嚴重影響。這就要求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如疼痛護理干預。本次研究將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護理干預下取得的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90例,通過數字隨機分組法,包括對照組45例、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9-68歲,平均(42.6±4.5)歲,病程1-11年,平均(5.2±1.5)年,其中29例L4-L5節段突出,16例L5-S1節段突出。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27-69歲,平均(43.8±4.2)歲,病程2-12年,平均(6.2±1.4)年,其中27例L4-L5節段突出,18例L5-S1節段突出。入選標準:①均做CT、X線片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②所有患者均給予手術治療,無手術禁忌癥,且無精神病史、認知障礙等情況;③患者均同意配合本次研究。基線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與病癥對比,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可做對比分析。
1.2?方法
1.2.1?對照組
入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方法,如對患者各項體征指標觀察,指導患者做日常自我護理工作,且對于患者提出的疑惑問題進行解答。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的同時,采用疼痛護理干預措施,其實施的要點在于:①疼痛基礎護理干預方法,如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指導其24h內躺臥硬板床,該期間內除做各項體征指標監測外,需根據患者情況協助其選擇舒適體位,體位調整要求確保腰椎保持一條直線,有助于腰部疼痛癥狀的緩解。若患者對疼痛癥狀可耐受,選擇注意力轉移法,如選擇患者感興趣話題與之閑談、鼓勵患者聽輕音樂、看雜志等,有助于癥狀緩解。若患者疼痛難以耐受,需按醫囑選擇藥物鎮痛方法,但需注意鎮痛藥物應用下,應告知患者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等,盡可能減少鎮痛藥物的使用;②心理護理干預方法,患者因疼痛不適感影響,且對預后擔心,可能有不良心理問題產生,如焦慮、抑郁等,甚至因此出現不配合護理操作行為,要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如主動傾聽患者主訴,選擇治療效果顯著病例講解,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緩解心理壓力;③其他護理,如飲食調整,取優質蛋白食物進食,補充鈣鐵元素,增強免疫力。再如康復訓練指導,大多患者因疼痛拒絕做康復訓練,其將導致整體治療效果受到影響,或有并發癥如深靜脈血栓等情況發生,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及早康復訓練,如腰背部肌肉收縮訓練、股四頭肌訓練,這樣不僅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復,且可防止因神經根粘連所致疼痛癥狀加重。
1.3?觀察指標
引入視覺模擬評價方法(VAS法),對兩組患者護理前、護理后24h、護理后48h疼痛情況觀察,評分計分0-1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1]。另外,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調查,問卷結果評價指標選擇不滿意、一般、滿意與非常滿意,滿意率計算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納入其中。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WPS xls表格構建數據庫,引用軟件SPSS21.0做統計學處理,患者疼痛評分取均數±標準差(x±s)形式描述,經過t檢驗組間數據結果;護理滿意情況取數(n)或率(%)形式進行描述,經過秩和檢驗或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情況觀察
護理前兩組患者VAS評分結果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24h、護理后48h,觀察組VAS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觀察
護理滿意情況問卷結果顯示,對照組非常滿意25例,滿意12例,滿意率計算結果82.22%(37/45),觀察組非常滿意28例,滿意15例,滿意率計算結果95.56%(43/4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特征分析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一般伴有明顯疼痛癥狀,包括腿部、臀部與腰部疼痛等,對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2]。從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原因看,體現在椎間盤纖維環出現破裂情況,破裂位置髓核組織突出,致使部分組織如脊髓、脊神經根被壓迫,此時有單側、雙側下肢麻木、伴有明顯疼痛感,這一系列癥狀被稱之為腰椎間盤突出癥[3][4]。其中以疼痛癥狀表現最為突出,由疼痛特征看,發病初期疼痛癥狀明顯,即使經過藥物控制或手術治療,也需經過一段時間緩解,其中疼痛癥狀明顯部位集中在下腰部位置,由神經根向周圍放射,如L5-S節段、L4-5節段,因S、L5神經根被壓迫,由此出現坐骨神經痛,疼痛癥狀向下肢放射,由此有下肢疼痛感產生。相關數據研究統計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60%以上均存在下肢疼痛情況,疼痛癥狀較為嚴重患者將出現足趾、足背疼痛表現,并伴有下肢麻木感[5]。
3.2?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護理干預方法與效果
盡管當前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治療手段日益完善,但如何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仍需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如疼痛護理干預,強調在疼痛基礎護理干預的同時,配合心理護理以及其他康復訓練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快速康復[6]。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24h、48h疼痛癥狀均有顯著緩解,且護理滿意率較高,反映出疼痛護理干預下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護理中,給予疼痛護理干預措施,可幫助患者改善疼痛癥狀,且助推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應在護理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玲,牟靜,劉兆豐,等. 疼痛控制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 西部醫學,2016,28(04):564-566.
[2]?王曉茹. 疼痛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0):219-220.
[3]?陶彧. 對行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疼痛護理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9):185-186.
[4]?郭娜,郭麗華,張莉莉,等. 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術期的疼痛護理[J]. 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5):95-98.
[5]?涂俊玲. 疼痛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當代醫學,2017,23(26):167-168.
[6]?陳泓. 探討無痛護理對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術期疼痛的作用[J]. 當代醫學,2017,23(27):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