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軍

【摘 要】:目的:分析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2例需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行L1-2硬膜外穿刺阻滯的對照組和行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的觀察組,各51例。比較2組術后不同時間段的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術后4h、8h、24h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2組術后48h的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具有較好的鎮痛效果,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超聲引導;腹橫肌平面阻滯
【中圖分類號】R61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1
前言:腹腔鏡手術在臨床已得到廣泛應用,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單純靜脈鎮痛已逐漸無法滿足患者對鎮痛的要求,因此多模式鎮痛在臨床逐漸流行起來[1]。腹橫肌平面阻滯僅需在超聲引導下即可獲得有效鎮痛效果,該方式為婦科腹腔鏡手術提供了更多鎮痛選擇方案,且具有操作簡單的優點。本次研究通過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行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分析其應用效果,現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及方法
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2例需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年齡23-62歲,平均(42.62±2.48)歲;體質量46.06-68.17kg,平均(57.12±1.36)kg。觀察組年齡22-64歲,平均(42.88±2.03)歲;體質量45.91-68.22kg,平均(57.07±1.44)kg。2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的ASA分級為Ⅰ-Ⅱ級;②患者子宮或卵巢存在病變;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其他重要臟器病變;②凝血功能異常;③有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行L1-2硬膜外穿刺阻滯。患者取左側臥位,將L1-2部位作為穿刺點,消毒、鋪巾,硬膜外穿刺,并將3cm導管放置于硬膜外,回抽無血液或腦脊液則給予3mL2%利多卡因硬膜外注射,觀察患者5min,確定無異常表現后于硬膜外給予10mL0.75%羅哌卡因,等待麻醉平面固定。
觀察組行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使用索諾聲 M-Turbo的彩超儀器,在患者側腹壁放置3.5MHz探頭進行掃描定位并獲取圖像。消毒、鋪巾,麻醉探針的進針位置與超聲探頭在同一側,經超聲引導突破皮膚皮下、腹外、腹內斜肌,直至探針到達腹橫肌平面,回抽無異常則在雙側各給予20mL0.3%羅哌卡因注射,等待腹橫肌平面固定。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2組術后不同時間段的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VAS評分需記錄術后4h、8h、24h、48h這4個時間段,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
本次研究所有結果數據均采用SPSS20.0forWindows進行統計學處理,VAS評分采用t檢驗,以(`χ±s)表示,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χ2檢驗,以[n(%)]表示,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比較2組術后不同時間段的VAS評分
觀察組術后4h、8h、24h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2組術后48h的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比較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有2例患者出現嘔吐,1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88%(3/51);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出現胸悶,1例嘔吐,1例惡心,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84%(4/51),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153,p=0.695)。
3 討論
患者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易出現上腹部脹痛、肩部酸痛等情況,其疼痛程度甚至可能超過創口本身的疼痛[2]。低位胸神經和第一對腰神經是處于腹橫肌平面支配人體前腹壁疼痛感的主要神經,若能對這些神經束進行阻滯,則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腹橫肌平面阻滯,可起到有效鎮痛作用,且能夠通過超聲的實時動態監控,清晰觀察解剖局部結構以及進針部位,讓探針在進針時顯著減少對血管、阻滯的損傷,且更方面查看局部麻藥的擴散狀況,保證麻醉能夠準確輸注到位,具有更高的阻滯成功率[3]。另外,該方法也能夠通過降低交感神經和感覺神經誘發興奮,有效減少患者的炎性反應,使中樞神經的疼痛敏感度得到明顯降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4h、8h、24h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2組術后48h的VA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表明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應用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的鎮痛效果更好,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是一種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赟,張萍,何香梅,石慶科.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在腹腔鏡婦科手術后鎮痛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9,40(11):1030-1033.
張舒靜,辛奕波.超聲引導下腹橫肌平面阻滯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鎮痛的臨床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9,24(04):824-825.
鄒潤林,盧燕,林廣寬,周建玲.超聲引導腹橫肌平面阻滯應用于婦科腹腔鏡術后鎮痛效果[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9,40(05):37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