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爽
【摘 要】醫學檢驗分析前階段也被稱作是檢驗的前過程,其工作質量會對醫學檢驗的結果帶去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對于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產生的影響因素和處置措施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總結,希望可以提高醫學檢驗人員針對分析前階段的給予關注,使得檢驗結果能夠具有真實性與可靠性。
【關鍵詞】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常見問題
【中圖分類號】R44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醫學檢驗結果是否準確直接涉及到了醫生是不是能夠準確的診斷疾病同時制定對癥治療方式,所以需要有效的控制好相關檢驗質量。臨床上把醫學檢驗分析的質控管理分成前和中以及后階段,其中分析過程中和分析之后的質控開始獲得了廣大檢驗人員的普遍關注,并且,使用室內質控和規范操作以及室間質控等方式使得分析質量能夠得到臨床重視。分析前質量控制指的是給予醫生為了受檢者出示檢驗申請單至有關檢驗標本送到檢驗科的這一時間段進行質量控制的管理過程,其中涉及到了采集標本前對于患者的要求和標本容器的選擇和保存以及運送有關注意事項。為使得檢驗分析前質量得到保證,使得檢驗結果自身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證。
1 申請單撰寫
應用測試表格的質量將影響分析前醫學測試的質量。申請表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包括為未標出用藥情況和標本采集時間、缺少患者信息、患者信息錯誤、檢驗項目不明確、未標出臨床診斷結果以及遺漏相關信息等。這就要求檢查人員仔細檢查測試申請表,包括抗凝劑中是否存在凝塊和標本溶解以及準確選擇容器,以及檢測的唯一標號和檢驗項目與患者有關的信息等。發現出現不合格標本的時候需要臨床醫師再次的完成標本的留取,并且把不符合要求的標本進行好有效的記錄。
2 患者準備
暴飲暴食、酗酒、吸煙等都會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這要求患者在測試前做好相關準備,例如,要求患者在采血前72小時內不要喝酒。
寒冷、劇烈運動后,體內白細胞的總數將短暫增加,在情緒壓力下,人體的血糖水平將增加。因此,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要確保受試者處于基礎代謝狀態下采集標本。
飲食飲食也會影響測試結果。飯后血液中白蛋白和尿酸,以及鈣和血糖,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水平或多或少會增加。當患者的空腹時間超過采樣前的16h時,人體血清中的血糖和轉鐵蛋白以及補體C3,白蛋白和其他含量將低于正常水平,因此特殊情況或急診患者除外,在其他情況下血液檢查時,有人建議患者在禁食后12小時應禁食血液。
藥物也會影響測試結果。藥物可通過顏色干擾,抑制或激活測試響應以及參與測試反應來影響測試結果。因此,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從理論上講,應要求受試者提前進行檢驗。該藥停藥時間為48-72小時,但這種方法與實際情況不符。因此,要求臨床醫生在申請表上注明用藥時間和情況。當檢查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不一致時,應加強部門溝通,以明確用藥對檢查結果的影響。
在采血過程中,正確選擇身體位置會影響采血量。與平躺位置的血量相比,直立位置的血量減少了約700ml。當血液量從躺著位置改變為直立位置時,血液量減少了10%。在靜脈采血期間,要求受試者坐下。
盡管上述條件會受到患者準備不足的影響,但會影響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但這也與醫生和護士通知義務的履行不充分有關。在允許的情況下,檢查部門可以進行適當的宣傳,以促進臨床醫生和護士對檢查要求有全面的了解,打印相關的傳單,并在部門內發布。
3 樣品采集過程中的問題
3.1 輸液與采血同時進行
在采血過程中,輸液會使血液中的物質被輸液稀釋。另一方面,輸液部位的液體濃度過高,導致采集的樣品不能真正反映患者的狀況。當必須輸液時,請遠離輸液部位或選擇健康的肢體進行采血。
3.2 抗凝管的選擇
不同對于不同的檢查項目,抗凝管的選擇是不同的。當使用錯誤的抗凝管時,必須注意不要將樣品轉移到裝有正確抗凝劑的抗凝管中。抗凝劑與血容量的比例控制不當也會影響測試結果。例如,當檸檬酸鈉與血液的比例從1:7更改為1:9時,凝血酶部分活化時間的測試結果將大大延長。
3.3 止血帶捆扎時間長
止血帶包扎超過1分鐘將導致更高的天冬氨酸轉氨酶,鉀和白細胞檢測結果。當找不到靜脈時,用力拍打手臂,血液測試結果將導致血鉀濃度高于靜態血液測試。這要求嚴格控制止血帶的綁扎時間(在1分鐘內),并在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靜脈時更換穿刺部位。提交問題標本需要在收集后立即提交檢查。通常,時間要求在1h之內。對于離體后的標本保存,測試項目有更多要求。例如,樣本應立即密封以進行血氣分析并送去檢查;在院外檢查時,檢測血漿和血清成分時,首先要分離血細胞。血漿和血清在4-10°C的低溫下運輸。天氣寒冷的時候應提交精液和白帶等樣品進行保溫。
4 預處理中的問題
為了防止檢測樣品打開后快速揮發,應在測試前將樣品應保存在低溫下,例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采集血液后應始終保存在冰浴中。冷凍樣品應按照完全溶解,上下顛倒混合并再次離心的三步法進行處理。同時,詳細的處理步驟應記錄在標準操作程序(SOP)文件中。
5 小結
當前的分析前質量保證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職責確定困難,影響因素復雜,質量缺陷等。這些問題使得在體檢過程中難以開展工作。為了正確解決這些問題,有必要加強對員工的專業培訓,以提高他們在進行醫學分析之前對質量的理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院可以對新的研究生測試人員進行臨床轉換。實際需要和臨床工作流程,充分吸收臨床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在分析前階段重視質量保證工作,并定期進行培訓以提高醫務人員的素質,從而促進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以及規范化的方式。
參考文獻
凌月明,陳金玉,郭勤華,等.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醫學檢驗精準管理平臺的構建和實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8,39(02):251-253.
石硯海.影響檢驗分析前標本質量的常見問題及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5):1825-1826.
劉芳,王璐,阮曉慧,等.質量指標在臨床生物化學、免疫分析前檢測中的應用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06):858-859.
萬楠,孫波,鄭偉,等.實驗室分析前誤差類型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0):1435-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