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夏詠梅,鄭燕,李蕾蕾,陶良闊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一科,安徽 合肥)
子宮復舊是指在胎盤娩出后子宮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的全過程,需時6周,主要生理變化包括子宮肌纖維縮復和子宮內膜修復再生。從胎盤娩出至產婦除乳腺外的全部器官恢復或接近正常未孕狀態所需的一段時期,稱為產褥期[1]。產后子宮恢復若超過6周子宮仍未恢復,常稱為子宮復舊不良。近年來子宮復舊已成為產褥期常見疾病之一,這是誘發各種產后疾病的重要原因,產后子宮底下降緩慢、產后出血、惡露不絕是最為常見并發癥,出血時間延長又容易引起產禱感染、子宮內膜炎等疾病[2,3]。剖宮產與經陰道自然分娩相比,子宮復舊也有影響。傳統醫學認為,產后多虛多瘀是產褥期的生理特點,臨床上也多以氣虛血瘀型多見[4],而生化湯是中醫婦科治療產后病的基礎方,本文運用加味生化湯的復方制劑,探索其在產后子宮復舊方面的療效。
①年齡21-40歲之間的初產婦,單胎;②分娩時孕周滿37周,不足42周;③無妊娠合并癥及分娩并發癥;④剖宮產術采用子宮下段橫切口,麻醉方式采用腰硬聯合麻醉。
辨證標準參考《中醫婦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羅頌平主編,2015年第2版。①氣虛證:產后惡露量多、色淡,質稀;神疲倦怠、氣短懶言、小腹空墜;舌淡、苔薄白、脈緩弱。②血瘀證:惡露量時多時少,淋漓澀滯,色紫黯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瘀斑瘀點、脈沉澀。
將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一科及住院收治的產婦,經陰道分娩及剖宮產的各100例,按就診順序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研究組平均年齡(27.0±3.1)歲,平均孕周(38.0±2.1)周,對照組平均年齡(26.0±2.8)歲,平均孕周(38.0±2.2)周。兩組的產婦年齡、分娩孕周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予以加味生化湯復方制劑(當歸20g、桃仁10g、川芎10g、炮姜10g、黨參10g、炙甘草10g、益母草15g、桑寄生10g、焦山楂10g、黃芪15g);服藥方法:每日1劑,水沖服,早晚各1次服用,每次100mL,7天為1個療程,治療期為1個療程。對照組服用桂枝茯苓膠囊(每次3粒,每天3次),注:受試者在試驗期間不得使用宮縮制劑或其他與促進子宮復舊有關的中、西藥品及物理康復治療。
2.2.1 子宮底下降的高度
分別于分娩后當天起,每天清晨由同一醫師在相同的時間測量,囑產婦排尿、排便后,平臥于床上,輕柔按摩宮體待宮體變硬后,用軟尺測量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子宮底最高點的距離,算出每天宮底下降的高度(mm)=前一天測得宮底高(mm)-當天宮底高度(mm)。
2.2.2 血性惡露量
分娩后每天稱量產后第1天至第6天的血性惡露量。
2.2.3 血性惡露持續時間
以血性惡露完全干凈為指標,觀察產婦血性惡露的天數若42天仍未干凈,繼續電話隨訪,并記錄惡露顏色、性狀及可能引起惡露不凈的原因。
2.2.4 子宮三經測量
治療前后采用B超儀對兩組患者的子宮三徑進行測量,并進行統計經線和進行比較。
2.2.5 中醫證候評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制訂,分別從血色、血塊、小腹脹痛或隱痛,拒按、舌象、脈象評分。并根據產后多虛多瘀特點,結合患者自己評價(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產后汗出等),不給予暗示,分別記錄服藥前及服藥后中醫證候變化。用中醫證候積分值減少率判定,治愈:證候積分值減少率≥90%,顯效:90%>證候積分值減少率≥70%;有效:70%>證候積分值減少率≥30%;無效:證候積分值減少率<30%。
2.2.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的數比較采用兩獨立樣t檢驗。
經陰道分娩產婦兩組資料比較結果表明產后第1天兩組宮底下降高度比較P>0.05,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產后第2天到第4天兩組底下降髙度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經剖宮產分娩產婦比較,剖宮產術后第1天、第2天兩組宮底下降高度比較P>0.05,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第3天、第4天、第5天兩組宮底下降高度值比較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經陰道分娩產婦子宮底下降比較(±s,單位mm)

表1 經陰道分娩產婦子宮底下降比較(±s,單位mm)
分組 觀察組 對照組 P值產后d1 9.09±0.12 8.90±0.13 0.186產后d2 10.60±1.10 10.01±0.95 0.024產后d3 13.14±1.66 12.16±1.41 0.010產后d4 13.60±1.30 12.80±1.56 0.012
表2 經剖宮產分娩產婦子宮底下降比較(±s,單位mm)

表2 經剖宮產分娩產婦子宮底下降比較(±s,單位mm)
分組 觀察組 對照組 P值術后d1 11.41±3.10 11.39±2.98 0.690術后d2 12.68±1.74 11.72±1.82 0.147術后d3 12.96±1.48 11.90±2.01 0.029術后d4 13.29±1.30 12.50±1.96 0.034術后d5 13.92±1.11 13.20±1.31 0.006
經陰道分娩產婦兩組資料比較結果表明產后第1天惡露量比較P>0.05,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產后第2天到第4天兩組惡露量比較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經剖宮產分娩產婦比較,剖宮產術后第1天、第2天兩組惡露量比較P>0.05,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第3天、第4天、第5天兩組惡露量比較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3 經陰道分娩產婦惡露量比較(±s,單位:mL)

表3 經陰道分娩產婦惡露量比較(±s,單位:mL)
分組 觀察組 對照組 P值產后d1 32.19±4.19 32.71±4.09 0.564產后d2 25.10±3.20 26.40±3.01 0.047產后d3 24.20±2.67 25.81±2.70 0.013產后d4 19.00±2.50 20.07±2.16 0.034
表4 經剖宮產分娩產婦惡露量比較(±s,單位:mL)

表4 經剖宮產分娩產婦惡露量比較(±s,單位:mL)
分組 觀察組 對照組 P值術后d1 162.17±27.13 161.31±29.16 0.181術后d2 28.90±4.50 27.90±3.40 0.307術后d3 24.89±2.41 26.15±2.20 0.017術后d4 20.03±2.01 21.47±2.31 0.002術后d5 16.47±2.70 17.69±1.82 0.012
經陰道分娩及剖宮產分娩產婦兩組資料比較結果表明兩組產婦治療后惡露干凈時間均P<0.05,說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5、6。
表5 經陰道分娩血性惡露持續時間(±s,單位:天)

表5 經陰道分娩血性惡露持續時間(±s,單位:天)
分組 血性惡露持續時間 P值觀察組 6.56±1.95 0.004對照組 9.00±1.23
表6 經剖宮產分娩血性惡露持續時間(±s,單位:天)

表6 經剖宮產分娩血性惡露持續時間(±s,單位:天)
分組 血性惡露持續時間 P值觀察組 12.28±1.33 0.012對照組 16.32±2.04
經陰道分娩及剖宮產分娩產婦兩組資料比較結果表明兩組產婦治療后中醫癥候療效均是P<0.05,說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了解到觀察組產婦神疲乏力、氣短懶言方面比對照組更有明顯改善。見表7.8。

表7 經陰道分娩中醫癥候療效比較(總有效率%)

表8 經剖宮產分娩中醫癥候療效比較(總有效率%)
經陰道分娩及剖宮產分娩兩組產婦產后7天B超測量子宮大小,結果表明兩組產婦子宮三經線之和均是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9。
表9 兩種分娩方式子宮三徑線和比較(±s,單位cm)

表9 兩種分娩方式子宮三徑線和比較(±s,單位cm)
分組 觀察組 對照組 P值順產后d7 17.30±1.43 18.00±1.60 0.023剖宮產術后d7 17.80±1.68 18.54±1.34 0.017
分娩是自然的生理過程,然而不是所有產婦都能順利地度過產后康復期。產婦在分娩結束后胞宮恢復到正常狀態的階段屬于產禱期?!杜泼卦E大全安全產后秘訣·產后治法》認為產后元氣虧虛、經脈失去正常的調度是肯定存在的,應該先把惡血去除了后才能進補,虛與瘀是產婦的特征,產后氣血虛損不能固攝,產時胞宮受損而生疲血。中醫理論認為產后具有"多虛多瘀"的特點,以虛為本,以瘀為標。"虛"為氣血虛,以及由此產生的臟腑虛損,"瘀"指瘀血阻滯,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6]。現代中醫在治療產后病也大多是基于此生理特點。產后"多虛多瘀"的特點,決定了產后疾病易感性,患病特點,預防與轉歸[7]。中醫"治未?。⒌脑瓌t就是既病防變,未病先防,根據這些特點,確立了產后?。⒀a氣養血、活血化瘀"的治療原則。
生化湯是中醫婦科治療產后病的基礎方,眾多臨床實驗及藥理研究都肯定了生化湯促進子宮復舊的作用[8,9]。中醫的特點是辨證論治,因此臨床中多有辨證加減,但仍是以"生化湯"為基本要方。加味生化湯正是對癥下藥,除生化湯方中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桃仁、干姜、甘草外又加上益母草以活血化瘀、利尿消腫及清熱解毒,桑寄生補益肝腎、收斂固攝,焦山楂行氣散瘀,黃芪補氣固表,黨參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當歸及川芎成為組方核心,川芎助當歸補而不滯、化瘀又能生新。除原方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功效外又增加"化瘀生新、益氣固表"的作用。而復方顆粒制劑在臨床中服用簡單方便,患者依從性好。本研究觀察加味生化湯復方顆粒制劑對不同分娩方式產后血性惡露干凈時間、惡露量、宮底下降、中醫證候評分、子宮徑線大小的影響。
分析經陰道分娩對照組及觀察組宮底下降高度數值可看出,產后第1天兩組數值無統計學差異(P>0.05);而產后第2天至第5天兩組有明顯差異(P<0.05),并可以看出產后第1天宮底高度下降較慢,從第2天開始下降速度較前增加,可能與順產后第1天子宮縮復較慢,隨著子宮內瘀血、蛻膜等排出、加上母乳喂養促進子宮收縮等原因使子宮底下降速度增快有關。經剖宮產分娩產婦術后第1、2天宮底下降高度無明顯差異(P>0.05),原因與順產相同。對順產后及剖宮產對照組及觀察組產婦惡露量,除產后第1天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P>0.05);產第2天到第4天兩組惡露量比較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加味生化湯更好的減少產后惡露量的作用。產后第1天惡露量較多可能與產后24小時內出血較多有關,隨后子宮收縮惡露量也逐漸減少。從具體出血量上看,經剖宮產分娩產婦術后第1天惡露量明顯多于同期順產的惡露量。剖宮產術與經陰道分娩不同,對產婦創傷較大,臨床觀察中發現選擇剖宮產原因多由于頭盆不稱、胎位異常等高危因素,這也是造成術后出血量増加的原因之一。在血性惡露持續時間上,順產及剖宮產對照組和觀察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生化湯減少血性惡露時間的效果優于桂枝茯苓膠囊。從結果發現經剖宮產分娩產婦惡露續時間整體上明顯多于經陰道分娩組,這也與剖宮產是產后子宮復舊不良的危險因素之一說法相符。比較順產及剖宮產兩組產后第7dB超測量子宮三經線和,兩組樣本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加味生化湯能促進產后復舊。
綜上研究,加味生化湯復方制劑治療能有效促進產后子宮復舊,且中藥重在強身健體,用藥更安全,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