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都 周勁松 胡 瀾 黃丹丹
作為中國蠶桑主產區,四川省栽桑養蠶的歷史幾乎與整個中華文明史同庚。四川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當之無愧的蠶桑大省,卻不是蠶桑強省,還存在資源利用效率低、產品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絲綢蠶桑業的衰退,既與絲綢加工企業存在企業規模偏小、輻射面窄等有關,又與這些企業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和品牌有關。果桑產業是四川省目前發展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成為四川省脫貧奔小康、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2019年,四川省委1號文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的意見》中,明確要圍繞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建設農產品優質生產基地,制定川茶、川薯等四川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方案,川桑與川糧(油)、川豬(家禽)、川茶、川薯、川藥、川竹、川果(花椒)、川菜、川魚10個“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納入了農業“10+3”產業。果桑為桑樹品種選育過程中開發出的新品種,以采摘優質桑葚為主,兼顧桑蠶飼養。桑葚甘甜爽口,營養價值高,富含蘆丁、花青素、白黎蘆醇等多種活性成分,被醫學界譽為“21世紀的最佳保健果品”,是國家衛健委確定的首批“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農產品之一,具有多種食用、保健及治療功效。四川省的絲綢蠶桑業缺乏強有力的附加產品。桑椹(桑樹的果實)在四川省有很大的存量,成熟后的桑椹不利于保存,不利用好就會產生浪費,桑椹果酒是很好的解決辦法。四川目前以果桑為原料進行深加工的桑葚果酒生產企業有20多家,2019年全省桑葚果酒產值超過2億元,年銷售額近1億元(嚴重滯銷)。根據年產能、年產值和年銷售額等綜合情況,桑葚果酒已經成為繼葡萄酒之后的四川第二大類果酒。發展果桑產業,對調整產業結構,延伸蠶業產業鏈,開發功能型保健產品,提高蠶桑業的附加值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發展高效觀光生態蠶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為了打造四川桑葚果酒產區品牌,做大做強做優四川省果桑產業,完成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建設,2020年4月,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由四川省葡萄酒與果酒行業協會、四川蠶桑創新團隊組織,對四川省桑葚果酒行業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活動。此次參與調研的有四川輕化工大學、川北醫學院等高校及部分桑葚果酒生產企業管理者共計15人,奔赴攀西地區、川南、川東北、川西等12個縣市區,考察調研了全省主要的13家桑葚果酒生產企業。大家深入到車間酒窖,了解桑葚果酒生產企業目前的產能、產量,主要生產設備與工藝,產品研發和項目,市場營銷情況,存在的問題等。通過“看、聽、問”的方式,收集到的信息全面準確,為四川省果桑及果桑深加工產業的發展貢獻出科學的建議。
1.調研時間及調查地點:2020年4月20—26日,調查地點在四川省攀西地區、川南、川東北、川西等12個縣市區。
2.調研企業名稱:四川黑金椹陽光農業有限公司(攀枝花鹽邊)、攀枝花四喜農業有限公司(攀枝花鹽邊)、四川元坤果業有限公司(涼山德昌)、瀘州納貢莊園酒業有限公司(瀘州納溪)、四川締鉑酒業有限公司(內江威遠)、四川外交家酒業有限公司(資陽樂至)、四川上嘉農業有限公司(南充嘉陵)、四川桑乖乖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南充西充)、四川勁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南充南部)、閬州圣果酒業有限公司(南充閬中)、四川圣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綿陽江油)、四川貴斐紫酒業有限公司(綿陽梓潼)、四川尚果鼎椹酒業有限公司(成都簡陽)。
我國蠶桑產業的萎縮除了國際因素之外,還有產業模式仍然是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線長而產品單一、絲綢產品仍然是奢侈品等因素。為此,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改變蠶桑產業業態,創新形成多業態,實現蠶桑產業的新突破,近幾年來形成了栽桑養蠶、操絲織綢傳統產業與“立桑為業”新產業。立桑為業新產業有:果桑產業、茶桑產業、飼料桑產業、蔬菜桑產業、藥用桑產業等新的產業業態,為蠶桑產業托展了新的發展空間。桑果的主要用途及產酒分類見圖1。
本次調研活動,調研組走遍了川內主要的桑葚果酒企業,同時也調研了幾家桑葚加工企業。調研范圍包括攀西地區、川南、川東北、川東南、川西等12個縣市區,13家重點生產企業。此次調研主要了解重點桑葚果酒生產企業目前經營,包括產能(產量)、主要生產設備與工藝、產品研發和項目、市場營銷等情況。
總體情況看,四川省桑葚產業鏈已基本形成,果桑種植、桑葚加工、桑葚產品流通及副產品利用的生態閉環產業模式已初具規模。通過此次調研發現,目前全省桑葚深加工企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急需解決:(1)部分生產企業發展方式落后,思維方式落后,運作管理落后,技術組織方式和產業技術鏈落后。(2)各企業生產設備良莠不齊,部分企業甚至生產設備陳舊、落后,使用釀造白酒的陶缸進行發酵,部分企業尚未實現生產流程全自動化。(3)部分企業生產技術不規范,或者說是不科學,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口味差異較大。(4)加工副產物處理差異較大,部分企業實現副產物全回收,部分企業實現部分回收(如農肥使用、桑茶葉),大部分企業無回收措施。(5)部分企業質量認證情況較差,調研的13家主要桑葚果酒生產企業中,僅2家企業獲得HACCP認證、1家企業獲得綠色產品認證。(6)大多數企業的營銷薄弱,只在當地及周邊區域市場銷售,銷量有限;加之此次疫情影響,絕大多數生產企業庫存較多,短時間內無法釋放。(7)大部分企業存在缺資金和融資難、融資貴等普遍現象;銷售推廣、人才引進、品牌效應聚集方面存在困難。(8)大多數企業對于電商、新媒體等技術了解不深、認識不足、想法不多、利用不夠。(9)不少企業在桑葚果酒產品的包裝上沒有體現出桑葚果酒的特色,基本上都是往葡萄酒上靠,包括宣傳術語、瓶型、背標上的介紹、香氣、品鑒術語等,幾乎與葡萄酒一模一樣。(10)桑葚果酒產品類型、品種單一,絕大多數都是干型發酵果酒,僅有個別企業是半干型發酵型或配制型果酒,同質化嚴重。

圖1基于13個生產地區的桑葚用途及產酒分類

圖2四川地區桑果加工企業分布

圖3四川地區桑果加工企業性質

圖4四川地區桑果加工企業級別

圖5四川桑果加工企業在崗員工數量
桑椹果酒是四川第二大果酒,僅次于葡萄酒,它具備香型、顏色與葡萄酒最匹配;營養成分符合大健康時代要求的兩大顯著特點。桑葚、桑葉等含有的糖類、醇類、有機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補血、益腎、明目、烏發、抗衰老、降血壓、預防慢性肝炎、治療失眠和神經衰弱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特別是桑果中的花青素和白藜蘆醇。但是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四川省現有的部分桑椹果酒生產企業,產品的品質并不出眾:揮發酸含量過高,酒體聞味有一定刺激性,酒體柔和度欠佳;高級醇含量過高,飲用過量易上頭;酒體色素粘附性較強,制約消費。

圖6四川桑果加工企業經營現狀(1)

圖7四川桑果加工企業經營現狀(2)

圖8桑果加工企業產品營銷地區

圖9消費者對產品接受度自評價
1.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行業協會作為黨和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紐帶、橋梁,既熟悉了解政策、行業發展趨勢,又熟悉了解企業狀況,在推動四川果桑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大有可為。四川省既需要大力推動蠶桑業附加桑葚產品的研發、關鍵技術改造與示范及推廣的研究,又需要完成以下工作:(1)集合現有企業,完成“四川省行業標準”的制定(已經完成),第二步是完成“四川省強制標準”的制定,第三步是完成“國家標準”的制定。(2)在指導桑椹果酒發酵關鍵技術改造與示范完成后,再組織對桑葉茶、桑葚浸膏、酵素、滋補膏等系列產品進行集中技術攻關、開發。(3)為全產業鏈進行規劃,比如四川的1919等全國連鎖酒類銷售企業,也該與川內桑椹果酒生產商達成戰略合作,為產品的銷售找到出路。
四川省葡萄酒與果酒行業協會應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和牽頭下,組建一個服務于產區各個企業的專家技術團隊,保障種植和釀造品質;策劃組織各類推廣活動,帶領桑葚果酒生產企業到國內外進行交流、學習,加強區域間的合作;組織桑葚果酒生產企業參加國內外果酒評選大賽,抱團參加國內外的果酒展覽會,增強四川桑葚果酒的競爭力;針對桑葚果酒釀酒師、品酒師、侍酒師分別組織實施人才培訓活動;完善政策支持、法律咨詢、信息共享等體系建設;組建果桑產業研究院,開展科研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從事產區課程的研究并編制相關書籍;做好行業運行監測,掌握行業發展動向;構建良好協同機制,積極向政府部門提出政策建議和意見,強化政府、協會、企業三方聯動,共同推動川桑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宣傳推廣力度,引導新興消費習慣,發揮協會優勢向社會普及桑葚果酒基礎知識,加強行業發展新信息、新成果、新產品宣傳推廣力度;制定行業標準,推廣和打造產區品牌等。
2.推動企業之間跨行業、跨領域合作,抱團發展,促進桑葚產業的整體發展。桑葚果酒品種要多種多樣,既要有發酵果酒,也要有蒸餾果酒、配制果酒,以滿足市場日益增長的多種需要和選擇。但是,最重要的是把發酵果酒發展成為支柱產品。桑葚本身的養身保健功效,無需宣傳就能得到百姓的認可,但對于桑葚果酒,首先需要滿足消費者對口感、香味、色澤、酒精度的感受。因此,在繼續做好單一的發酵桑葚果酒基礎上,鼓勵企業發展混釀產品,增加新的品類,豐富產品線。
桑葚產業目前已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包括桑葚果、桑葚果干、桑葚茶、桑葚飲料、桑葚酒、桑葚食品等。此次調研發現,部分桑葚果酒企業已用桑葚果干、茶等作為果酒促銷品使用;同樣,桑葚其他產品也可以用桑葚果酒作活動促銷品。同時,從事果桑產業鏈的企業應抱團發展,包括桑葚果酒在內都需要一個慢慢培育市場的過程,大家應該相互交流、資源和技術共享,共同把果桑產業的蛋糕做大,共享這個產業做大后的福利。此外,每家企業應該因地制宜,把控好原料優勢,建立產業聯盟;逐步完善建立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進行自我提升,包括技術改造、項目創新、產品開發、市場拓展等;在生態、環保、文化上的定位應更準確一些;在宣傳上更科學化、功能化,統一標準、統一聲音,對行業需要走的路有一個清醒的思路。
栽桑養蠶是四川傳承千年的傳統產業,也是四川的資源優勢。近年來,不少地方大量栽種果桑,個別地方甚至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但是,后期如何將從種植化為企業的收益、農戶的收益,這是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果酒釀造市場的價值大約有2000億,整個行業的主要發展趨勢將向著高質量、價值導向型發展。當前,果酒處于一個新的發展期,市場將隨著新主流群體的到來而實現高速發展。近年,果酒市場增長一般在18%左右,高于酒業整體增長率的5%左右,預計果酒未來平均每年增長將達到15%以上。毫無疑問,將果桑進行食品、保健品、飲料果汁、酒和其他產品的深加工,統籌整體發展果桑產業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必須搶抓機遇,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大力實施“三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發揮產業優勢、區域優勢、環境優勢、文化優勢,把川桑相關產業做大做強做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