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婉舒
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的契機之下迅速增長,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大大提高了國民生活水平,但我們必須意識到經濟的高速增長是建立在以肆意開采自然資源,過度破壞環境和低效率應用的基礎之上的,并且環境的承載力和自然資源的擁有量是一定的,可持續性發展越來越嚴重的受到環境的阻礙。
因而,如何去尋找并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關系是重中之重。對于山西省而言,在改革開放的東風的推動之下,山西省依托自己扎實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全省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使其迅速成為我國的重工業和能源基地,但是過度地開采自然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導致了其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存在在明顯缺陷,環境污染現象愈加嚴重,山西省環境質量的下降與經濟發展的成果呈現出了鮮明的對比。由此可見,山西省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路上任重道遠。近幾年,雖然山西省開始大力推動節能減排,但是對于環境污染帶來的問題和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仍然不能輕視,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發展的今天。
基于此,該研究旨在實現山西省能源尤其是煤炭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合理開發煤炭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煤炭資源,使環境承載力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真正的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造出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
外部影響的含義為某一主體的一些行為對其他人的利益有不良的影響,但是它并沒有因此承擔它應該承擔的后果。生產的外部不經濟的意思是:生產者在未給別人補償的情況下,讓別人做出了付出代價的事情。
我國的煤炭開采完全符合生產的外部不經濟,當煤炭開采者獲得生產許可之后,就可以完全開采他所獲得權利的那塊土地下方的煤炭,而礦區的居民則擁有的是土地表面的使用權或者是所屬權,因此開采者在開采煤炭的過程中屬于合法的,很難給礦區居民合理的補償,給礦區居民帶來的環境問題也無法彌補,影響了礦區居民的身體健康,無形中降低了礦區居民的福利水平,使礦區居民承擔了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庫茲涅茨曲線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由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提出,起初它是被用于研究收入水平與經分配關系的變化曲線,由于收入水平伴隨著經濟水平先增后降,呈現倒U型曲線,其也被稱為倒U曲線。當經濟發展到某個臨界點以后,環境污染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開始逐漸降低,這又被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如圖1所示。

圖1庫茲涅茨曲線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圖的含義為: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狀況不好的狀態下,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逐步出現且越來越嚴重,此時曲線斜率大于零;當經濟發展水平達到拐點的時候,環境達到最壞的狀態,此時環境狀況將很難恢復。當人類意識到之后,就會進入后工業戶階段,開始保護環境,此時隨著經濟發展,環境污染程度將會減小,斜率為負。

圖2煤炭—環境—經濟系統內部協調關系
如圖2所示,煤炭資源系統、經濟系統、環境系統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三者是互相依存的,煤炭資源系統的存在是為了經濟系統和環境系統提供了基礎;經濟系統為煤炭資源系統的發展提供了需求,經濟的發展會破壞環境,同時產生的資金和理念可以治理環境;環境系統為經濟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條件,遭到破環之后能反饋給經濟系統進而完成治理過程。
從山西省的長遠發展來看,發展的任何一個系統都不能忽略其他系統,要將煤炭資源、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視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構成一個既要發展經濟,又要合理開采煤炭資源,保護環境,合理的制定三者之間發展的戰略,保證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否則的話,就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造成經濟發展緩慢或停止。

圖3煤炭—環境—經濟系統之間的惡性循環關系
對于山西省來說,如何在三者之間取得平衡,怎樣才能保證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得到保護,煤炭資源得到合理的開采利用,是一個一直在討論而未被解決的問題。
本論文數據來自山西省環境保護廳與山西省統計年鑒,作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設立機關,數據具有權威性和準確性,而且其數據公開較全面,并且保存得比較完整,本文從山西省統計年鑒選取2011—2017年煤炭消費量和地區生產總值,從山西省環境保護廳選取2011—2017年大氣污染值,如表1。

表1變量設置信息
運用Eviews軟件,分析了數據之后,得到變量的統計描述,如表2所示,得到了最小值,最大值,標準差,均值等數據。

表2主要變量的統計描述
通過表2可以得出以下分析:
1.年煤炭消費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不大,但還是有一點差距,且均值和兩者差值比較接近,說明山西省煤炭消費量存在一定的平穩波動,或者增加或者減少需要進一步的分析。
2.年地區生產總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較大,且均值靠近最大值,說明2011—2017年山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大部分年份都在1.20E+08左右,經濟發展狀況良好。
3.山西省在2011—2017年間大氣污染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較大,說明大氣污染在加重。
基于前文的假設分析以及相關研究,本文構建了如下模型:

在研究山西省煤炭資源、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回歸分析中,以煤炭消費量為自變量,地區生產總值和大氣污染值為因變進行分析,建立數學模型。
相關系數的符號是“r”,兩個變量間的線性關系就是通過相關關系來度量的,|r|>0.8時,稱為高度相關;|r|<0.3時,稱為低度相關。
通過表3可以得到以下分析:
1.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年煤炭消費量之間的相關系數是正值,說明年煤炭消費量和年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呈現相關關系,并且是正相關。說明年地區生產總值隨煤炭消費量的增多而增大,相反,則說明年地區生產總值隨煤炭消費量的減少而減小。
2.年煤炭消費量和大氣污染值之間的相關系數是正值,說明煤炭消費量和大氣污染值之間呈現相關關系,并且是正相關。說明大氣污染值隨煤炭消費量的增多而升高。相反,則說明大氣污染值隨煤炭消費量的減少而降低。

表3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
3.年大氣污染和年地區生產總值之間的相關系數是正值,說明年大氣污染值和年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呈現相關關系,并且是正相關。說明大氣污染值隨年地區生產總值的增大而升高。相反,則說明大氣污染值隨地區生產總值的減小而降低。
根據前文設定的模型,運用Eviews軟件,對山西省煤炭消費量,大氣污染值,地區生產總值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回歸結果見表4和表5。

表4煤炭消費量影響經濟水平的回歸估計
通過表4來看,山西省的煤炭消費量對山西省的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非常顯著。山西省作為我國的能源大省,而且煤炭作為主要的支撐力量,對山西省的經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估計結果的顯著性表示,山西省的經濟發展對煤炭有強烈的依賴性,煤炭對山西省的經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表5煤炭消費量影響經濟水平的回歸估計
通過表5得知,大氣污染值越高,從估計結果的顯著性水平可以看出,煤炭的消費量對大氣的污染程度是非常顯著的。
本論文分析了煤炭資源、環境和經濟三者間的相互關系及作用機理,得出了煤炭資源、環境和經濟中的每個因素以及每兩個因素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相互制約,錯綜復雜的連鎖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是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山西省2011—2017年間煤炭消費對經濟發展和環境的影響的實證分析,得出結論:年煤炭消費量與年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具有相關關系,并且呈現正相關,說明了年煤炭消費量越多,年地區生產總值越大;年煤炭消費量和大氣污染值之間具有相關關系,并且呈現正相關,說明了年煤炭消費量越多,大氣污染值越高;年地區生產總值和大氣污染值之間具有相關關系,并且呈現正相關,說明了年地區生產總值越高,大氣污染值越高。據此,提出對策與建議:第一,政府層面,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功能,在現有的政策體系之下,政府應該推進煤炭產業化改革,并為煤炭企業制定出解決方案來推進煤炭企業發展;第二,企業層面,企業應當嚴格遵守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煤炭開采技術,轉換開采模式;第三,市場方面,提升資本運營水平,加快推動相關行業的兼并、收購、和重組,以降低市場競爭重組。
1.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首先,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功能。政府應該在現有的國家政策體系之下,利用其經濟轉型的優勢和機遇進行深化改革,推進環境污染解決方案的實施,深入研究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資源,以提高山西省煤炭資源的利用率,加快山西省的經濟結構調整。此外,還要制定人才引進和經濟政策。最后,煤炭企業發展需要政府切實履行起監督職能,完善和改進發展模式。其次,推動煤炭企業節能減排。從改革開放后煤炭產業的發展不難得出,煤炭粗狂式的開采方式嚴重危害了環境,其低效率利用也不利于企業發展。要想得到長期發展,必須在企業發展意識和政府強化環境法治兩個方面進行推動。政府應嚴格執行法律法規,查處和整頓污染嚴重的企業,并對企業促進節能減排進行宣講,也可以通過轉移支付和稅收減免推動山西省環境改善。煤炭企業則應嚴格遵守煤炭開采標準,提高煤炭開采的技術,將粗放式的開采模式改為集約發展模式。再次,提升資本運營水平、加強市場監管政策。一是要優化行業結構,提高行業競爭力。二是推動相關行業間的兼并、收購、重組,以降低市場競爭風險。煤炭市場監管政策主要由電煤價格形成機制和煤炭經營資格審批等方面形成。應該制定確切的政策體系以規范煤炭市場。
2.山西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營銷策略研究。首先,建立高素質的營銷精英團隊。強有力的營銷團隊是企業的核心,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更是對營銷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對于煤炭產業的營銷,則需要更嚴的把質量關,才能篩選出一批懂技術、懂經營、懂管理的營銷人才,同時需要有嚴格和團隊意識。通過加強煤炭產業高素質人才的篩選和培養,以提高山西省煤炭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和營銷能力。只有深入了解產品特征和相關領域行情,才能滿足不同需求的客戶,給煤炭企業帶來利潤。其次,通過創新帶動山西煤炭產業發展。煤炭產業若要發展應通過結構改革來提高發展水平。實現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煤炭企業應該從粗狂型開采和營銷模式向集約型方向轉變,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從生產低質量煤向環保煤轉變。面對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煤炭企業競爭越激烈,買家對煤炭產品的要求就更高。在面對進口煤炭的沖擊之下,山西省煤炭產業不能再以低價格作為營銷策略,應該從煤炭的生產到煤炭的銷售各個階段進行優化升級,以此來提高煤炭的品質,降低環境污染。
山西省煤炭企業應該把握住煤炭需求量大的市場大環境,加大廣告宣傳力度,將山西省的煤炭產品銷售到全球市場。舉辦山西煤炭產品巡覽的大型活動或者進行廣告贊助,也可通過在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疾病時捐款投身公益事業來提高品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