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 劉穎
摘要:韓愈的《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何為傳道,何為授業,而什么又何為解惑也,自從步入教師這個職業,這些疑問一直在我腦子里面轉個不停,在平日的實際教學中,在學校氛圍中的感受,還有在同事身上的學習,慢慢的讓我懂得了怎么樣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甚至怎么樣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關鍵詞:師者;傳教;授業;解惑
傳道”,要求老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影響到學生們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對學生進行激勵、鼓舞,在平時的用自己的良好品質與精神氣質去感化同學,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形成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授業”,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這是老師與家長最關心的主題。身為老師,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并采用恰當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吸收與利用。如果內容有點枯燥,那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任務更好的進行下去。
“解惑”,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提出他們的疑惑,老師要有效地解決知識的困惑。采用恰當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進而發掘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精神。對他們生活中的問題,也要注意觀察,必要的時候給出自己的建議,使他們很好的走出困惑。在解惑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解惑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并使他們自己掌握一定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幫助的時候要留有空隙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理想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三個方面,那就是: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扎實系統精深的專業學科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科學知識和心理科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對所教課程有精深的認識,還應有廣博的知識。所謂"精"就是要"知得深",對專業知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謂博就是要"知得廣",能觸類旁通,具有相關學科的有關知識。我認為,作為今天的教師,這一點尤為重要。特別是我們青年教師,面對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我們更應該下工夫,和時代一起前進。有句流傳已久的話:活到老,學到老。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的知識,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知識呀! 記得校長曾在學校近幾年的規劃中提出:要我們做學習型的教師。這是個與時俱進的規劃。細細想來我深深體會到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是教師自身教育的一項重要工程;是我們一切教育理想的基礎;是培養造就新一代有素質、有文化、有能力,道德情操高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需要。從學習型的教師到學習型的班級、學校,再到學習型的家庭以至學習型的社會……如果繼續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做學習型的教師的意義就會更加深遠。
在教學上,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必須盡量想辦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興趣。 其次,對待教師集體一定要團結一致,老師之間,彼此尊重、互相幫助、互相理解。聽從領導的安排,那里需要就那里上。還有就是現代人的經濟觀強,我們教師要嚴保自己的清廉,不能違背了教師的職業道德,雖然現在教師的待遇不是很高,但是我們要看到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大,要看到教育的春天會來到的。尤其是我們青年教師更要提高意識不能被社會的不良風氣給帶壞了。我們年輕教師教學缺乏經驗,更加應該虛心好學,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主動為他人著想,創建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和同事們一起進步。 在工作中要嚴于律已,以身作則,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作為一名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堅決不能做。只有這樣才能說服學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智能素養才能做好教育工作。 保持平和心態,不要過于急燥。在對待學生方面,要做到平等、公正的態度。特別是對待基礎差的學生要有耐心,有恒心,對待不聽話的學生,可以采用一些比較隨和的辦法,別讓師生關系僵化,因為這樣的效果就不大好。 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教師,這正是我們用生命追求和詮釋的問題。“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
好教師,心中要有愛,這種愛不僅是對工作的熱愛,更是對學生的關愛。 用真愛去關心學生。對“好學生”關愛備至,而對“差學生”更應加倍的關愛與呵護。用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信,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把教師當成知心朋友。融洽的師生關系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尊敬感。所以一個好老師首先要具備的就是仁愛之心。要能從學生成長的出發,關注學生學習品質的形成,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學習的知己,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同行者,領路者和鼓勵者。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是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師先自重,才能受尊重。我們教師要廉潔從教,拒絕 “ 有償家教 ” 、拒絕“家長饋贈”;不要求家長為自己說情、辦事,不做任何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事情。我們所擁有的教育資源首先是屬于社會的,屬于學校的,所以也應該屬于學生的,我們應當把它公平地奉獻給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即便我們清貧但也不能給教育涂上功利化、商業化的色彩。孟子說過“教者必以正”,為師不廉,師道必壞,師道壞則必誤學子。一個教師世俗勢利,一切說教都會顯得虛偽空洞、蒼白無力,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和鄙視。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廉潔它更是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著我們:要甘為人梯與園丁,樂做春蠶與蠟燭,在教學的平凡崗位上刻苦鉆研,勇于創新,讓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而燃燒!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我,愿意也很樂意做一輩子葉的事業。
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終生為之追求的奮斗目標,只有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堅持不懈,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能真正實現做一名好教師的崇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