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也給青年大學生們帶來了新的學習和生活體驗。基于此,高校傳統的黨建工作方式已經很難再激起學生參與的興趣與激情,而高職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學生群體,更應該積極探索互聯網與學生黨建工作融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黨建;高職院校
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已全面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并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亟需融入時代進步的潮流中發展。
一、高職生政治素養現狀
(一)黨史黨情認識不夠深刻
青年學生是祖國未來和脊梁,代表著一代人的精神狀態。就總體看,青年大學生有一定政治覺悟和政治素養,都能做到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但高職生多是學科基礎比較薄弱學生組成,他們要么是單招生,要么是本科落榜生,在高中或者中職院校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對思想政治課不感興趣,對黨的發展、國家的政策方針漠不關心。進入大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雖然是大學生的必修課,但他們對此仍不夠重視,只求考試及格就好。這導致學生很難深入不了解黨史黨情,也就不能深刻理解黨員的責任和義務,進而導致了青年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
(二)時政學習不夠及時
網絡時代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 心系天下才是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有的高尚情懷。[1]青年大學生作為黨的后備軍,應通過網絡關注時事和熱點、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注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同時,網絡豐富多彩的八卦、花邊新聞、獵奇等一系列娛樂消遣的項目充斥著學生們的視聽,讓三觀還不成熟的青年大學生們很容易被這些五花八門的網絡信息所誤導,尤其是對于本身學習素養、政治素養就不高的高職生來說很容易被這些信息吸引,從而忽視對時政新聞的關注, 更不能主動的去了解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導致了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對當下時政學習不夠及時,思想匯報不夠深刻,大多數學生黨員思想匯報材料是在網上抄來抄去,東拼西湊的。
二、高校學生黨建活動現狀
高職生之所以會出現對黨史黨情認識不夠深刻,對時事政治漠不關心,除了學生自身學習素養差,更多的是因為教育者沒能發揮利用好課堂或者黨建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表現在:
(一)活動組織形式單一
以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為例,首先,學校學生黨支部的日常活動大多通過專題學習、黨日活動、觀看紅色電影等形式開展, 極少有機會組織參觀紅色基地、歷史博物館等社會實踐性質的、讓學生興致很高的活動。雖然這些傳統的黨建活動,在便于組織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在調動學生積極性上卻并不理想,由于活動形式的單調乏味,挫傷了學生參與度, 進而難以實現黨性教育的目的。其次,雖然黨建工作與互聯網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但只是停留在簡單的資料匯總,或是視頻、圖片等教育資料的推送,這樣沒有新意的黨日活動,較之豐富多彩的娛樂八卦,學生自然被吸引走了,怎么會學習刻板教條式的理論知識呢。
(二)網絡黨建隊伍力量薄弱
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開展黨建工作,不僅需要相關人員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精通黨建工作業務,還要具備相關的網絡信息技術知識,但在實際工作中,從事基層學生黨建工作這種專門力量相對薄弱。所以,網絡平臺的利用就顯失靈動,比如網絡空間的打造,一般都是大紅底色,給人以刻板的印象,使學生失去進一步閱讀的興趣。
三、學生黨建與互聯網融合路徑的探析
(一)搶占網絡陣地
隨著5G時代的到來, 黨建工作在高校中的也應隨之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傳統的QQ、微信等傳統網絡教育方式,應該擴寬新媒體渠道,如通過抖音、快手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短視頻的形式把黨的理論成果、上級黨組織重要會議精神和基層黨組織相關內容宣傳出去,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吸引力和前瞻性,捕捉黨建工作和學生日常、教育工作的切合點,搶占網絡陣地,充分發揮“互聯網+黨建”優勢,從而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做好宣傳監督工作
首先,利用網絡做好宣傳工作。一是,充分發掘利用“網紅”現象中的正能量,如,從事火箭微整形的大國工匠徐立平;疫情期間最美逆行者們等等,為青年大學生正確解讀“網紅正能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二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辟先進黨員的事跡專欄,開設黨政相關的電子期刊和書籍等,引導學生利用零散時間自主學習,進而有利于幫助他們提高政治素養,促進他們對黨史黨情的了解,加強他們的愛黨、愛國意識,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其次,“互聯網+”高校黨建工作還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監督作用,占領高校網絡輿論陣地。網絡信息員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甄別和篩選,過濾掉一些不良言論,引導傳播積極向上的正面言論。
(三)加強網絡黨建隊伍人才建設
高校網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專業人才團隊的幫助,高職院校也應加強網絡黨建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既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又有一定的網站維護、管理工作水平的專門人才,積極創新開發新媒體平臺,實現網絡新媒體與傳統黨建的充分結合,豐富學生黨建工作。
參考文獻:
[1]賀玉琴.芻議軍事理論教育對大學生世界觀培育促進作用[J].現代交際,2019,(03):20-21.
[2]王敬峰.網紅現象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8):159-160.
作者簡介:
袁曉娟(1982-),女,山東濟寧人,碩士研究生,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項目基金: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2019年度校級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基層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 ——以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為例》”階段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19XJKTYB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