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講述“一馬三司令”的淄博抗日英雄故事,挖掘并研究淄博黨史、紅色基因文化,充分發揮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作用,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增強淄博紅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對于加強黨的建設,夯實青年信仰,傳承紅色基因構建和諧淄博,打造“文化淄博”歷史名片,推進淄博新舊動能轉換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一馬三司令”;淄博黨史;紅色基因
馬耀南、馬曉云和馬天民兄弟三人,被稱為“一馬三司令”。“一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齊心打日本,保衛老百姓”這是抗日戰爭時期,鄒(平)長(山)桓(臺)帶人民群眾頌揚馬耀南、馬曉云、馬天民三兄弟齊心抗日的一首民謠,“一馬三司令”的抗日英雄事跡在當地家喻戶曉永垂史冊,彪炳千秋!周村、長山、黑鐵山,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跡……
馬耀南,1902年 7月出生于長山鎮(現周村區北郊鎮)一個比較富裕的農民兼手工業者家庭。兄弟 3人,其弟馬曉云、馬天民。
馬耀南從小熱愛讀書,在書中認識到真理,積極追求進步,17歲時就積極參加聲援五四運動的活動。1920年考入濟南省立第一中學,他主動接受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積極參加中共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等組織的革命團體“歷史新學會”“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并追隨其投身于反帝愛國斗爭。
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在校期間被選為北洋大學學生聯合會和天津市學生聯合會負責人。這時,他信仰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參加國民黨。193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學士學位。
1930年,馬耀南目睹了蔣介石的倒行逆施和國民黨的黑暗腐敗,他義憤填膺,在天津參加了倒蔣運動。同年,國民黨將其開除,他毅然摒棄國民黨,走“教育救國”的道路,先到河北省水清縣、江蘇省南通市當教員, 1933年,回到長山任長山中學校長。馬耀南思想開明,廣招人才提高教學質量,率領師生開展社會活動,深得社會贊許。
七七事變后,中共黨員林一山到長山中學與馬耀南探討了組織武裝抗日的問題,馬耀南同意林一山的意見,先建立民先組織。此后,由馬耀南出面,以教學改革的名義對學校的課程作了調整,革新教學內容,增加了與抗日密切相關的內容,編印了《抗日快報》,成立了“教學研究會”,以民眾夜校的名義,舉辦游擊訓練班,講授抗日形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游擊戰術和農民運動等內容,培養了 100余名軍事骨干,成立了“長山縣抗敵后援會”,為武裝起義做準備。
1937年 12月,日軍飛機轟炸長山城,國民黨長山縣政府人員倉皇南逃。長山中學黨小組根據中共山東省委的指示,于 12月 24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發動武裝起義。12月 26日,姚仲明、廖容標等帶領長山中學 60余名師生和 40多名抗日骨干發動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馬耀南任臨時行動委員會主任兼第五軍參謀長。
為了爭奪對第五軍的領導權,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沈鴻烈派人給馬耀南送來委任狀,委任他為魯北行署抗日縱隊司令。馬耀南把委任狀摔在一邊,置之不理,表現出了堅定的立場和高尚的氣節。僅僅幾個月的時間,第五軍很快發展到 500余人。1938年 6月,第五軍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馬耀南任司令員。
1939年7月22日,第三支隊移防, 行至桓臺縣牛王莊時,由于漢奸地主日偽軍告密,遭日偽軍三面包彈,壯烈犧牲,年僅37歲。
二弟叫馬曉云,比大哥耀南小四歲,念過幾年私塾。十幾歲時學做生意,種田趕車,耕耩鋤割,樣樣拾得起放得下。他體魄健壯,性情豪爽,膽大心細,善于結交朋友。他從小練習武術,機智勇敢,二十多歲就練就一手好槍法。在酒席上酒杯拋向空中,舉槍擊中,騎車乘馬,槍打飛鳥,彈無虛發。后來,黨派他去延安抗大學習二年,周恩來副主席著想把他留在延安工作,他堅持要回山東抗日前線。畢業時朱德總司令親自送他上路,臨行時送給他一件皮大衣。回到山東后任清西軍分區副司令兼清西地區專員,一九四四年八月在高青縣大王莊與日寇作戰中犧牲,年僅三十八歲。
三弟馬天民,比二哥曉云小四歲。年輕時在長山城里開酒店,為人慷慨義氣,交友甚廣,在商界和四方之中很有名氣。一九三七年底參加抗日斗爭,先后擔任支隊長、獨立營營長,曾策動長山縣百余名維持會武裝起義。他率領獨立營在敵后與日寇開展游擊戰,懲治漢奸,籌集軍餉武器,使敵人聞風喪膽。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支隊為解決后勤供應,派馬天民帶領少數武裝人員到家鄉募集糧食彈藥。這時周村一帶是敵占區,九月十四日在周村西北的小辛莊工作時,被叛徒出賣,遭日寇襲擊,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九歲。
黑鐵山起義之初,起義部隊缺吃缺穿缺武器,是一支空手攥拳的“大褂子隊”。馬耀南回到家里,向家人宣傳民族救亡大義,一家人全力支持。馬天民將長山城里恒盛酒店的一百塊大洋交給了大哥,馬耀南夫人王氏,二弟媳石光,三弟媳朱明,母親安氏也都拿出了自己舍不得花的私房錢,馬耀南又在本村富戶中籌集了一部分錢,一共湊了五百塊大洋,馬曉云拿出籌集到的三枝手槍交給了大哥。這筆錢和三支手槍為剛剛成立的部隊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地人都說,馬司令一家真是毀家以紓國難啊!
“一馬三司令”的事跡代代流傳,它就是注入我們血液的紅色基因,“一馬三司令”的故居已被保護,現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就是夯實青年信仰,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基地。
我們挖掘并研究淄博黨史故事、紅色基因文化,充分發揮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作用,講好身邊愛黨愛國、為國奮斗、勇擔民族復興時代重任的淄博故事,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增強淄博紅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對于加強黨的建設,構建和諧淄博,打造“文化淄博”歷史名片,推進淄博新舊動能轉換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強.信息化背景下黨史教育特色品牌的樹立傳播 —— 以淄博黨史為例[J].黨史博采(理論版),2020,(5):63-64.
[2]王金陽 閃晶.弘揚延安精神 加強黨性教育——訪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J].領導科學論壇,2014,0(8X).
[3]王連迪. 中共淄博黨史大事記[M]. 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88.
[4]王貞勤.“一馬三司令”血灑抗日沙場[J].文史博覽,2020,(4):29-31.
[5]王紅軍,夏應祿,徐文杰.抗日戰場上的"一馬三司令"[J].黨員干部之友,2013:52.
[6]高樂卿.《尋找英雄》 ——從英雄故事中展現新時代價值觀[J].數字傳媒研究,2020,37(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