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黨救
摘要:文化館是我國當前的基礎性群眾文化服務機構,在不斷深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背景下,文化館如何發揮自身服務職能,傳播社會主義文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更好開展,成為文化館當下的核心任務。本文將圍繞文化館探討如何開展群文活動。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文化服務
不可置否,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文化館的支持,作為當前社會文化創作的主陣地,文化館是推動社會先進文化發展的橋頭堡,具有先鋒模范作用。尤其是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館更應當采取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提高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素質,進而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進步打下堅實基礎。
一、創新宣傳方式,拓展宣傳平臺
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參與民眾都能得到精神和思想上的提升,只有這樣,文化館的價值才能最大化發揮出來。因此,文化館必須要拓展宣傳途徑,加大與新媒體平臺的合作,處理好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提煉活動內涵,并將相關資料上傳至文化館官網[1]。或是借助微信公眾號有針對性的向群眾推動活動信息,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新興媒介,實現了視聽結合,不僅可以發送圖文信息,同時也可以推送音視頻,是符合現代群眾對信息獲取要求的。對此,文化館應充分利用好這些平臺,加大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力度,通過平臺讓廣大群眾了解和參與到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動中去。
二、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打造特有文化標簽
我區文化館致力于群眾文化標簽的打造,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開展:一是打造傳統文化活動品牌。在每年春節,我們都將舉辦“文化志愿者迎新春聯歡會”,本區文化志愿者隊伍都將參與到活動中來。此外,在祖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館還于國慶期間舉行了廣場天天演朝陽社區專場活動,而耳熟能詳的黃梅戲表演為也宜城增添了祥和與喜慶。不僅實現了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同時也突出了地區文化特色,使得活動內涵更為豐富,活動氛圍異常活躍。 二是打造藝術節文化活動品牌。我區文化館已經連續舉辦了多屆文化藝術節活動,每年5月-10月,會開展主題不一的演出活動,如掃黑除惡專項演出、六一少兒文藝匯演、黃梅戲展演周活動、重陽筆會、黃梅戲藝術節廣場文藝天天演等等,活動時間密集、活動規模較大,極大地拓展了活動的影響范圍,營造出了“天天有活動,周周有演出,月月有競賽”的群眾文化活動氛圍,廣受當地群眾歡迎,打造屬于宜秀區的文化品牌。
三、開展公益文化培訓,不斷拓展項目內容
文化館必須要主動肩負起文化傳承的重任,積極發揮出文化主陣地作用,組織開展公益性質的群眾文化培訓,切實提高自身文化服務職能。宜秀區文化館每年都會不定期組織開展各門類藝術培訓活動,目前,我館現開設有美術、書法、攝影、戲曲、話劇表演、民族樂器等多門類免費培訓項目,參與培訓的市民可選擇一項進行培訓,或多門課程培訓,使得免費開放的培訓更加靈活,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實惠。而我館多功能廳、舞蹈房、合唱室、獨立學習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實行免費開放服務,通過群眾口碑傳遞,我館群眾知曉度和滿意度大幅度提升。同時文化館還會組織志愿者深入基層,選派藝校師生、專業劇團演員、民間藝術家等組建文化志愿者團隊,到社區文化室、街道文化站定期開展藝術指導,全面提升我區業余文化團隊的表演水平。
四、改變傳統群文活動的固有模式
以往傳統的群眾文化活動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應時代變革,要想令廣大群眾能夠喜愛并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就必須要突破傳統的僵化模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發揮群眾文化活動資源優勢,拓展其發展空間[2]。一直以來,宜秀區文化館都致力于打造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商業文化、老年文化以及青少年文化于一體的文化氛圍;二是深入挖掘本地素材。文化館會不定期組織群文工作者到基層,積極挖掘本地歷史、人文等創作素材,旨在創造出貼近群眾生活、通俗易懂、廣受喜愛的文藝作品。如,我區文化館根據中央、省、市、區委關于掃黑除惡工作的統一部署,積極開展掃黑除惡文藝作品創作,并推出了“掃黑除惡”專項演出活動,通過群眾喜愛的方式,將政府對掃黑除惡的決心傳遞到基層,同時也鼓勵廣大群眾敢于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并積極檢舉揭發涉黑涉惡線索;三是大力推廣城市廣場文化。如今,廣場文化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已成為當今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而廣場也是廣大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通過舉辦各類賽事、組織開展大型文藝演出,使廣場文化成為新時代群眾文化活動的新興載體。
五、抓好群文團隊建設,開展科學化管理
宜秀區文化館加強了全區業務文藝團隊的統籌管理,持續深化團隊建設。對自主性娛樂活動團隊、業余文藝協會、民間文藝組織等進行重點扶持,同時結合宜秀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戰略發展目標,推出“宜秀區文藝團隊管理制度”“宜秀區業務文藝團隊管理制度”等,同時對目前全區公園、廣場分布的文藝團隊進行統計、分類,建立數據共享的宜秀區文藝團隊資源庫;為具有豐富演出經驗、規模可觀、水平較高的業務文藝團隊“找家”,幫他們尋找合適的排練場所;組織文藝團隊下基層演出,為他們創設廣闊的展示平臺;每年定期舉辦文藝競賽,鼓勵和扶持“精品團隊”。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基層文化館必須要立足于廣大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改進,構建“服務目標均等化、供給主體多元化、服務效能高效化、管理體制科學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提高文化館的服務效能,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張鈞善.文化館建設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工作分析[J].大眾文藝,2018(13):12-13.
[2]王宜.文化館在新形勢下開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幾點做法[J].黃河之聲,2019(1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