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偲藝 于海濤
摘要:直至今日,莫高窟內的敦煌壁畫、肖像雕塑和其所在的古建筑經歷著源源不斷且快速的損耗甚至消逝。由此,“了解文化遺產激發人們對文化遺產宣傳保護作用”成了當今人們學習的重大課題。本文通過分析敦煌莫高窟游客的一系列調研數據,論述了設計是保護文化遺產時的重要手段且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
關鍵詞:敦煌莫高窟;游客調研;設計;保護文化遺產
根據“世界遺產教育創新實踐研討會”之統計數據,至今全國世界遺產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設或主題教育項目不到7%。然而,教育作為各個先進技術先進知識出現的基石和開端,是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的途徑之一。管理的設計領導著教育的體系,設計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世界遺產管理模式是重中之重。現今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觀念還沒有通過教育全國化的完全滲透,大力宣傳文化遺產的保護仍是我們的重點任務。在對文化遺產景區的游客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尋覓有效宣傳辦法,設計一系列可實施的措施,才能真正從根源保護文化遺產。
相對于其他文化遺產的存留條件來說,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和雕塑作品十分脆弱,除去自然的因素所誘發的病害之外,人類處于窟內的種種活動,例如摸擦、在其上題字鑿刻、從雕塑和壁畫上刮取金箔等,已然致使壁畫千瘡百孔。這些損失雖是短時間的,但嚴重程度已遠遠大于自然災害。加強石窟管理層面的工作設計也是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
2019年7月,正當旅游旺季,作為蘭州大學敦煌之友團隊中的一員,我與團隊駐扎敦煌莫高窟這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地,并且在莫高窟和西千佛洞進行各項志愿服務和游客互動體驗活動。提高游客參觀莫高窟的文化體驗的同時,把文化遺產知識普及到群眾中去,并在游戲與體驗過程中獲知群眾對文化遺產知識的了解程度、關注程度、和相關需求。
我們的調研數據顯示,年齡段為25歲以下的游客占了游客總數量的44.7%,占比最大,幾乎成為了游客中二分之一的存在,反映了二十五歲以下的人群相對于其他年齡段來說對敦煌莫高窟的興趣更大。一般來說,在商業文創和其他相關活動上可以把對象更傾向于二十五歲以下的人群。但在宣傳保護文化遺產意義層面,設計應考慮到對莫高窟興趣略低但文化遺產知識對其潛在吸引力較大的群體。全方位的設計成為一個系統,推動著知識和觀念的傳播。若只顧前不慮后,設計是單一的。
游客中35歲至60歲的人群占總游客量的32.3%,其中有很多是帶著孩子來游玩的家長。反映了此年齡段的家長愿意讓小孩子喜愛和了解敦煌莫高窟此類的文化,然而能否真正的讓孩子們喜愛并好奇文化遺產的知識,靠的是景區環境設計和文創的產品設計。可見藝術設計對保護文化遺產的宣傳起著主導和教育的作用。
游客群體中25至35歲和60歲以上的游客只占了總體游客量的16%和7.3%。除了工作的束縛或家庭、身體狀況等原因,還反映出了在保護文化遺產和文化遺產相關知識的宣傳上有年齡差別問題,當然這也和自身周圍的學習環境相關。我們應該重視這種差別問題并通過設計找尋有效宣傳辦法。例如,從這兩個年齡段的群體的平均經濟水平大于其他群體可知,其是與工業設計產品有所接觸的最大人群,所以在工業設計上多推出優秀的文化遺產相關設計產品,是對這個大群體普及文化遺產知識和響應保護號召的重要手段。在此情況下,我國的設計管理要把從著名的品牌中挖掘優秀的文化遺產相關設計產品作為重點,才能讓文化遺產相關設計產品變成一種流行,從而使得文化遺產知識變成流行,流淌到群眾中去,吸引著群眾。藝術設計是與大眾接觸最密切的一種無聲教育,是能在生活中與大眾建立起親密的關系并指導人類相關行動和觀念的主要形式。
在游客來莫高窟的參觀目的方面的調研中,“想要了解莫高窟文化”的占比幾乎是“陪同伴參觀”“莫高窟知名度”“其他”這三個原因之和的兩倍。活動過程中我們與游客進行對話,了解到大眾本身對文化遺產的感興趣程度不低,但由于文化遺產知識的宣傳力度和普及力度的缺乏,在這方面的興趣逐漸衰減。尤其表現在不能隨時隨地去文化遺產地實地體驗的年長的龐大群體,當他們想去了解文化遺產,除了書本頂多就是在網絡查閱資料,而那樣似乎有些冰冷。于是文創產品設計的風潮便涌起,并在獲取文化遺產信息和提高對所感興趣的文化遺產的了解程度上起了有力量的、有溫度的作用。
人類的感官系統是人類實踐和學習的首要途經,而文創產品設計作為實體,相對于網絡來說恰恰在運用人體的感官系統方面有非常大的優勢。但這不能否定網絡給文化遺產的保護宣傳所帶來的益處,這就涉及到科技的發展創新所形成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文化遺產在未來能夠愈發被關注的最主要辦法。創新的方面五花八門,但具體事物的具體的辦法都逃不過設計。
藝術設計中的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是一種科技發展的創新,由于其特性,其被運用到文化遺產的宣傳中時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敦煌莫高窟中的數字展示中心,為游客提供了現代化服務。在調研數據中,此項目深受游客喜愛。莫高窟在其數字展示中心循環播放介紹敦煌莫高窟歷史文化背景的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藝術的球幕電影《夢幻佛宮》,兩部電影片長均為20分鐘。《夢幻佛宮》是全球首部以石窟藝術為表現題材的超高清8k數字球幕電影,影片對莫高窟最具藝術價值的7個經典洞窟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區別于以往的景區游覽形式,莫高窟通過調研富有遠見的增加了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相關的創新性活動。如今,很多文化遺產地也都采用了這種形式。這昭示著在當下和未來,藝術設計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宣傳和相關知識的普及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者簡介:
楊偲藝,女,漢族,甘肅金昌人,大學本科,蘭州大學,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于海濤,男,漢族,甘肅蘭州人,大學本科,西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