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因為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案件頻頻被報道出來,不少案件手段殘忍程度不亞于成人暴力犯罪。信息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這些案件很快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輿論聲音越來越大,大眾對下調刑事責任年齡產生了激烈的討論。本文將從幾個方面討論不下調刑事責任的原因,以及針對未成年人犯罪后如何采取更合理的矯正措施。
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年齡;矯正措施
一、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很多人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發展,新時代少年兒童心智成熟的水平高于以往,新時代少年兒童對外邊的世界也更加了解,所以應該下調刑事責任年齡。但是,正因為現在技術的發展,信息網絡時代的發達,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們更容易接觸到虛擬網絡世界,在他們不諳世事的時候,更容易受到虛擬網絡世界里不良信息的荼毒;而且因為現代社會,家長因為忙于工作而忽視了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對孩子們關心不夠,沒有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導致他們容易受到成年人的教唆,不能明辨是非;在學校里,未成年人主要都在學習課本知識,老師們在傳授知識時,也可能忽略了對同學們的道德教育。基于以上原因,在未成年人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心智可能并沒有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么成熟,所以,更不應該以新時代少年兒童將刑事責任年齡下調。
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試圖用刑罰去抑制犯罪,很難實現目的。一個人犯不犯罪主要取決于他的內心道德水準,價值觀,內心的自我選擇。一個從來就沒想過要犯罪的人,不會因法律懲罰力度的大小、寬嚴,而改變自己內心的想法,選擇去犯罪。可能有少部分人因為法律懲罰力度的大小而改變自己的想法,選擇去犯罪,但這畢竟是少數。刑事責任年齡定在14周歲,會出現12、13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將刑事責任定在13周歲,也會出現12周歲的問題。這樣做只是揚湯止沸,達不到刑法預防犯罪的效果。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并不是在解決問題,反而是在逃避問題。
針對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犯罪頻發的的情況,應該對已經犯罪的低齡未成年人加以研究,找出他們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做才能減少這樣的現象發生?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從社會方面、學校方面、家庭方面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關注他們對外界事物的看法、想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低齡未成年人犯罪頻發的現象。
二、當下的未成年犯矯正制度不夠完善
現行的收容教養制度在當今社會背景下存在無強制性適用標準和無確定場所等問題。收容教養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8條只做了籠統的規定,具體的實施細則散見于各部門規章和地方規范性文件,且各地不統一,導致該制度在實踐中使用混亂,飽受詬病。收容教養限于“必要的時候”,但法律并未明確規定“必要時候”的認定標準,所以該規定不是強制性規定,導致公安機關在適用時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進而容易出現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現象。
工讀學校是對未達刑事處罰標準的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矯正,以防發生進一步違法現象而建立的一種具有司法性質的特別教育學校。但現在的工讀學校偏離了它的建立初衷,偏向于具有矯治和勸學風格的培訓學校。目前工讀學校出現了生源匱乏、師資薄弱、設施建設緩慢、制度建設滯后的現象。公眾對其定位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工讀學校孩子抱有很多偏見和敵意。無論工讀學校還是收容教養,兩者都不是強制性的。而且,無論工讀學校還是收容教養,期限一般不會超過兩年,這么短的時間,教育成果和質量很難得到保證,而且作為非刑罰措施很難得到大眾認可。
三、完善未成年犯矯正制度
完善收容教養制度。明確收容教養的性質為“司法保護教育措施”。明確收容教養的保護性、福利性、非懲性。收容、吸納未成年犯,對其進行教育、矯治、撫養、教育。第一,明確收容教養的適用對象,年滿10周歲但不滿12周歲,并且實施了《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的嚴重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規定可進行收容教養;年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按照法律規定適用收容教養制度。第二,限定收容教養的適用條件,如何界定“必要時候”“誰來認定必要時候”以及“必要時候的提出程序”三個方面來入手。目前,收容教養制度由公安機關自主裁判,基于人權保障的法治精神,有必要將自主裁判權交由人民法院行使。第三,由民政部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協助,成立專門的收容教養所。根據犯罪人罪行和主觀惡性的不同進行適當隔離,設置特殊改造方案,配置專業的引導教育人員。結合未成年人犯罪時年齡對其設置不同的考察期。
對工讀學校進行全面改革,第一,發展和完善工讀教育,在工讀體系中發展出不同于普通學校的全面教育模式,逐漸完成對社會主流的再認同。第二,阻斷未成年人的不良社會交往,實行嚴格的管教制度,實行封閉式管理。第三,突出工讀學校辦學特色。牢記矯治行為偏差的辦學宗旨,不同于普通學校;教學內容豐富,包含行為干預治療課程、心理矯治課程、法制教育課程。
四、結語
面對我國犯罪低齡化的現象,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并不是可行之策,更重要的是完善未成年犯矯正制度,對收容教養制度和工讀學校進行全面改革,保證收容教養和工讀學校的教育質量得到保證,使得公眾改變對收容教養和工讀學校的看法。
參考文獻:
[1]雷杰.我國收容教養制度的困境與完善路徑[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9(3).
[2]蔡奇軒.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最低線之設置[J].法學雜志,2018,39(11):56-63.
作者簡介:
曹容麗(1997年—),女,漢族,四川宜賓人,大學本科,西南科技大學,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