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永, 葛云蕾
(1.江蘇省新沂市林業局, 江蘇 新沂 221400; 2.江蘇省新沂市邵店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江蘇 新沂 221428)
烏桕[Sapiumsebiferum(L.) Roxb.]是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烏桕是一種色葉樹種,春秋季葉色紅艷奪目,不下丹楓。烏桕為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已有1 400多年的栽培歷史。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紅壤、黃壤、黃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類,不同質地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堿性土壤均能生長,是抗鹽性強的喬木樹種之一。烏桕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且能耐短期積水。同時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較耐干旱瘠薄。此外,烏桕對氟化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烏桕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園藝價值,種子外被之蠟質稱為“桕蠟”,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級香皂、蠟紙、蠟燭等;種仁榨取的油稱“桕油”或“青油”,應用于油漆、油墨等,假種皮為制蠟燭和肥皂的原料,經濟價值極高。其木也是優良木材。
新沂市踢球山林場是省級烏桕良種基地,現有烏桕母本園10 hm2,種子園2.3 hm2,示范林45.3 hm2。以前烏桕的繁殖通常以播種為主,培育的實生苗開花結果晚,母樹的優良性狀易發生變異。扦插是無性繁殖中應用前景最廣的一種方法,與嫁接、壓條等相比,具有簡單易行、繁殖速度快、不受樹種限制、繁殖系數較高、成本低的優點[1]。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種、同一品種的不同個體生根情況也有差異[2]。為了解決優良烏桕的無性繁殖性狀,在踢球山林場烏桕良種基地進行了烏桕嫩枝扦插試驗。在不同扦插基質下篩選最適宜烏桕嫩枝扦插生根的基質,以期為其栽培育苗提供參考。
試驗的扦插池位于新沂市踢球山林場南場烏桕良種基地苗圃鋼架塑料大棚內,扦插池寬1.3 m,長15 m,深度為40 cm。扦插池底部鋪上厚度為5 cm的石子作為排水層,上鋪河沙。扦插池底部設置2個排水孔。排水層上部鋪上蛭石、珍珠巖、河沙、泥炭土以及普通泥土作為扦插基質,同時大棚內設置自動噴霧裝置。
烏桕采用無性繁殖嫩枝扦插方式進行試驗。插穗均來自新沂市踢球山林場烏桕良種基地示范林。選擇3~5年生健壯的烏桕樹作為母本植株,采集半木質化、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1年生枝條為插穗。插穗剪截時選取帶頂芽枝條,下剪口在節下0.3 cm,留平口,插穗頂部保留2~3片小葉。插穗20根1捆,剪截后及時淋水保持濕潤并放置于陰涼處備用。
試驗的扦插基質為蛭石、珍珠巖、河沙、泥炭土以及普通泥土5種。以泥土為對照,每種基質中插穗1列共20根為1個樣本,3次重復,每種基質處理60根。
以蛭石為定量,選取240根插穗,規格分別為6~8 cm、9~11 cm、12~14 cm、15~17 cm。以1列20根為1個樣本,3次重復,每種規格60根。
扦插試驗于2017年7月15日開始,扦插試驗前1 d將扦插基質池澆透水分,扦插深度為插穗的1/2~2/3,每20根插穗扦插1列,將插穗周圍用基質壓實。
扦插結束后,給插穗澆透水,并覆蓋雙層遮陽網。扦插池自動噴霧,充分保持扦插基質濕潤和扦插環境具有較高的相對濕度(80%以上)。當插穗周圍出現雜草時候,及時拔出,以免影響試驗結果。
扦插后75 d,調查各種處理插穗生根率、平均根長、生根數量、生存率[3],并完成統計分析。
生根率=生根插穗總數/樣本數×100%
平均根數=生根插穗總根數/生根插穗數
平均根長=生根插穗總根長/生根插穗數
生根綜合質量Q值=生根率×50%+平均根數量×25%+平均根長度×25%
不同基質處理烏桕的生根率、平均根長、平均生根數以及生根綜合質量Q值見表1。

表1 不同基質處理烏桕的扦插生根情況
2.1.1 生根率 從生根率看,不同扦插基質的生根率之間存在差異,以蛭石作為基質處理的生根率最高,為96.3%;其次為珍珠巖,為93.4%;泥土處理的生根率最低,僅45.3%。蛭石處理的生根率是泥土處理生根率的2.1倍。
2.1.2 根長 從平均根長看,不同基質之間的根長存在差異,以蛭石基質的平均根長最長,為13.6 cm;泥土基質的根長最短,為4.3 cm。珍珠巖和河沙之間的平均根長差異較小,為1.2 cm。蛭石處理的平均根長是泥土的3.2倍。
2.1.3 生根數 從平均生根數量看,蛭石處理的生根數量最多,達11.5條;泥土的平均生根數最少,僅5.2條,蛭石處理的平均生根數是泥土處理的2.2倍。
2.1.4 Q值 Q值反映生根的綜合質量,蛭石的Q值最高,為54.43;其次為珍珠巖處理,為51.73,泥土的最低,僅25.7,蛭石處理的Q值是泥土處理的2倍。
2.1.5 生存率 由圖1可見,在各處理中扦插苗生存率最高的基質處理為蛭石,達94.8%。其次為珍珠巖與河沙,二者生存率相同,均為89.0%。泥土中的扦插苗成活最低,僅44.6%。
不同規格烏桕插穗的生根率、平均根長、平均生根數以及生根綜合質量Q值見表2。

表2 不同規格烏桕嫩枝插穗在蛭石基質中扦插生根情況
2.2.1 生根率 4種規格中,以規格9~11 cm處理的生根率最高,為97.8%;規格6~8 cm和規格12~14 cm的生根率居中,為97.0%和96.2%;最低是規格15~17 cm,為94.2%。
2.2.2 平均根長與平均生根數 從插穗的根長以及生根數看,平均根長與平均生根數最多處理是規格9~11 cm,分別為16.2 cm與15.2條;平均根長最短與平均生根數最少的處理是規格15~17 cm,分別為10.7 cm和9.3條。
2.2.3 Q值 Q值最高的處理插條規格為9~11 cm,為56.75;6~8 cm與12~14 cm差異不明顯,分別為55.73與54.45;Q值最低的規格為15~17 cm,為52.1。
2.2.4 生存率 從生存率看,4種規格插穗的生存率相差不大,均高于90.0%。以規格9~11 cm的扦插苗生存率最高,為96.3%;其次是規格6~8 cm(95.5%)和規格12~14 cm(94.7%);4種規格中生存率最低為15~17 cm的插穗,僅92.7%。
1)烏桕扦插試驗中,對照組基質泥土的Q值最低,為25.7;其余處理插穗的Q值均高于對照組。其中,蛭石Q值為54.43,珍珠巖與河沙居中,分別為51.73與49.48;其次是泥炭土,為46.73。說明,蛭石、珍珠巖、河沙與泥炭土4種基質對烏桕的生根均有促進作用。
2)扦插基質對烏桕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的是蛭石,生根率為96.3%;其次是珍珠巖為93.4%,河沙為90.1%,泥炭土為85.6%;生根效果差的基質為泥土,為45.3%。
3) 4種長度規格插穗在蛭石中的Q值,最高的規格為9~11 cm,Q值為56.75,其生根率為97.8%;6~8 cm與12~14 cm規格處理的Q值居中,分別為55.73與54.45,二者生根率分別為97%和96.2%;Q值最低為15~17 cm,為52.1%,生根率為94.2%。
4)插穗的生存率略低于生根率,插穗生根后,可能需要更多的生長時間適應生存環境,也與當時的扦插環境、氣候等因素有關。建議在以后的試驗中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地理環境、測量時間上改進,進一步探討不同基質對烏桕扦插苗生根生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