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飛
(黔南州種植業發展中心, 貴州 都勻 558000)
貴州省黔南州地處苗嶺山脈,海拔230~1 600 m,年均溫 13~20℃,屬立體氣候,可周年生產各種蔬菜,其低海拔高熱量片區適宜發展冬春蔬菜,高海拔冷涼片區適宜發展夏秋反季節蔬菜。依托自身發展蔬菜生產的優勢條件,近年來當地蔬菜產業快速發展。2020年,黔南州州委州政府進一步把蔬菜產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來抓,切實加大推動力度,突出優勢單品,狠抓基礎配套,促進了蔬菜產業發展。隨著本地蔬菜產品上市即將進入旺季,產銷對接存在的問題和短板迫切需要解決,現對黔南州蔬菜產業產銷情況進行分析,供決策參考。
2020年全州商品蔬菜產量預計達359萬t,同比增加32.8萬t。原因一是種植面積增加,隨著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全州壩區及低效作物調減區新增蔬菜種植面積1萬hm2以上,重點品種是辣椒新增面積約0.33萬hm2、茭白新增0.16萬hm2、佛手瓜新增0.18萬hm2;二是商品產量提高,通過實施提質增效行動,蔬菜產量和商品率不斷提高,全州預計新增蔬菜產量35.2萬t。
由于2019年蔬菜價格較好,加上2020年氣候較利于蔬菜生產,農戶種植積極性很高。2020年全州商品蔬菜產量預計達359萬t,通過調研了解,有穩定銷售渠道的354.3萬t、未落實銷售渠道的4.7萬t。從表面上看,98.8%的蔬菜產品具有穩定銷售渠道,但調研中發現,仍然存在銷售風險的蔬菜近20萬t,重點是今年結構調整以后增加的辣椒3萬t、茭白2萬t、佛手瓜3萬t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打亂了各地種植計劃,銷售不確定因素增加,綜合考慮蔬菜播種面積增加、播種育苗時段集中等因素,銷售工作會受較大影響。一是省外市場銷售壓力加大。受疫情影響,消費持續乏力,導致多地蔬菜產品積壓。另外,省外目標市場當地政府為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把蔬菜作為短平快增收的產業進行擴大種植。相關資料顯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云南等南菜北運大省,以及河北、遼寧、山東等3個設施蔬菜重點省,冬春蔬菜種植面積均有所增加,如云南全省春播蔬菜面積已經超過73.33萬hm2、同比增68%以上。省外蔬菜種植面積增加,壓縮了黔南州蔬菜的對外銷售空間。二是省內市場還有拓展空間。雖然從其他地州產銷情況來看,市場競爭同樣激烈,但由于黔南州氣候優勢明顯,仍具有33萬t秋冬果菜銷售空間。三是上市季節可能會“撞車”。根據往年蔬菜上市時間規律,2—7月,全國蔬菜按時間順序將依次從海南→廣西→山東→云南→貴州→重慶、湖南、四川等地陸續上市;但2020年受疫情影響,部分產區用工較難,種植時間較往年有所推遲,種植品種結構做了調整,如廣東產區縮減了油麥菜、生菜等速生菜種植面積,增加了番茄等茄果類生長周期長或管理用工少的種類;而黔南州獨山、平塘、貴定、福泉、甕安等種植進度偏慢,較往年同期晚半個月左右,預計第三季度將有180萬t蔬菜扎堆集中上市,會與省內其他地州以及省外的四川、湖南、重慶等“撞車”,銷售壓力加大,應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針對2020年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后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增加,黔南州各縣市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銷售工作總體扎實,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如三都縣266.67 hm2佛手瓜,預計產量6 000 t未落實銷售渠道;長順縣廣順鎮散戶種植折耳根,預計有1 000 t還未落實訂單。惠水縣佛手瓜雖然采取縣級平臺公司托底,但覆蓋面有限,且訂單價格較低,僅為0.6元/kg,預計還有約3萬t存在銷售風險。荔波縣水堯壩區33.33 hm2茭白以及茂蘭鎮洞流壩區云旭公司種植的80 hm2蔬菜也面臨銷售風險。
目前,全州3.73萬hm2規模以上蔬菜基地看似已落實訂單,但通過對基地和企業實際走訪發現,這些訂單的保底價格較低,或只停留在合作框架協議上,企業、合作社對產品銷售仍有擔憂,特別是在今年辣椒、茭白、佛手瓜種植面積增加的情況,更加需要落實訂單,為產品銷售提供保障。
從省內省外市場來看,全州蔬菜產業市場主體培育仍然不足,缺乏有較強實力參與市場競爭的領頭企業。現有經營主體為節約成本,多數基地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現象,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產品商品率不高,銷售時也未全面開展分級包裝上市,賣相差、市場競爭力不足,預計會使下一步銷售工作較為被動。
調研中發現,截止2020年5月底,全州蔬菜投保面積僅有3 073.33 hm2,僅占周期播種蔬菜面積13.61萬hm2的2.26%,為全州蔬菜產業應對自然災害或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大的保障作用極為有限。
一是積極發揮經營主體作用,在散戶和種植大戶沒有訂單的情況下,出現銷售困難時,“村社合一”合作社應主動對接幫助銷售;村級合作社無力解決的,依托縣級平臺公司進行兜底,確保產品順利銷售,幫助農民穩定增收。二是持續推進農產品“七進”(進市場、進學校、進超市、進醫院、進機關、進企業、進高速公路服務區)行動,著力提高省內農產品“農校”“農超”“農企”對接效率,各地營養餐配送中心采購當地產品規模力爭達80%以上。
大力扶持市場領頭企業,堅持以經營主體為落腳點,鼓勵蔬菜加工流通企業與生產基地開展訂單合作,推進產銷規范化和標準化,提升產品加工能力,加大產品分級包裝實施力度,引導規模以上企業實行產品分級包裝上市,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一是加大政策性保險落實力度,積極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加自然災害險、價格指數險和收入險等政策性保險。二是政府相關部門應大力推動蔬菜保險兜底機制,整合配齊保險所需配套資金,調動蔬菜種植戶投保積極性,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讓蔬菜種植行業原有產銷模式受到較大沖擊,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從菜場買菜轉變為網上采購,對此,各縣市應抓住市場資源重新配置機遇,加大推廣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冷鏈配送等現代流通銷售方式,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同時,完善線上銷售設施配套,加大配送中心建設力度,配套完善預冷設施、整理分級車間、冷藏庫以及清洗、分級、包裝等設備,實現線上銷售、線下配送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