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以區域聯動教研助力城鄉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策略,提出要整合市內幼兒園優質資源,以區域聯動教研為抓手,指導和幫助幼兒園通過園本教研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區域聯動 聯動教研 城鄉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008-02
隨著《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教基〔2017〕3號)的落實,南寧市各縣(區)新建公辦幼兒園、普惠幼兒園的數量不斷增加,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成為幼兒園擴容增量之后面臨的新問題。筆者在對南寧市幼兒園開展教研指導和辦園行為督導評估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幼兒園存在園本教研制度不健全、教研活動未形成常規化、教研主題不明確等問題,教研時只作經驗分享、無問題探討,不能保證完整的教研活動時間,有時和工作部署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導致園本教研流于形式,未能發揮以研促學、以研促教的作用。究其原因,幼兒園的管理人員對園本教研認識不到位,不熟悉、不了解教研活動的流程和組織形式,組織教研活動的能力有待加強。為此,各縣(區)應整合本地優質資源,形成跨區域、城鄉結合的教研共同體,相互借力,實現共同發展。
一、組建跨區域的聯動教研團隊
根據各縣(區)學前教育的發展需求和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南寧市教科所(以下簡稱市教科所)組建跨區域的聯動教研團隊,以市區內的省、市級示范幼兒園為主要力量,聯合縣(區)和鄉鎮的部分公辦幼兒園、普惠幼兒園組建七個教研小組團隊,以小組教研、區域教研的方式深入扎實地開展聯動教研。聯動教研,即聯合教研、主動行動。南寧市從市級層面整合資源,如2018年3月由市教科所學前教育研究室牽頭制訂工作方案,各縣(區)教育局教研室或幼教中心,協助組建南寧市學前教育聯動教研團隊,形成市、縣(區)、園三級聯動教研體系和“以園為本、區域聯動、網絡支持”的教研模式,加強各級各類幼兒園的互動與交流,創新教研活動方式,實現活動統整,提升教研效能。
二、明確聯動教研的要求及意義
市教科所確定以聯動教研促進幼兒園主動發展的工作方向,制訂《南寧市學前教育聯動教研工作方案》,實行規范化管理,通過搭建跨區域的聯合教研平臺,將不同縣(區)的幼兒園串聯在一起,加強互動與交流。實行“輪流教研制”的聯合教研,并不等同于幫扶,團隊內所有幼兒園都是主體,必須主動參與、主動承擔、主動聯系、主動探討,根據每次教研主題完成相應的研討任務,避免鄉鎮幼兒園或薄弱幼兒園出現“等、靠、要”的思想和行為。只有將幼兒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逐漸促使發展步伐慢的幼兒園在園本教研道路上健全園本教研制度,常態化開展園本教研活動,從而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分階段深入開展聯動教研
市教科所持續跟進與指導各聯動教研小組開展教研活動,并根據每學期教研的具體情況和進度提出相應要求。從2018年3月啟動至2020年1月,四個學期的教研側重點各有不同。第一個學期的重點是學習與交流,以自治區級、市級示范幼兒園組織教研活動為主,目的是幫助薄弱幼兒園認識和了解園本教研,感受園本教研對解決教師的困惑和問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改進教學實踐行為的作用和意義;第二、第三個學期的重點是聯合診斷與教研,先由各幼兒園分析自身的教學實踐情況,提出教研主題,再進入相應的幼兒園,借助小組團隊力量開展現場“診斷”,針對問題共同探討解決策略,促使幼兒園在自身場域主動思考,在承擔教研活動的過程中快速成長;第四個學期,重點運用比較學習的方式深入開展主題教研,在示范幼兒園和普通園分別開展相同主題的教研活動,同一所普通園至少開展兩次教研,共同觀察、分析教研問題是否得以解決,引導幼兒園以比較學習的方式體會分層教研的作用,為幼兒園今后開展持續主題教研奠定基礎。
在實際聯動教研過程中,上述重點要求、教研方式、教研內容都是靈活的,各小組的示范幼兒園充分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有的小組堅持對同一領域內容的教研;有的小組從第二個學期就開始運用比較學習的方式開展教研,均促使聯動教研呈現螺旋上升、不斷遞進的良好狀態。
四、圍繞教學實踐開展聯動教研
聯動教研聚集教育教學實踐,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研究,采取理論學習、案例分析、現場觀摩、現場診斷、集中研討、經驗分享、線上交流等多種方式,每次的教研活動力求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由幼兒園實踐后再進行深入研究。兩年來,七個小組分別圍繞本土課程資源的有效運用、區域游戲的觀察與指導、幼兒園一日生活的組織與實施、環境的優化、方案教學的實施、園本課程構建等不同主題開展研究,帶動小組內的幼兒園改善區域環境,科學優化一日生活活動內容,挖掘和運用各種資源,觀察和分析幼兒行為,構建園本課程,著力依托聯動教研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而提高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水平。
五、支持與保障聯動教研的展開
(一)規范過程管理
市教科所積極采取措施,支持聯動教研的開展,保障成效。每學年要求各小組提前對本小組的教研情況和幼兒園需求進行調研,制訂本學年的教研計劃;每次教研活動中,幼兒園需提前一周向市教科所提交當次活動方案,明確教研主題和探討的具體問題。市教科所教研員根據該小組的教研情況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待完善方案后才能開展小組聯動教研活動,及時小結并形成資料包留存,共享資源。
(二)統一要求
在聯動教研工作啟動時,市教科所要求每所幼兒園安排固定的負責人員參加教研,保障學以致用,靈活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研方式,做到每學期至少開展兩次現場集中教研,為聯動教研取得良好成效做好措施保障。
(三)加強指導
每次教研由市教科所下發活動通知,讓幼兒園感受到教研活動的重要性,端正參與態度;每次教研均有市或縣(區)教研員的主持和參與,起到規范管理和現場指導的作用。
(四)開展專題集中培訓,給予專業支持
2019年,市教科所組織召開全市幼兒園園本教研專題培訓活動,由教科所幼教教研員或教研經驗較豐富的自治區示范幼兒園園長進行經驗分享,指導縣(區)幼兒園園長正確認識園本教研,提高園長組織和實施的能力。
(五)鼓勵小組自主化管理
在完成基本任務的情況下,市教科所鼓勵各小組結合具體情況制訂教研主題、內容、方式和時間,如有的幼兒園在邀請專家來園指導時,同時邀請組內幼兒園來園觀摩,不局限教研活動次數,也可以運用網絡平臺分享學習資料等,做到加深交流、小組共享資源。
六、注重教研經驗的推廣和應用
在跨區域的聯動教研工作初期,市教科所組建的聯動教研團體未能做到全面輻射縣(區)幼兒園,這時就要求相關部門注重聯動教研經驗的推廣和應用,指導縣(區)開展片區教研,擴大輻射范圍。
(一)指導縣(區)開展片區教研
以往縣(區)開展片區教研更多時候是運用送教幫扶的方式,如由縣(區)教研室組織骨干教師做培訓、經驗分享或觀摩評析教學活動,由集團的龍頭園帶領教師在片區教研時組織教學活動或做現場指導,多數教師處于聆聽和參與的狀態,未能較好地發揮參與園所教師的主體性作用。因此,市教科所在聯動教研工作啟動時就對縣(區)幼教專干、教研員提出參與或主持活動的要求,將聯動教研的經驗借鑒到片區教研中,并依托“送教下鄉”活動對縣(區)的片區教研做現場指導,引領更多幼兒園常態化開展園本教研,探索形成實踐性強的縣(區)域教研經驗。
(二)鼓勵幼兒園移植經驗開展園本教研
在聯動教研中,各小組圍繞一個主題持續深入地開展研究,在不同幼兒園開展教研的時候切入點應各有不同,比如從材料投放和使用、區域環境優化、教師觀察、師幼互動等多個角度,探討區域游戲的創設與指導,筆者鼓勵小組內的幼兒園移植這些教研經驗,尤其是記錄針對不同切入點的探討問題,回園后帶領教師開展園本教研,從而更加全面、深入地探究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
七、開展區域聯動教研的收獲和思考
(一)聯動教研促使城鄉幼兒園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在聯動教研中,幼兒園的資源得以共享,作為主體力量示范幼兒園的教師,他們積極加強理論學習,在組織實施小組教研活動中,其觀察分析和回應能力得到提升,學會從眾多教研問題中反思本園教師的教學實踐行為,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作為小組成員的幼兒園教師,他們在實際操練和承擔教研活動中,學習主動回顧和反思,主動探討和發言,從被動轉為主動,并得到其他成員的指導和幫助,教育教學能力較快提升。
(二)聯動教研帶動園本教研常態化、制度化
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正是得益于聯動教研平臺,市教科所把南寧市幼兒園的優質資源融合在一起,創新教研模式,營造良好的園本教研氛圍,幫助和指導幼兒園建立園本教研制度,通過經常性地開展教研活動,共同探究教學實踐問題,著力提高城鄉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擴大聯動教研輻射范圍,促進幼兒園自身發展
在聯動教研開展之后,各小組幼兒園的集團合作園、幫扶園逐步參與到活動中來,部分縣(區)的幼教教研員依托聯動教研團隊,借助團隊到鄉鎮幼兒園開展活動的機會擴大教研參與園所的數量,讓更多幼兒園在參與教研的同時,有效轉變幼兒園園長的教研理念,催生常規化園本教研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由于聯動教研團隊是由不同縣(區)的幼兒園組成,各園所教研基礎不同,如何在深入研究教學問題的同時,兼顧不同水平幼兒園的發展需求,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點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探索。
作者簡介:黃寧娜,教研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教師發展、幼兒園課程、區域游戲。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