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的教材為例,論述開展口語交際教學的方法,建議教師仔細研讀教材,領會編排意圖,明確教學目標,明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中的真實交際,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部編教材 口語交際教學 編排意圖 資源 情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25-0100-02
口語交際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交往的重要方式。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的編排做出了很多的調整,目的是體現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作用,讓教師明白口語交際是小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領會編排意圖,明確教學目標
2019年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我市已全部投入使用。我們發現口語交際教學與以往使用的蘇教版教材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原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每單元《練習》都安排了1次口語交際,一共7次,而部編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只安排了4次口語交際。這是否意味著對口語交際的重視程度不如以前了呢?通過仔細閱讀,筆者發現并非如此。部編版教材中將口語交際變成了單獨的一課,每課幾乎都由三個部分組成,引出交際話題、提示交際內容和明確交際要求。另外每課還有交際小貼士,提示學生需要引起注意的核心問題。
例如,1.《演講》:教學內容是理解什么是演講,按要求寫演講稿,并練習當眾演講。2.《請你支持我》:教學內容是禮貌誠懇地提出請求,并學會恰當應對,說服別人支持自己。3.《意見不同怎么辦》:教學內容是學會和別人協商事情,準確把握別人觀點,尊重不同意見。4.《聊聊書法》:教學內容是圍繞有關書法的話題展開交流,有條理地表達。
這四課話題各有側重點,如“演講”屬于獨白類,另外三課屬于對話類,從不同類型、不同角度推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如傾聽能力、表達能力,同時還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角色意識、對象意識和場合意識。這四個話題還形成了一個螺旋上升的目標體系:1.《演講》:教學目標是關注語氣、語調等,增強表達的表現力。2.《請你支持我》:教學目標是說清自己的理由,并設想對方的反應,能學會恰當應對,學會遵守交際規則。3.《意見不同怎么辦》:教學目標是學會傾聽,準確把握對方觀點,尊重他人、禮貌待人。4.《聊聊書法》:教學目標是學會將資料進行整理并有條理地表達觀點,學習深入交談。
四課都圍繞“使學生學會遵守交際規則,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品質,讓學生勇于交際”這一中心目標展開;要求逐步提高,從關注表現力到后來的溝通、應對能力,屬于循序漸進的安排,符合對六年級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二、充分準備資源,明晰教學內容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就得不到切實的提高。那么,教師應該怎樣進行課前準備呢?
(一)自讀口語交際內容,了解目的和要求
六年級學生已可以通過預習來了解所要學習的要求。如《演講》,學生從課本中明白本課內容是要學習演講,練習演講前要確立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同時對這個話題有一些相關的知識儲備,也了解到本課需要寫演講稿。那么,應該怎樣教學生寫演講稿呢?可以讓學生事先回顧在以前蘇教版教材中學過的《陶校長的演講》《說勤奮》等與演講相關的文章,在腦海中對“演講”有個初步認識。
(二)查找相關資料,并進行簡單整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所需信息。如《聊聊書法》,讓學生課前查找一些書法家的故事,欣賞一些書法作品,在課前對本課有一些基本了解。再如《意見不同怎么辦》,讓學生針對自己所選的話題選擇一些能支撐自己觀點的周邊知識,進行簡單整理,有取舍,有選擇,不做“搬運工”,為課堂學習作充分的準備。
當然,教師的準備也不容忽視,課前預案也是必備的,這樣才能在課堂中游刃有余地進行“穿針引線”。
三、創設交際情境,優化教學方法
口語交際課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為創設“交際情境”。什么是“交際情境”?其實就是交際環境,由口語交際時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場合等組成。“交際情境”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課堂情境,也就是課堂上學生、教師的身份不變,如《演講》這一課中,課堂參與的學習者就是學生和教師,身份都不發生改變,在此情境中,練習演講。
另一個“交際情境”是生活情境。如筆者曾聽過某教師執教部編版語文三年級口語交際課《安慰》一課,執教教師出示一個提示:小華的生日禮物——手表丟失了,怎么安慰他呢?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練習,一人扮演小華,另三人安慰小華。這其實就是創設一個簡單的生活環境,讓學生練習口語表達。
在口語交際課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可以輔助教學,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呢?
(一)利用插圖,導入情境
部編版教材中有許多鮮明、生動的配圖,在口語交際課也有不少,特別在低年級段。比如《小兔子運南瓜》《請你幫個忙》等,可愛的動物、鮮艷的畫面,讓學生立刻有想進入故事情境的沖動。他們之間會怎樣交流呢?神態怎樣?……帶著這些疑問,學生思維的火花就會迸發。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中,雖然不像低年級教材那樣有生動、有趣的童話畫面,但在《聊聊書法》一課中,瀟灑飄逸的《蘭亭集序》插圖讓學生一眼就發現本課的話題,且學生對這件傳世佳作很是欣賞。學生興趣盎然,話匣子也會自然打開。
(二)言語描述,進入情境
“同學家養了一只小狗,特別惹人喜愛,每次去他家我都和小狗嬉鬧很久,離開時小狗似乎也依依不舍。我也好想養一只呀!可我跟媽媽提過好幾次,她就是不同意。我該怎么辦,才能讓媽媽答應我呢?”《請你支持我》一課用言語描述展現一個想說服別人的場景,引起學生的思索。
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讓媽媽答應養狗的可能性條件,如:有了小狗的陪伴我會更快樂,我會自己照顧好小狗,不會因為小狗而影響學習,等等。設想媽媽可能的反應,想想該怎樣應對,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能打動媽媽。教師的言語描述既要能吸引學生進入交際情境,也要能啟發學生打開思路,有話想說。
(三)場景設計,情境實踐
設計口語交際情境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處于場景之中,能讓學生快速進入觀察狀態,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如《小兔運南瓜》,當真正的沉甸甸的南瓜被帶進課堂時,學生的注意力在剎那間全被吸引過來:怎樣將這沉重的南瓜運回去?這時學生的討論積極性高漲,教學順利展開。
六年級上冊語文口語交際中,對于《演講》的口語交際教學,看似沒法進行場景設計,其實細想,如果給講臺鋪上一塊紅色桌布,讓演講人上臺,再播放主題PPT作為演講背景,掌聲響起來,儀式感頓時產生!是不是像極了在大禮堂演講?對于《聊聊書法》這一口語交際內容,如果教師帶幾件書法作品進入班級,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書法之美,領會書法藝術的魅力;再鼓勵班級書法愛好者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聊起書法來。
(四)角色改變,置身情境
角色改變,也就是課堂中的學生和教師的身份發生改變,成為口語交際情境中的角色,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成為某種身份時,自己應該怎樣表達。
例如,《請你支持我》,對于如何說服別人支持自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個“別人”可以由學生或教師來扮演,讓學生體會面對不同的人,想要解決不同問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再如《意見不同怎么辦》,角色可有多種,如煙花爆竹燃放問題中的消防隊員、環衛工人、鞭炮廠工人、居住在道路附近的居民、環保局局長……不同身份的人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習溝通。
總之,口語交際教學不但要研究教材編排意圖,明確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要重視創設交際情境,不斷優化教學方式,營造寬松愉快、恰當貼切的交際氛圍,讓學生放下包袱,樂于思考,敢于表達,在情境實踐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作者簡介:顧悅梅(1997— ),女,江蘇儀征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