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或憤怒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會生氣了,比如在他們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抗議性地哭泣。那么,人為什么會有生氣這種情緒?生氣對身體有哪些不利影響?
人為什么會有生氣這種情緒
生氣或憤怒只是比較通俗的說法,醫學上,人們更多用“情緒波動”來形容這種狀態。
生氣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就會生氣了。比如在他們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抗議性地哭泣。
生氣作為一種情緒,其實是大有用處的,因為它為我們的祖先提供了一個進化優勢。就像“害怕”這種情緒會讓你對危險保持警惕一樣,生氣讓你對不公正的情況保持警惕,能夠激發你去對抗這種不公正。
為了應對殘酷的環境,人體進化出了一種逃跑或戰斗反應系統——交感神經系統。當你生氣時,你的心跳、呼吸加速,消化系統放緩來為你儲存能量。同時,你的血管會擴張,將血液輸送到你的四肢。所有這些都能幫助我們的祖先去抗爭殘酷的、不宜生存的大自然環境。因此,生氣是人類在進化中所保留的一種情緒表現。
這些病都是氣出來的
老話說“氣大傷身”,的確是有道理的。因為很多疾病都與生氣有關。
生氣最直接危害的就是我們的心血管。當人暴怒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縮或冠狀動脈痙攣,血液黏稠度增加,因而容易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從而引起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甚至會出現心律失常,嚴重可導致心臟驟停、引發猝死。
如果長時間沉浸在不良情緒當中,甚至還可能會引發一種叫做“心臟神經官能癥”的疾病。
另外,經常性情緒波動還會引起一些其他疾病或癥狀。比如胃腸疾病,當人的情緒長期處在壓抑及應激狀態下時,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導致消化道黏膜組織缺血缺氧,長期會影響消化功能;比如肝臟疾病,肝臟內分布著豐富的交感神經,氣惱憂愁會直接導致肝細胞缺血,影響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所以經常發怒的人,肝病發病幾率會增加;比如呼吸性堿中毒,正常人大概1分鐘內呼吸15次,而人生氣時,呼吸次數可達30次以上。由于快速呼吸,大量的二氧化碳(酸性)被排出體外,就會造成呼吸性堿中毒,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心悸、全身抽搐等一系列癥狀。
如何調節我們的情緒
我們在生氣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這人吃飯吧唧嘴”“前面那輛車開得太慢了”。但是要注意,并不是這些刺激讓我們生氣,而是我們對于這些原因的感受和理解。比如,同樣是遇到前面開車慢的,你并不會每次都很生氣,而是依據自己當時的心境來感受。
我們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呢?1.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面部表情:比如可以暗示自己多微笑;2.轉移注意力:將自己的注意力從消極情緒轉到其他方面,感到生氣時,不妨想想讓自己高興的事;3.深呼吸:通過平穩的呼氣、吸氣練習,能夠讓你波動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4.從生氣源頭解決:遇事用智慧面對,積極化解,而不是情緒用事。
(《羊城晚報》20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