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楊女士在小區里走路時,遇到了正在小區內遛狗的王女士。當時王女士身邊跟著兩只寵物狗,但均未牽狗繩。突然,王女士的泰迪犬叫了幾聲,嚇得正站在路邊臺階上的楊女士一個踉蹌,摔倒在身后的草坪上。
經醫院診斷,楊女士是右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后經司法鑒定,構成十級傷殘。因傷殘賠償費用一事,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楊女士于是向長興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王女士賠償各項費用共計10萬余元。
本案的關鍵在于認定狗的吠叫與原告摔倒受傷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以及對損害結果的參與程度。也就是事發時,狗的吠叫是否對原告造成現實危險,并足以使原告產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從而在躲避過程中摔倒?
雖然涉案的狗是一只小型的泰迪犬,但犬類動物存在一定攻擊性以及傳染疫病危險性,且事發時被告在遛狗時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與原告相距較近,足以使人產生緊張情緒,故狗的行為與原告受傷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另一方面,本案中,原告作為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面對狗的吠叫應當具有基本的避讓常識以及相應的應急處理能力。
綜上,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未對飼養動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被告作為動物飼養管理人應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本案案情,酌定由被告承擔本次事故的主要責任,原告承擔次要責任,由被告賠償原告共計9萬余元。
犬類致人損害,并非只局限于撕咬、抓撓等與人身體直接接觸的行為,犬類靠近陌生人吠叫、聞嗅等行為也完全可能引起他人恐慌進而發生身心損害的后果。犬類即使沒有與受害人直接接觸,但只要與受害人的損害結果構成因果關系,同樣屬于“飼養動物造成他人損害”,寵物飼養人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澎湃新聞網20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