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
摘 要 板栗作為陜西省商州區的傳統干果樹種之一,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泛,長期以來板栗是山區群眾主要收入來源。隨著無公害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板栗栽培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優質無公害板栗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加快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為此,在商州區開展無公害板栗栽培技術進行了試驗總結。
關鍵詞 板栗;無公害;栽培技術;商州區
板栗作為商州區的主導產業,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品質優良,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公害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發展無公害板栗生產既發揮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又突顯其品質和價值優勢,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
商州區板栗分布廣泛、品種優良,尤其以劉灣、黑山、楊斜、三岔河、板橋等鄉鎮分布集中、資源豐富。為推動商州區無公害板栗生產,多年來,通過實地調查、現場規劃,分別在楊斜鎮石峪村、三岔河鎮閆坪村確定兩個無公害板栗基地,面積分別為80 hm2、100 hm2,并指導群眾開展無公害板栗生產。通過幾年實踐,現將無公害板栗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1 環境條件
1)園地內禁止開礦、辦廠、限制任何污染物品進入栗園,定期做好園地環境監測。2)病蟲害防治不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以減少土壤污染。3)嚴禁使用污染水源進行栗園灌溉。
2 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蟲、高產、優質及國家鑒定的優良品種,主要有長安明揀、灰揀、柞板11號、柞板14號、金豐、上風、鎮安大板栗和大紅袍等,科學栽植,規范管理。
3 苗木繁殖
實生苗木培育,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或礫質壤土。選用當地180~200粒/kg的優質或國家鑒定的良種作為種質資源,要求種子充分成熟,顆粒飽滿,無損傷、無病蟲害。采用點播或條播,每667 m2播種量為100 kg。種子催芽后平放點播,行距20~30 cm,株距12~15 cm,播后覆土保濕。注意鼠害和地下害蟲等為害。出苗后及時鋤草,追肥澆水,每667 m2產苗8 000~10 000株。
4 園地選擇、營建
4.1 園地選擇
選擇背風,光照良好,坡度在25°以下,土層深40 cm以上,相對集中連片,pH值5.5~6.8的壤土、砂壤土或礫質壤土。
4.2 園地營建
緩坡地整成梯田,平地整成條狀或穴狀,坑深60 cm、寬80 cm,回填表土,施入農家肥。
平地按3 m×4 m,坡地4 m×4 m株行距栽植,每667 m2栽植40~60株,栽后澆水踩實。同一片園內,適當配置2~3個品種作為授粉樹。
5 高接換優、改造低產林
每年對野生低產栗園進行砍除雜灌,清理所有雜草,結合翻地施入農家肥或廄肥。于清明前后,對劣質低產的實生栗園,選用良種板栗接穗采用劈接、插皮接、插皮舌接法進行高接換優,5年生以下的栗樹,截留主干1.0~1.5 m,插1~2個接穗,5年生以上的栗樹可多頭高接,一般為2~4個。接后及時綁防風護扶枝,除萌和補接,適時解除綁扎物。通過高接換優技術,實現品種改良和豐產穩產。
6 栗園管理
6.1 土肥水管理
6.1.1 中耕除草
秋末或冬初對栗園進行深翻;早春、花期和果實膨大期進行中耕除草;生草栽培的園地,于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割草,并將草覆蓋于樹下。
6.1.2 合理施肥
1)基肥。于秋末冬初,按每生產1 kg栗實需5 kg左右有機肥,并混入適量磷、鉀肥,結合擴穴深翻施入。
2)追肥。于冬春兩季施入農家肥、廄肥或綠肥,每667 m2施入100 kg,方式以條狀或放射狀,深60 cm,寬25 cm。
6.2 整形修剪長期以來,板栗生產為放任生長,導致板栗品質差、產量低,甚至病蟲害嚴重,因此,對板栗進行整形修剪具有重要作用。
6.2.1 整形4~5年生幼樹以整形為主。栽植當年,于休眠期定干,干高30~60 cm,采用自然開心形,樹高3~4 m不留中央領導干,全樹3~4個主枝,每主枝著生2~3個側枝,側枝間距50~60 cm。
6.2.2 修剪
1)幼樹修剪。5年生幼樹適度主枝、側枝和下垂枝,梳除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過密枝多余的徒長枝。
2)初果樹修剪。主要以培養結果母枝促進形成結果枝組,控制徒長枝,依據樹體情況適當控結果母枝,保證適當的結果量,梳除病蟲枝,交叉枝和過密枝。
3)成年樹修剪。應及時更新復壯,適當重剪,多短截促進枝條更新,延長結果壽命,防止栗樹過早衰老。
6.3 病蟲害防治
6.3.1 防治原則
實行林糧間作,合理利用,提前預防,綜合防治的方針,以生物、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原則。蟲害利用物理、生物天敵以及人工捕捉等方法進行防治,病害絕不使用禁用農藥和化學藥品。
6.3.2 防治方法
1)林業防治。根據板栗生態區劃指標,在最適宜區選擇優良品種發展無公害生產,尤其要選擇有較強抗病、抗逆性品種;實行林糧間作,合理利用的原則。
2)加強栗園管理。實施冬季翻土、修剪、清園、排水等措施,減少蟲源。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抗病蟲能力。提高果實采收和貯藏質量,降低果實腐爛率。
3)人工物理防治。①趨光性防治。采用黑光燈引誘或避栗皮夜蛾、透翅蛾、金龜子、卷夜蛾等。②趨化性防治。利用某些害蟲對糖、酒、醋液有趨化性的特性,在糖、酒、醋液中加入農藥進行誘殺。③人工防治。對一些蟲體較大易于辨認的害蟲,如天牛、金龜子等進行人工捕捉,摘除栗癭蜂蟲癭,冬季刮除栗大蚜。人工及時清除病株、病枝集中燒毀。
4)生物防治。①改善栗園生態環境;②人工引移、繁殖釋放天敵;③用西方盲爪螨、草蛉防治真葉小爪螨、栗大蚜;④用黑緣紅螵蟲防治栗蚜蚧;⑤用中華長尾小蜂防治栗癭蜂等;⑥利用性誘劑,在栗園中放置桃柱螟性誘劑和少量農藥,誘殺桃柱螟成蟲。
5)嚴格執行植物檢疫、禁止帶病苗木進入栗園。
7 栗實的采收指標、產量及產地預貯
板栗成熟后,應實時采收,及時脫果,防止桃蛀螟等幼蟲駐入果實為害。脫果后的栗實放在陰涼通風處攤晾2~3 d,充分散熱,防止貯果實霉爛。主要應注意以下5個方面。
1)果實成熟標準:總苞呈棕黃色具光澤并自然開裂。2)采收時期和方法:總苞自然開裂裂后,及時撿拾落果;或打落總苞堆積后孰,進行人工脫落。3)果實品質指標:果實整齊,種仁飽滿,具有本品種的色澤和亮度,好果率95%,等級果率達到85%。4)產地預貯:撿除空殼、破損果、蟲蛀果、畸形果、咧嘴果、腐爛果。5)貯藏:在陰涼通風條件下將栗實薄攤成10~20 cm厚,散熱1~2 d,用手握成團不出水的潔凈濕潤河砂堆埋。保持在12 ℃以下砂藏或采用適合當地條件的貯存方法,注意檢查,損耗率要低于10%。
8 嚴格產品檢測制度
1)對采收的板栗進行嚴格篩選,防止機械損傷,以減少病菌侵入機會。2)對有病蟲害或霉爛變質的板栗應集中燒毀或深埋,不允許不合格板栗流入市場,切實做到讓名副其實的無公害板栗惠及消費者。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