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挺
摘 要 在傳統的園林管理中,大多通過噴灑農藥來保護園林植物,這種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園林植物遭受病蟲害的侵蝕,但也打破了生態系統的平衡,不利于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保護。無公害植保技術能夠在保護園林植物的同時,改善植物周邊的生態系統,對于提升園林管理質量和改善生活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從園林綠化中無公害植保技術的應用現狀出發,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對提高無公害植保技術在園林中的應用水平提出幾點措施。
關鍵詞 無公害;植保技術;園林
園林綠化對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們生活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生活環境的要求逐漸提高,對于園林綠化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探索新形勢下的無公害植保技術在園林中的應用措施,對于提高園林綠化管理效果、促進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有著重要的意義。
1 園林綠化中無公害植保技術的應用現狀
無公害植保技術指的是,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環境和生物資源,實施以自然調控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可持續生態調控,其關注的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園林無公害植保技術仍然處在處級階段,但由于其技術手段更多的強調病蟲害的可持續管控,已成為當前大眾關注的重點,無公害植保技術也逐漸成為提高園林綠化管理水平的核心技術。
2 無公害植保技術在園林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配置不合理
1)樹種選擇不科學。在選擇樹種時沒有充分考慮其適應性,使得樹木生長不正常,容易發生病蟲害。2)配置不合理。沒有考慮到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栽植樹種單一,一旦發生病蟲害,區域內的樹種將很快被危及。
2.2 施工技術不規范
從現有的園林施工情況來看,部分施工方在施工過程中未嚴格按照施工技術方案進行,增加了園林綠植受到病蟲害侵襲的風險。具體體現在:1)在苗木起挖中未對植物根系進行最佳的保護;2)在栽植過程中挖的種植穴不規范;3)沒有施加足夠的肥料,使得土壤養分達不到要求[1]。施工技術不規范,無法滿足苗木的正常需求,從而抑制苗木根系的生長,為病蟲害的侵襲提供了可乘之機。
2.3 園林綠化管理手段未達到無害化植保標準
1)園林綠化管理人員對無害化植保技術的認識不深,在具體的養護管理中,仍然采用傳統的大量噴灑農藥的方式,無法實現無害化植物保護。2)農藥選擇不當。部分園林管理人員只注重眼前的危機,選擇使用高毒的農藥,在消滅害蟲的同時,也對害蟲的天敵造成了傷害,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對于長期穩定的園林管理造成了困擾。3)施藥方式落后。在具體的園林管理中,多采用傳統的噴霧方式進行施藥,一定程度上影響和破壞了周邊環境,不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
3 無公害植保技術在園林中的應用措施
在大力提倡生態文明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重視無公害植物保護技術在園林管理中的應用,將其應用到園林綠化管理的全過程,實現從樹種選擇、配置設計、植物栽植和養護管理等環節的無公害管理[2]。
3.1 科學設計園林綠化方案
科學合理的園林設計方案,是實現園林病蟲害可持續穩定控制的大前提。因此,園林綠化設計要基于植物對有害生物的自然調控,充分利用園林植物的特性,通過科學合理的配置建立具有生態平衡的植物群落,創建既滿足植物正常生長條件,又能夠天然抵御病蟲害侵襲的生態環境,進而實現對園林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
1)科學選擇樹種。①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滿足樹木對于生存環境的適應性,從而保證樹木的存活率。②選擇抗性良好的樹種,針對對于區域內的病蟲害種類,選擇抗病蟲的樹種,從根源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③結合地形特點來選擇樹種,例如,在地勢較高的地方,要選擇耐旱耐寒的樹種;在地勢低洼的地方,要選擇喜濕喜陰的樹種[3]。④充分考慮光照影響,結合光照條件選擇喜光和耐陰的樹種。通過科學選擇樹種,讓植物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長,進而為植物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2)合理配置。①基于生態多樣性的保護,遵循生物共生、循環和競爭的原則,對不同種類的植物進行合理配置,打造適合于植物生長發育的自然環境,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②結合植物的生長特性和植物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科學合理的栽植設計。
3.2 嚴把園林綠化施工環節
1)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在確保園林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園林綠化效果。2)嚴格把控苗木質量,選用無病蟲害的健康苗木,切實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3)保證苗木栽植質量,按照施工技術要求,把握好苗木栽植的各個環節,促進苗木的健康生長[4]。
3.3 加強植物養護管理
加強園林植物的養護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苗木的生長質量,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園林植物的綠化效果。1)加強肥水管理,促進植物健康生長,增強植物抵御病蟲害的能力。2)適時修剪,適時對植物進行修剪,既能夠增強樹木長勢,又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害的侵襲。3)加強防護,在植物栽植初期及冬季寒冷季節,合理地為植物增加防護設施,確保植物能夠正常生長發育。
3.4 加強植物的無公害化管理
園林場所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休閑放松的空間,園林植物發生病蟲害既影響了綠化效果,還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5]。例如,對園林植物進行農藥噴灑,不但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還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加強園林植物的無公害化管理十分必要,1)采用物理機械法,通過人工捕殺易于捕捉的害蟲,大大降低害蟲的生存率。2)采用生物調控技術,利用害蟲的天敵,安全有效地消滅病蟲。3)做好化學農藥防治,選用對人類和環境低毒的藥劑,在適當的時間進行施藥。此外,要改變傳統的噴霧施藥方式,選用飄逸性小、利用率高的用藥方法,減少農藥對人體健康和周圍環境的影響。
4 結語
隨著人們對于生態環境重視程度的提高,在園林綠化管理工作中,要大力推進無公害化管理,切實降低因化學農藥的施用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進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 馬麗婭.簡析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種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3):165,169.
[2] 劉艷.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植保技術應用探討[J].農家參謀,2019(2):39.
[3] 張興平,袁黨飛.探究無公害植保技術在園林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17,35(10):113,116.
[4] 楊興芳,李壽冰,丁世民.居住區園林綠色植保技術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5):8256-8257,8278.
[5] 劉育儉,康蘭英.無公害植物保護防治技術的應用[J].北京園林,2008(3):34-3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