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潤清
摘 要 病蟲害是制約果樹種植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為了達到有效防治果樹病蟲害的目標,應采用生物農藥對病蟲害進行控制。運用生物農藥可以達到無公害防治病蟲害的目標,滿足綠色環保種植果樹的要求。基于此,分析生物農藥的優點,總結使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從而解決以往傳統農藥防治病蟲害的問題,達到提高果樹綠色種植效果的目標。
關鍵詞 果樹種植;生物農藥;病蟲害;防治措施
果樹種植過程中應當采用科學的方法防治病蟲害,既要保證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性,還要降低病蟲害防治手段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生物農藥近年來得到廣泛普及,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減少果品上的農藥殘留,保證果實綠色健康。當前,使用生物農藥防治果樹病蟲害已經成為果樹生產的重要趨勢。
1 生物農藥的應用現狀
1.1 生物農藥的優點
生物農藥主要是利用生物活體或者生物的代謝產物來有效殺滅或抑制病蟲害的制劑,非化學合成,因此也被稱為天然農藥。生物藥劑主要為天然成分,具有良好的殺蟲效用,而且在投入后不會造成果樹交叉感染問題。生物農藥幾乎對人體與果樹沒有危害,藥物的針對性較強,藥物在果實上的殘留較少,不會大面積滲透到地下或者地下水層,因此不會對果樹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目前,生物農藥在果樹病蟲害防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生物農藥的產量與質量也得到顯著了提升,生物農藥的普及率不斷提高,應用的范圍也日益廣泛,可以用于多種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1.2 生物農藥的品種
隨著生物農藥的使用推廣范圍日益擴大,生物農藥在農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中作用越來越明顯,種類也不斷增加。從本質上看,生物農藥是一種天然化合物或遺傳基因修飾劑,主要包含生物化學農藥與微生物農藥兩種。按照生物農藥的用途來劃分,我國生物農藥可以分為殺蟲劑、除草劑、滅鼠劑、植物生長調節劑4個類別。從生物農藥的利用對象角度進行判別,生物農藥還可以分為活體生物農藥和生物生理活性物質兩種類別。按照其成分可以分成微生物活體農藥、礦原物農藥、植物原物農藥等類別。
1.3 生物農藥的用法
不同類型生物農藥的防治對象不同,用藥劑量、配制方法與使用環境等都有獨特的需要,應當根據果樹病蟲害的類型、為害程度、防治目標等綜合判斷不同類型藥劑的使用方法。生物農藥的制作成本有較大差異,藥劑類型日益多樣化,因此在使用方面也要遵照不同的要求。例如,隨著生物農藥種類的增加,生物農藥的使用方法也從傳統的藥劑噴灑向涂抹等方向發展,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不同種類生物農藥對應防治的病蟲害種類,根據果樹實際抗病蟲害的需要科學選擇生物農藥,合理配比,以達到有效殺滅果樹病蟲害的目標。此外,礦物源生物農藥主要運用其內部含有的金屬離子達到防控病蟲害的目標,波爾多液等是其典型代表;動物源農藥主要提取農作物的激素、毒素等作為誘殺害蟲的重要手段。生物農藥種類的增加意味著其使用的方法也有變化,需要在使用前進行仔細研究[1]。
1.4 生物農藥的特點
生物農藥是典型的高科技產品,其提取、制作、使用都有較高科技含量,而且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利用生物農藥可以達到綠色、低成本和高效殺除病蟲害的目標。生物農藥還具有綠色特征,對環境的影響較小,符合生態環境需要。生物農藥的技術含量較高,隨著批量化生產體系的建設,生物農藥的成本日漸降低。此外,生物農藥還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可以應對絕大部分的病蟲害。但是生物農藥的見效速度較慢,需要優化加工配比,注重構建持續性的用藥防控體系,以更好地發揮生物農藥作用。
2 果樹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合理調研
必要的調研工作是了解區域病蟲害的情況、果樹種植的歷史以及制定防控病蟲害工作計劃的基礎。有些果農不注重了解區域病蟲害的歷史,沒能針對種植果樹的樹齡、種類與特點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導致某些工作本末倒置,不利于在科學的防控體系下達到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標。有些果農不注重總結以往防控病蟲害的方法,沒有梳理以往防治工作中的得失,沒能在強有力的技術指導下建立更加科學實用的防控管理機制。不了解區域內果樹病蟲害的歷史,不能根據實際情況科學選擇農藥,相關的預防措施不完善,用藥方式方法不科學,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會錯失最佳時機。因此,應當加強果樹種植病蟲害的調研工作,指出針對性的給藥方式,防止資源浪費問題。
2.2 藥物使用不當
農藥使用劑量不足會導致防治效果不足,用量過大會影響果實的成本,造成農藥殘留問題。隨著果樹種植精細化水平日漸提高,果樹種植對農藥的使用要求更高,強調根據農藥的屬性和果樹的情況針對性給藥。例如用于預防病蟲害的殺蟲劑和用于治理病蟲害的殺蟲劑劑量不同,使用方式也有差異,應當根據果樹的不同部位、不同病蟲害情況采用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當前,果農在使用藥劑時較為隨意,用藥選擇不合理,不能針對性防治,防治效果不理想。
2.3 資源利用不足
在果樹生長過程中,要強調保證果樹生長與自然環境和諧。因此,在果樹種植時不僅要科學地使用藥劑防治病蟲害,還要通過其他方式達到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的。例如應當充分發揮害蟲天敵對果樹蟲害的捕食作用,有效減少蟲害。但有些果農盲目使用藥劑防治方法,不注重開展其他防治措施,導致病蟲害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3 科學使用生物農藥的方法
3.1 優化使用技術
為達到提高生物農藥使用效果的目標,應明確生物農藥的作用原則,在使用生物農藥時注重先預防、后治理的理念。因此,需要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選擇不同的藥劑種類,科學使用生物農藥,以達到綜合治理的目標。1)應根據地方的氣候因素使用生物農藥。在了解區域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后,應根據當地天氣、溫度、濕度、光照等確定藥劑噴灑的時間與噴灑量。2)在生物農藥的配合施用方面,應當熟知不同生物農藥的作用,合理配比,保證劑量合理,以全面防治病蟲害,保證果樹健康生長[2]。
3.2 完善使用理念
為了達到高效防控病蟲害的目標,要優化防控思想,適量使用生物藥劑。一般來說,生物農藥的防治能力強,殘留的藥物成分少,可以保證果樹種植的質量與產量,但生物農藥也具有一定毒性,在使用時應當控制用量,適度使用,根據農藥的使用標準合理配比,保證噴灑適當,以優化防控體系,達到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標。
4 結語
生物農藥具有綠色、低成本和高效殺除病蟲害的特點,但是具體施用時仍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農藥使用方案,優化病蟲害防治體系,在全面掌握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采用有效方法防治,以達到提高防控病蟲害效果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譚華.果樹病蟲害用藥誤區與生物藥劑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17):158-159.
[2] 韓秀平.果樹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生物農藥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1(15):46-4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