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解決義縣高山遠山人工造林難度大的問題,義縣于1990年開始至今推廣利用石質山地飛機播種造林技術進行造林。通過分析對該技術在義縣推廣使用的現狀、內容及方法,得出石質山地飛機播種造林技術對義縣林業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其他地區應用該技術提供參考。
關鍵詞 飛機播種造林;技術推廣;效益
飛播造林是利用飛機在適宜播種的深山區和遠山區,將樹(草)種撒播到宜播地上,根據林木有天然更新的特點,借助自然降雨和適宜的溫度,使種子生根發芽,成林成材,達到擴大森林資源,增加林木植被的目的[1]。我國的飛播造林始于1956年,根據“用飛機撒播樹木種子造林,加快荒山綠化”的設想,首次在廣東省吳川縣飛播試驗,積累了一些技術經驗[2]。遼寧省于1981—1988年針對石質山地氣候干旱、降雨量分布不均、土壤瘠薄、植被蓋度低和陽坡成苗難度大的特點,開展了飛機播種試驗研究[3]。
義縣宜林荒山面積大,占錦州全市的一半。多年來,由于山高路遠、降水量有限,人工造林難度大,被遼寧省林業廳作為首批飛播造林區。義縣自1981年開始使用遼寧省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辦公室研究的遼寧省石質山地飛機播種造林綜合技術在義縣推廣試驗,至今已累計完成飛播造林2萬公頃,對義縣的荒山造林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 飛播推廣試驗區的基本情況
1.1 自然概況
義縣位于遼寧省西部,隸屬錦州市,地處遼西走廊的錦州市北部,東與北鎮市接壤,西界北票市,南與凌海市毗連,北鄰阜新市,總面積24.76萬公頃,山地丘陵比重較大,概括地貌為“六山一水三分田”[4]。義縣年平均氣溫7.8 ℃,平均降水530 mm,平均日照時間2 848 h,無霜期126~175 d。全縣轄16個鄉鎮2個街道社區及一個國有林場,總人口44萬,農村居住人口34.38萬,境內有大凌河、細河兩條主要河流。全縣林地保有量12.94萬公頃,森林保有量6.62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24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6.76%。義縣是錦州地區荒山面積最大的縣,荒山面積達4萬公頃,并且荒山多為高山遠山,土質瘠薄[5]。
1.2 飛播區概況
義縣飛播造林區主要以義縣的東部山區、醫巫閭山的西脈為主,以西部山區為輔,共涉及張家堡鎮、大榆樹堡鎮、瓦子峪鎮、稍戶營子鎮、白廟子鄉、劉龍臺鎮、留龍溝鎮、頭道河鎮、地藏寺鄉和前楊鎮10個鄉鎮。
2 技術推廣內容與方法
2.1 技術推廣內容
1)播區選擇和設計。堅持宜播面積占播區面積70%,陰坡半陰坡面積占宜播面積70%以上,設計小播區。2)堅持最佳播期,提高飛播造林成效。3)推廣鳥鼠驅避劑,減少種子損失,降低成本,提高效益。4)樹種選擇、應用和發展。5)播區陽坡地面處理技術推廣,提高飛播造林成效。6)多種飛播造林方法技術推廣。
2.2 推廣方法
在該項技術推廣過程中,堅持貫徹執行科研成果以及遼寧省地方標準《飛機播種造林》,在成果和技術標準指導下不斷提高飛播造林成效。嚴格執行技術推廣合同制,辦技術培訓班,加強技術指導,籌措資金,檢查驗收,總結提高,實行獎懲等措施,保證技術推廣和標準的貫徹執行。
3 技術推廣效果與分析
遼寧省石質山地飛機播種造林技術于1989年通過鑒定后,從1990年開始至今,在義縣的10個鄉鎮累計推廣面積1.1萬公頃。其特點是推廣面積大,輻射范圍廣,有改進,有創新,成效顯著。目前,義縣飛機播種造林成林面積0.85萬公頃,成林率77.3%,增加森林覆蓋率3個百分點。
3.1 播區選擇技術
《飛機播種造林技術規程》中只提出宜播面積占播區面積70%,對陰坡占多少沒有提出比例。在義縣雨水條件差的年度飛播造林中發現,陰坡半陰坡成林效果比陽坡效果好,陰坡成林在70%~80%,陽坡成林在20%~30%。在推廣試驗中總結經驗,提出兩個70%以上的指標,即宜播面積占播區面積70%以上,陰坡半陰坡面積占宜播面積70%以上。為增加宜播面積,提倡設計小面積播區,一般為333~1 333 hm2。推廣實踐表明,兩個70%以上和設計小播區是符合義縣實際情況的,效果明顯。義縣全縣飛播造林宜播面積占播區面積82.3%,陰坡半陰坡占75%,成林率達77.3%。
3.2 最佳播種期推廣
在技術推廣中確定最佳播種期為6月下旬到7月上旬,做到播前有墑情,播后有陰雨連綿天氣。查閱往年造林檔案,1993年飛播造林中堅持這一播期作業,完成飛播造林0.2萬公頃,宜播面積0.18萬公頃,當年成苗面積0.15萬公頃,成苗面積率為75%,平均每公頃有苗6 720株,超過國家標準,成效顯著。
3.3 鳥鼠驅避劑技術
多年推廣表明,使用福美雙、HL粉劑、多效復合劑防止鳥鼠食種,可節省種子,降低成本,提高飛播成效。以油松為例,在飛播造林中用藥劑拌種,由過去每公頃播種7.50 kg,降到3.75 kg,可節省種子4.1萬千克。
4 效益分析
4.1 經濟效益
1)投入少。義縣飛播造林1.1萬公頃,總投入72.05萬元,平均每公頃成本為65.5元,按成苗面積計算,平均每公頃成本為84.76元。飛播造林的每公頃投入為65.5元,而人工植苗造林每公頃按450元計算,人工造林是飛播造林成本的6.9倍,義縣飛播造林1.1萬公頃,可節省資金422.9萬元。義縣飛播造林1.1萬公頃,共節省資金達463.9萬元。2)省勞力。一架“運五”型飛機,每架次1 h播種面積186.7 hm2,相當于5 600個勞動力一天植苗造林面積,使用勞動力僅為人工造林的4%,可節省96%的勞力。3)造林速度快。正常天氣,一架“運五”型飛機一天能飛行作業1 500 hm2,而未采用該項技術之前,每架“運五”型飛機只能飛型作業746.7 hm2,兩者對比,效率提高一倍。4)效益高。主要是提高投入效益,成苗面積越多,投入效益越好。按油松成林50年后概算,每公頃生產木材75 m3,成林0.85萬公頃,總生產木材63.75萬立方米,每立方米按500元計算,總產值達3.19億元。5)節省種子。義縣完成飛播造林面積1.1萬公頃,平均每公頃播種量由原來的7.50 kg降到3.75 kg,可節省種子4.1萬千克,每千克種子按10元計算,可節省資金41萬元。
4.2 生態效益
生態效益集中表現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改善生態環境等均。義縣地區的土壤侵蝕模數由飛播造林前2 316 t·km-2·a-1降到1 000 t·km-2·a-1。經過飛播造林,義縣森林面積增加0.8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3個百分點。
4.3 社會效益
石質山地飛機播種造林綜合技術在義縣的推廣對促進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發展森林資源,保護生態平衡,改善群眾生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均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時,推廣該技術還豐富了森林旅游資源,在飛播區的張家堡鎮、大榆樹堡鎮形成了面積廣大的森林旅游區。
5 飛播造林技術推廣存在問題及建議
5.1 森林經營措施有待加強
目前,飛播造林區的森林保存率較高,平均每公頃株數在1 800株以上,林木過密,生產空間不足,急需進行森林撫育等經營措施提高森林質量。同時,飛播區的森林面積大,森林防火壓力大,應適當進行防火隔離帶建設。
5.2 加強協調,盡早恢復飛播造林
由于空管和安全等政策原因,自2010年來,義縣停止了飛播造林,上級也沒有了飛播造林任務,對當地造林綠化工作帶來很大影響。建議相關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和協調,盡早恢復飛播造林。
6 結語
通過對義縣30多年來的石質山地飛機播種造林綜合技術推廣可以得出,應用石質山地飛機播種造林綜合技術有效增加了義縣的森林面積,提高了林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遼西地區荒山造林的有效手段,是促進地區提高森林植被的必要措施,是改善山區生態環境,增加林業產業收益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泥斯拜克·蘇來曼.淺談飛播造林技術[J].現代園藝,2017(8):47.
[2] 趙曉彬.我國飛播造林技術研究概述[J].陜西林業科技,2017(5):90-94.
[3] 王天社,王博.提高飛播造林成效的關鍵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22):165,178.
[4] 遼寧省石質山地飛播造林技術研究課題組.石質山地飛機播種造林技術研究[J].林業科技通訊,1990(5):3-8.
[5] 張樹彬.義縣退化防護林調查與修復措施探討[J].防護林科技,2019(4):82-8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