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青
摘 要 對湖南省龍山縣的百合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對其市場環境運用SWOT方法進行分析,同時結合龍山百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龍山百合今后的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龍山百合;產業;SWOT分析
龍山百合屬于卷丹百合品種,富含硒、百合多糖、百合生物堿、百合皂苷,食藥兼用,具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作用,因其形態卷曲、顏白如玉、營養價值高而聞名。百合是湖南省龍山縣一種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在龍山縣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農民已有良好的種植習慣和種植技術,已逐步形成種植區域化、生產規模化、加工規范化、銷售市場化的產業化格局。
1 龍山百合發展現狀
龍山縣是百合種植大縣,素有“百合之鄉”美譽,百合種植面積和產值均居全國第一。目前,龍山縣常年百合種植面積穩定在5 333 hm2,約占全國百合種植面積的1/5,產量和銷量均居全國第一。2019年,全縣收獲百合面積0.58萬公頃,總產量8.5萬噸,總產值9億元,覆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約1.2萬戶、4.5萬人。2020年,全縣百合種植面積0.54萬公頃,預計產值8億元。
2 龍山百合發展SWOT分析
2.1 優勢(S)
2.1.1 自然環境
百合適宜的生長土壤是肥沃深厚、pH值在5.7~6.3的砂質土壤,最適宜生長溫度是16~24 ℃,喜半蔭。龍山縣及其周邊地區是丘陵地帶,氣候涼爽,溫度適宜,屬典型的亞熱帶山地季風性濕潤氣候,加之境內板頁巖發育而成的酸性砂壤為優質百合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氣候和土壤環境;湘西州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富硒礦床帶,富硒是龍山百合的最大特色,是龍山百合區別于其他百合的一大優勢[1]。
2.1.2 品質優良
經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檢測所檢測,龍山縣鮮百合含水分67.36%、蛋白質2.34%、粗纖維0.99%、淀粉16.1%、灰分1.42%、總糖18.6%、還原糖1.4%、硒0.005 mg·kg-1、果膠2.97%和生物堿(秋水仙堿);百合干片含還原糖17.71 mg·g-1、淀粉59.58%、蛋白質9.14%、粗纖維3.36%、粗灰分0.69%、果膠3.14%、硒0.01 μg·g-1。龍山百合獨特的藥用及保健功能其他百合產品無法取代。
2.2 龍山百合發展的劣勢(W)
2.2.1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龍山縣百合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主要體現在交通設施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上。1)龍山縣百合產區通公路的不多,有的雖已通公路,但路況差、路面窄,種植戶運送農資和收運百合困難。2)龍山縣農田水利條件較差,部分百合產區缺乏必要的水利設施,有的雖有水利設施,但也因年久失修現已毀壞,不能及時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大部分百合產區還處于“靠天吃飯”狀態。
2.2.2 品牌意識淡薄
1)百合加工企業品質、品牌意識太差,沒有辦理產地認定、產品認證、證明商標等入市交易的合法證件,造成百合農產品不能進入大型超市和正規商場,只能進入農貿市場和蔬菜批發市場交易,銷售價格低且極不穩定。2)多數百合種植農戶由于沒有品質、品牌意識,對百合無公害生產不重視,百合種植標準不規范,田間管理粗放,影響百合品質[2]。
2.2.3 深加工企業少
龍山縣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財政資金相當緊缺,百合種植,特別是百合加工投入嚴重不足。由于資金、技術和機制等原因,年精深加工鮮百合數量不到4萬噸,多數鮮百合只能由傳統的民間作坊加工,方法落后,缺乏檔次,加工后產品附加值低,影響到百合產業的增收,進而影響到整個百合產業的健康發展。
2.2.4 銷售渠道窄
龍山縣百合主要銷往上海、江浙一帶,銷售渠道窄,并且對上海市場依賴性強,而其他城市市場有待進一步拓寬。
2.3 機遇(O)
2.3.1 政府扶持力度大
1)國家財政部、湖南省財政廳確立龍山縣為百合產業化基地縣。2)龍山縣政府將龍山百合作為經濟支柱予以扶持,成立專門的百合生產辦公室(簡稱百合辦),并且百合辦與新建立的外資外援項目辦合署辦公,主攻百合精深加工,推進百合產業化,大力扶持百合農業龍頭企業;出臺了《關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八條規定》并選派科技特派員進駐百合龍頭企業,與湖南農業大學聯合承擔“百合綜合豐產技術開發”項目,建設了百合種植繁育中心,該項目獲湖南省科委“星火科技西進示范工程”優秀項目獎。3)縣委、縣政府對百合企業用地、貸款貼息、稅收返還、招商引資等給予政策優惠。
2.3.2 銷售市場拓寬
多年以來,龍山縣逐步組建了一支百合營銷隊伍,并有30個從事專業百合銷售的營銷大戶,帶動了一批中小營銷戶。當地積極培育壯大百合產品市場中介組織,發揮其溝通市場、調控價格、協調生產、保護各方利益的作用,形成以經紀人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主體,商販、生產大戶為支撐的合理銷售主體結構;通過各種推介、展銷、博覽活動,搞促銷、樹形象、打品牌;利用互聯網,開展網上推介和銷售,擴大市場占有率。通過市場輻射和宣傳推介,龍山百合及其產品獲得了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較好的聲譽。如今,龍山百合作為蔬菜,鮮百合、干片主銷上海、南京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并輻射華東、華南、西南等全國20余個大中城市;作為藥材,百合干片主銷成都荷花池、河北安國、安徽亳州、廣州清平等中藥材市場。
2.3.3 品牌知名度增強
龍山百合是湘西州繼古丈毛尖、瀘溪椪柑之后的第三個地理標志產品,其產品曾獲湖南省農博會金獎、“湖南名牌產品”,筠銀牌“無硫百合干片”和“鮮百合”兩個百合產品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生產的系列產品有百合精粉、百合粥、百合酒等十多個,待開發的產品有百合堿、百合多糖、百合美容化妝系列產品,市場前景十分可觀。要增強龍山百合的知名度,就要從以下3方面著手。1)要充分發揮“龍山百合”這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A級綠色食品的作用,不斷打造“龍山百合”新形象。2)將松散的個體農戶及加工戶盡可能聯合起來,走集團化、規范化生產經營之路,統一種植標準、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統一價格、統一管理,形成生產經營利益共同體,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市場風險的抗擊力。3)積極組織百合產品參加各種推介會、交易會和博覽會等,提高龍山百合產品的知名度。
2.4 威脅(T)
2.4.1 競爭者增多
龍山縣周邊保靖縣、花垣縣、永順縣、湖北省宣恩縣、湖北省來風縣、重慶市秀山縣、貴州省松桃縣等都在大范圍推廣百合種植,目的就是要把百合作為當地主要經濟作物來生產,以百合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2.4.2 品種退化
長期以來,農民在百合種子的選擇上一直沿用無性繁殖——鱗莖種植方式,長此以往,種球會帶菌帶毒,種球自然退化或異化,引起品質下降、產量降低等種性退化綜合癥。
2.4.3 種植技術落后
在種植管理方面,一些農戶由于利益驅動或不懂生產技術,選用劣質種球作種子、仍用傳統的耕作和種植方式,經常重土連作;在不適宜百合生長的地區種植百合,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多數農戶對百合無公害生產不重視,百合種植標準不規范,田間管理粗放,影響百合品質。
3 龍山百合產業發展建議
3.1 精耕細作保品質
切實加強無公害百合示范基地建設。通過樣板引路,調動全縣農戶種植無公害百合的積極性。把無公害百合示范基地建設作為重要推手,大力發展安全、優質百合產品。在百合生產環節,不僅要推廣使用優良種球,還要輪換土地,不能連作;同時遵循適宜龍山自然環境的“選用良種→合理密植→優化施肥技術→綜合農藝措施→防治病蟲害→適時打頂→及時采收”的百合栽培技術路線。目前,大部分百合干片加工采用硫磺熏,產品含硫重,達不到綠色無公害食品要求,所以在百合干片加工環節要大力推行無硫加工。
3.2 多方面培養專業人才
發展百合產業除了需要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外,還需要專業合作組織或農業技術部門人員的積極參與。針對目前龍山縣百合對化肥農藥的依賴性大,品種無改良、產品無包裝、產品無品牌無影響力等,需要種植、加工、產品包裝、銷售、產業規劃管理等方面的各種技術型人才。要采取如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等多種形式,到各大高校招聘大學生、和科研機構聯合培養有技術的適用型人才,大力研究百合精深加工技術,開發新的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爭創龍山百合加工知名品牌,并盡快形成生產規模。
3.3 加大力度推介品牌
要形成沒有品牌就沒有效益的共識。龍山百合產品不能進入大型超市和正規商場,只能進入農貿市場和蔬菜批發市場交易,主要原因不是百合產品質量不好,而是沒有品質、品牌意識。因此,推廣無公害百合、綠色百合勢在必行,在傳統種植方式根深蒂固的農村,可以設立品牌推介試點,大范圍推廣,促使龍山百合品牌享譽全國。
3.4 多種措施增效益
1)加快龍山百合精深加工技術研究的步伐,大力研究百合精深加工技術,開發新的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爭創龍山百合加工知名品牌,并盡快形成生產規模,努力形成分級包裝百合、百合干、百合精粉、百合鈣奶、百合酒和百合面條等多元化的產品格局,進一步滿足不同層次百合產品消費者的需求,擴大龍山百合的市場占有率。2)盡力為百合龍頭企業做好金融服務。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招商引資成為當務之急,只有資金雄厚、技術一流的大公司坐落龍山,增加百合產品的效益目標才能實現;這就特別需要政府作好銀信部門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真正為龍頭企業做好金融服務。3)努力穩定現有市場,積極開拓新的銷售網點,建立覆蓋全國各主要城市的銷售網絡,將龍山百合推向國際市場。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李曉璐,王樹進.宜興食用百合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長江蔬菜·技術版,2013(10):1-3.
[2] 李雪,呂志剛.蘭州百合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6(32):5-6.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