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永豐
摘 要 湖南省安化縣是糧油作物高效生產大縣,主要農作物有稻谷、紅薯、花生、玉米、茶葉等。糧油作物是安化縣的主要農業生產作物,如何實現糧油作物增收、高效生產成為安化縣第一產業發展的關鍵。基于此,從糧油作物生產體系、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層次進行分析,以促進糧油作物高效生產,實現農村地區增收。
關鍵詞 農業生產;糧油作物;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為社會穩定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基礎保障。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發展轉型重要階段,借助農業增收來提升農村經濟水平、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點。在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實施環節,必須要借助高質量、高水平的種植技術手段來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實現農作物增收。湖南省安化縣新農村建設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興起,新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0.24萬公頃,新發展專業合作社40個,現代化農業發展進程加快。據調查,安化縣2018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46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06億元,增長2.6%。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4.41萬公頃,實現糧食總產量23.03萬噸,比2017年提高0.46%。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當下,如何最大程度上展現出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幫助廣大農民增收,成為了當前安化縣農業發展的根本。基于此,針對安化縣糧油作物高效生產技術進行詳細分析。
1 構建糧油作物高效生產體系
在我國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當下,必須要積極將現代化農業生產管理模式融入到糧油作物高效生產體系中,并且將其作為糧油作物高效生產的核心,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完善的糧油作物高效生產機制,有效提升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現代化農業建設發展應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培育優良的糧油作物品種,并且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總結農產品種植經驗,全面實現糧油農產品生產效率提升[1]。可結合安化縣的地理特點,對糧油作物選種、種植、田間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控等諸多內容進行優化;通過培育優良糧油作物品種來促進糧油作物高效增收,優化農作物生產結構,實現糧油作物產業升級;借助現代化農業機械、現代化農業科學手段高效開展農作物栽植,實現高效增收。在開展糧油作物高效生產體系實踐的過程中,應該明確政府、村鎮領導、農業科技部門、農業技術部門、農民的權責,將糧油作物高效生產體系生產、管理各個環節進行有效落實,在糧油作物高效生產體系的引導下,實現糧油作物高效增收[2]。此外,還要結合安化縣的實際情況,明確當地生態環境及種植特征,尊重農民的種植習慣。將現代化,科學化的農業種植方法滲透到糧油作物高效生產的環節,強化對新型配套技術的推廣與引用。
2 引入現代化糧油作物高效生產技術
2.1 融入集成式的高產技術手段
結合安化縣當地的環境條件、地質條件進行詳細分析,引入適合當地糧油作物高效生產的栽植處理技術。對當地土壤類型進行詳細分析,引入配方測土施肥技術,確保糧油作物生產時水肥平衡[3]。借助生態病蟲害處理手段,科學配合病蟲害防治策略,將生態病蟲害防治技術、理化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科學整合,確保糧油作物病蟲害治理工作的科學高效性。全面激發良種增效潛能,實現糧油作物高效生產以及農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2.2 大力實施農業機械化種植
城鎮化進程的日漸加快導致農村地區的勞動力資源逐漸減少。想要實現糧油作物高效生產,就應該積極引入機械生產技術,通過科學高效的生產組織,確保機械集成種植技術的廣泛運用,實現糧油作物高效增產。在實際開展糧油作物種植管理時,針對馬鈴薯種植,可以采用稻草免耕手段,借助雙季種植技術來提升馬鈴薯產量,實現農作物高產目標。針對玉米、稻谷播種、收割時,可以借助播種機、收割機實現大規模生產與播種,有效減少人力資源投入,實現高效生產[4]。糧油作物種植大戶以及合作社應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開展糧油作物規模化生產,并且積極將先進農業生產機械、農業管理科技引用到糧油作物種植管理工作中。農業相關部門還應組建專家團隊,在安化縣全面推廣現代化種植管理機械化技術。
3 挖掘糧油作物特色產業潛能
3.1 打造特色農業旅游產業
安化縣不僅具有豐富的農耕文化,而且當地的自然條件非常優越。近年來,很多農村休閑、農村旅游事業不斷發展,為農村地區經濟增長帶來了新途徑[5]。因此,安化縣糧油作物種植工作可以與特色旅游事業并驅,打造農村區域特色觀光旅游產業,實施錯季糧油作物種植,整合當地的特色旅游資源,創建安化縣的特色品牌。例如,安化縣的茶文化非常著名,可以借助茶文化來增設茶園采茶項目、茶文化體驗等特色旅游項目,不僅可以為農村地區人們增加就業機會,還可以改善當地農村經濟情況,實現農業多元化、產業化發展。
3.2 高效實施錯季發展戰略
為了實現糧油作物高效生產、實現廣大農民創收增收,可以科學制定錯季種植戰略,既可以保障糧油作物的增收與種植效率,又可以發展區域特色,為安化縣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思路。如貫徹可持續發展目標,將糧油作物與蔬菜作物進行錯季種植,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發揮出農業資源優勢[6]。以土豆為例,南方地區土豆在4月上市,而北方的土豆在8月上市,那么南方地區可以借助地域優勢和地域環境每年種植3次土豆,實現錯季種植,讓區域特色展現出最大優勢,實現農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安化縣在現代農業推動下正在大力進行農業技術更新、糧油作物密度調整,必須要構建出完善的錯季種植戰略,確保糧油作物生產最優化、經濟效益最大化,挖掘糧油作物種植潛力,促進安化縣農業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糧油作物是安化縣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在實際開展糧油作物高效生產的過程中,應結合區域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出完善的糧油作物高效生產管控機制。積極貫徹農業產業化發展內容,引入先進的糧油作物種植管理機械技術手段,結合區域環境構建錯季發展戰略,發展特色農業,展現出安化縣農業生產的潛力,為新農村建設、農業產業化建設打下良好基礎,促進區域第一產業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 陳新.特色糧油經濟作物優質高效種植技術[J].農家致富,2018(14):27-28.
[2] 譚方穎,毛留喜,錢永蘭,等.2017年夏收糧油作物全生育期氣象條件及其影響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17,38(9):609-611.
[3] 陳雪飛,唐艷萍,謝英杰,等.我國機械化直播水稻生產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稻米,2018(4):9-15.
[4] 馮麗娟.大豆優質高效機械化種植生產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9(5):10-12.
[5] 董秀英,宋亞輝.花生“一優二適三配套四防”高產高效集成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5(3):14-15.
[6] 秦大春,熊志剛,蘇音貴,等.重慶市“稻-薯”連作機械化輕簡生產技術探索[J].南方農業,2014,8(10):15-1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