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峰
摘 要 種質資源一直是農業種植活動的基礎,但傳統的蔬菜品種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農業人員需要加強對蔬菜品種的創新,以此保證蔬菜的產量。基于此,蔬菜種質資源與蔬菜品種改良進行分析。
關鍵詞 蔬菜種質資源;蔬菜品種;改良分析
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如果蔬菜產量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那就可能會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農業科技人員應當及時對蔬菜品種進行改良,保證蔬菜產量的增加。但是蔬菜的改良依賴于植物種質資源,因此對于蔬菜種質資源的收集工作至關重要。
1 蔬菜種質資源對蔬菜品種改良的意義
蔬菜種質的資源對蔬菜品種的改良有著重要意義,只有知道了植物的本質才有可以改良的空間,通過重要資源材料的發現與利用對蔬菜進行改良,加快蔬菜的科研速度,使蔬菜產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只有科研人員對植物品種資源掌握得越多,才可以加快蔬菜改良的速度。因此,應利用現在的科研力量大力收集蔬菜種質資源,加快蔬菜品種改良前進的步伐。
2 蔬菜種質資源工作的重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于蔬菜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更加渴望在日常生活中吃到綠色食品,保證自身營養的均衡發展。抗蟲病害已成為蔬菜品種創新的方向之一,所以抗蟲育種工作在蔬菜品種創新種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隨著土地資源的逐漸短缺,加上生態環境逐漸的惡劣,生物脅迫育種也就出現在人們的研究范圍之內。
當前在我國領土范圍內擁有大量的鹽堿以及干旱土地類型,雖然這些土地類型具有十分豐富的資源,但只有研究出耐鹽堿、耐干旱的蔬菜品種才可以真正利用這些資源,所以農業科研人員應將耐鹽堿、耐干旱作為當前蔬菜種質資源工作的重點。
3 蔬菜改良的具體措施
3.1 十字花科蔬菜耐鹽種質資源的研究分析
鹽堿地在我國是分布非常廣泛的土地類型,也是可以開發利用的寶貴資源。對于鹽堿地的開發利用的最有效辦法是對土壤行進改良或者選擇耐鹽性強的農作物進行種植,但是如果在土壤鹽堿化嚴重的土地上進行農作物的種植,那么就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加之種植人員也沒有很好的經濟收入。十字花科分布廣泛,在我國也有大量的種植,如白菜類、蘿卜類、甘藍類等十字花科蔬菜具擁有極大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故此對于十字花科的種植也受到廣泛的關注。每一個植物的生長周期主要包括萌發期、營養生長期、生殖生長期。但是所栽種的土壤中過量的鹽度會影響蔬菜的生長和發育造成不利的影響,而且不同的鹽堿程度也會對不同的蔬菜造成不同的影響。在蔬菜的發育階段中,萌發期和幼苗期是蔬菜最虛弱的階段,很有可能蔬菜在鹽堿度的影響下無法成活。因此,科研人員可以根據蔬菜在鹽堿環境下是否可以順利萌發和幼苗期成功生長,這個過程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蔬菜的耐鹽性。而多次實驗數據表明:鹽脅迫對于白菜型油菜種子的萌發和生長有著一定的影響,其中蔬菜的生理特征、離子穩態和光合特性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對于耐鹽性種植資源的挖掘和創新改革是耐鹽蔬菜選育的基礎和關鍵。因此,目前對于十字花科類蔬菜的耐鹽種植的評鑒還是關于耐鹽機理的研究。
例如,對十字花科耐鹽性種植的創新利用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進行。1)在實驗室模擬更加接近實際的土壤條件,為十字花科種質資源的篩選鑒定以及后期蔬菜的栽種提供一個更為準確真實的依據。2)加快對耐鹽性評鑒體系的相關建設,并且不斷完善對于耐鹽性的鑒定技術制度。3)對于已有的種質資源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對比,篩選出對后期研究有用的信息,并且逐步研究蔬菜的突變體,開展耐鹽分子體制和耐鹽性基因的提取工作。加快傳統蔬菜與新基因的結合速度,有效利用分子技術,改變傳統蔬菜的基因序列,保證蔬菜改良工作的順利進行。
3.2 生物技術在蔬菜品種改良在種的應用
生物技術是關于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發展融合的產物。作為當今社會的一種高新技術,在現在的科學領域種占領了顯要的地位。我國的土地資源有限,但是對于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越來越到的糧食,所以農業部門需要及時對傳統的蔬菜進行改良,以此增加蔬菜的產量。生物技術在農作物上如果能夠合適的應用,不僅可以在眾多傳統農作物種選出高產、優質、抗性強的物種,還可以提高蔬菜的產量和產物質量,從而大大提高育種的效率,減少盲目播種的現象。所以我國在蔬菜培育方面的首要任務就是培育新型作物,為后期事項種子產業化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滿足現代社會對于農業的需求。生物技術在蔬菜的選育上分為以下3種技術。1)細胞培養技術。采用單倍體培養技術,把花粉培養、未受精的子房培養等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培養個體,運用單倍體的培養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純合的二倍體材料,讓傳統的自交系統提前完成。2)分子標記技術。對于蔬菜的育種有兩種選擇方法,直接選擇和間接選擇。這種技術主要應用在蔬菜遺傳多樣性分析方面,但是這項技術因為檢測的數量有限,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導致了這項技術在蔬菜的改良上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3)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是一種可以打破物種界限,讓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相互資源共享的及時,培育出傳統培育技術所達不到的新品種和從來沒有想象過的新品種,增加了蔬菜的種類。并且培育出來的轉基因蔬菜更加的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的蔬菜,其平均產量也遠遠的大于了傳統蔬菜的平均產量。現在我國已經有了諸多轉基因類作物,如抗除草劑轉基因蔬菜,除草劑的使用可以大量減輕人工的負擔,但是對蔬菜也有一定的傷害,而有了這一類轉基因蔬菜就不會出現作物減產的問題;抗蟲與耐貯品種,在蔬菜的生長過程中總是會出現病蟲害的問題,如果對蔬菜噴灑農藥,那可能就會對食用人員的身體造成危害,而這類轉基因蔬菜的出現大大降低了病蟲害對植物的影響,有效地保證了蔬菜的產量。
例如,使用細胞培育技術對“甜椒”進行培育,科研人員可以在細胞組織培養的培養基中添加適量的高鹽度、病原菌毒素、除草劑等,這樣在培養基里面培養出來的新植株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篩選出耐鹽性高、抗病毒性高、抗除草劑高的新改良甜椒。此外,還可以通過離體培養蔬菜雜株幼胚,獲得新的蔬菜雜株。還可以通過原生質層融合獲得遠緣物種間的體細胞雜種,獲得新型的特異育種材料。
4 結語
關于蔬菜的改良問題越來越重要,但是對于蔬菜的改良需要依賴蔬菜種質資源提供信息,所以在科研人員要對蔬菜進行改良時就需要大量收集相關改良蔬菜的種質資源,并保證在收集完成以后利用新型技術對蔬菜進行改良,只有這樣才可以在保障了蔬菜質量的同時加快品種改良速率。
參考文獻:
[1]樊宇航.蔬菜種質資源與蔬菜品種改良[J].吉林蔬菜,1998(2):5-6.
[2] 鄭傳永,孟秋峰,任錫亮,等.十字花科蔬菜耐鹽種質資源研究現狀及對策建議[J].寧波農業科技,2019(3):21-24.
[3] 閆世江,張繼寧,劉潔,.生物技術在蔬菜品種改良中的應用[J].中國果菜,2009(7):4-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