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蓮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信、微博、微視頻以及微電影等各種微事物已然滲透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微時代的到來,不僅創新了人們的生活理念與方式,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各行各業的發展進程。例如微課,即在日常教學期間,教師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與工具來講解課本上的某一知識點,或者設計更為生動的教學情景,以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一般時長為8-10分鐘。語文微課則指教師對語文課本上的關鍵內容或教學環節加以設計。選準微課知識點不僅是學校徼課課程開發的一一個首要任務,還是實現微課課程教學“效能”的一個關鍵所在。因此,選準語文微課的“點”,能夠賦予語文課堂以更大的活力。
一、利用微課聯系教材,有利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即為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徼課教學的出現一方面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活躍了語文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值得一提的是,微課教學僅充當輔助作用,無法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方式,更不可脫離語文教材來展開教學。語文教材經過多次的更新,教材內容都是專家組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過的,選取的文章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在制作語文微課視頻時,必須以課本為依據,盡可能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在新的教學方式下逐漸養成高效的學習習慣。
四年級下第七單元習作教學《我的“自畫像”》,借助于微課,我首先讓學生閱讀自作提示,理解該單元的主題,然后出示《挑山工》《黃繼光》《“諾曼底”號遇難記》的相關片段,讓學生明白“怎么寫”。然后展示學生的習作片段,得出結論,提煉方法:“抓住自己外貌特點”“選用典型事例”——這是選材的支架;“抓住語言、動作等描寫凸現品質”這是表達的支架。最后,再展示學生的習作例文進行講解。在搭好基本框架后,學生的寫作也就變得水到渠成。
在習得法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因其在寫作時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而微課教師的講解可以有效地啟發他們的思維,更好地領悟寫作的奧秘。微課教學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其可有效填補作文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與水平。
二、利用微課創設情境,有利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突破
布魯姆認為,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個性特征為基礎,最大限度地增強他們的認知與理解能力,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之創設出更加直觀且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探索課本上的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對于那些難度較大的內容,教師可利用微課教學法,使其得到更為直觀的呈現與清楚的表達。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學生能夠全程集中注意力去學習知識內容,并且微課能夠直截了當地點明主題,并帶領學生深入探究,去挖掘知識寶藏。擁有形象生動的內容是微課的另一個優點,它能夠化解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眼球。
例如,在講解《窮人》一課時,因該課文篇幅較長,且涉及了許多與天氣、環境以及人物的描述,學生很難進行準確理解,故此,教師可根據課文情節制作一段微視頻,模仿課文中所描述的天氣與主人公的生活環境,以便于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桑娜一家的生活條件,明白桑娜在本身生活困難的情況下還要抱養已故鄰居家的孩子是因為他們本性善良。通過簡短的微視頻,將人物的心理動態和環境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原委,不僅如此,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道德修養也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在學習《開國大典》時,教材里的插圖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感同身受無法體會到天安門廣場的磅礴之勢,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以教學視頻與圖片為出發點,直觀地呈現天安門的雄壯與萬人空巷之景,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能力,增強他們的核心素養,對學生產生更大的興趣與驅動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學習重難點時,若教師僅是一味地強調課本內容,讓學生進行機械化的記憶,不但會降低教師的教學效能感,還有可能引發學生的抵觸心理,使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須基于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從多個不同的視角與維度來把握語文學習的重難點。
三、利用微課歸納易錯點,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障礙的梳理
詳細講評易錯點不僅是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掌握知識點的必經環節。在微課的協助下,教師可以全方位地梳理易錯點,掃清學生的學習障礙,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漢字時,通常會在某些部分頻繁出錯;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則通常會在標點符號、病句、排序、閱讀理解以及作文審題等方面遇到阻礙。因此,在講解易錯知識點的時候,若教師僅是簡單地比對答案,那么那些答對的學生可能會因此沾沾自喜,而答錯的則只知道怎么訂正,而無法真正理解該知識點,出錯的概率并沒有因此降低,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易錯點的講評,為學生設計專項微課,對教學內容及步驟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優化,使其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漢字筆順時,很多學生會寫倒筆字,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并未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所以老師可以微課的方式來向學生展示易錯字的正確書寫過程,同時搭配語音解說,實現學生的多感官參與,深化學生的記憶,掌握正確的漢字書寫方式。
四、利用微課訓練語文素養,有利于學生認知技能的培養
為切實強化學生的認知技能,教師在講解語文課文時,可為之設計相應的微課,就朗讀示范而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規定,學生要“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足以表明朗讀技能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而要想掌握該技能,就必須要進行多次且反復的訓練。在學生眼里,教師是他們的模仿對象,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師領讀的時間有限,還有部分教師本身普通話不夠標準,范讀時缺乏足夠的感情流露等,導致學生的朗讀水平難以提升。為此,教師可選擇錄制或在網上搜集優質的課文范讀音頻或視頻,再根據文本內容進行設計,讓學生在微課中提前感知所要學習的課文內容,強化他們課中學習的效率,同時也能有助于鞏固所學知識。在反復觀看微課的過程中,逐漸掌握朗讀技巧,如此一來,也極大地節約了教師重復指導的時間與精力。
需要明確的是,在利用微課來訓練學生的認知能力時,應該為之預留思考與想象的空間,微課旨在幫助學生更快掌握認知技巧,而非約束他們的思想。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與需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來,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結合上文所講述的內容,不難發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教師能夠合理利用微課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那么不僅有助于學生及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化解學習難點,還能有利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點,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唯有“微課”不微,才能使語文課堂“微”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