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蓉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實踐,兩極分化的現象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愈來愈顯著,形成這種現象有教材和教師的因素、有家庭環境因素,也有學生自身認知水平發展的因素。本文將從教師和學生等方面,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做一些淺顯的剖析。
關鍵詞:兩極分化;成因;解決策略
1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 背景分析和現狀描述
新課程改革實施后,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數學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提前發生。正常來講,不論是多大或多小的一個群體,學生的學習成績都應該符合正態分布,即兩頭小,中間大。如果學困生和學優生過多,那么就造成了我們常說的“兩極分化”現象。我所在的小學為農村校,目前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及設施都非常齊全。按照素質教育要求,要減輕學生過重的不必要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一部分孩子的學習成績并沒有提高,反而班級中呈現了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我所教學的其中一個班級優生率和及格率都在鎮數學學習平均水平之后。因此,在教學中感覺非常吃力,同時也阻礙了正常的教學進度。而我們當代的教學理念是,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因材施教,減緩兩極分化的現象。
2 兩極分化的成因
2.1 教材因素
在內容編排方面,新教材較老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參與其中,知識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誘發學生數學思維發散并發現問題,經過推理、驗證并總結而得到的。同時,教材中的例題都是呈現出最簡單、最容易解決的問題,一些相對復雜的題目卻沒有,都是在老師教學中滲透給學生的。
2.2 教師因素
作為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法,日常教學中展現獨特的人格魅力。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學生,我們接觸到的學生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最開始的工作就是先了解學生,也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2.3 學生和家庭因素
教學實踐可以看出,學生在入校前,都是白紙一張,受個體差異的影響,例如家庭教育理念、認知水平甚至是感覺統合發育情況,造成每個學生的性格及學習習慣不同,最后呈現的學習結果也不同。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略了孩子的學習過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勝于言教,父母要起到以身作則和監督的作用,監督學生的學習并給予學生正確的人生方向。
3 解決兩極分化的有效策略
3.1 及時幫助,預防為主
小學數學的教學重點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差距是不可避免的。數學知識和語文、英語的知識有所不同,它具有極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四年級的學生,20以內的退位減法計算不準確,那么就更不用說乘法和除法了。《淮南子·說林訓》中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卻可以幫助學生走的更遠。將學習檢測放在日常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防患于未然。
3.2 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1)了解學生
每個老師最初接手一個班,對自己的學生了解情況知之甚少。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高時,因為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這里往往需要和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高做對比來開展教學?;A好的同學,通過觀察和教師的引導,很容易聯想到如何畫三角形的高;相反的,對于之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這部分知識掌握不足的同學,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依然無從下手。
(2)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最忌諱指向不明。在我短暫的教學生活中,教師簡練、明確的語言是上好課的前提。而且,數學是非常講究學習方法的學科,在發現、探索、推理、總結的過程中,要及時幫助學生總結具體的操作步驟。另外,對于一些重要的概念,或是概念中的重要詞語要幫助學生及時總結,以便學生復習。而對于課堂練習,注重學生練習要精簡,有針對性,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最大的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3 和諧關系,師生融洽
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班風,上進的學習氣氛對培養學生的興趣大有幫助。因此,教師要觀察學生,研究學生。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和班級活動,融入到學生當中,和學生成為朋友。在活動中,提供給每一個學生鍛煉的機會,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證明自己,培養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并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寬容待人。
3.4 家校合力,共同面對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對老師的偏見,以至于部分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存在抵抗情緒,但是大多數的家長還是非常積極配合的。不管我們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家長,都需要老師和家長耐心溝通,詳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學習習慣。同時,作為老師,也要和家長及時溝通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情況。雙方及時溝通,互通有無,在教育觀念和學生培養上,形成一股強有力的家校合力,共同幫助孩子們進步,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4 總結
總之,兩極分化的現象已經發生,這和前些年相比,兩極分化現象多出現在初高中,已經提前了很多。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因素還有很多,也有待一線教師們探索發現??s小并預防學生數學學習中出現的兩極分化,不斷探索、實踐、反思,提升我們個人的綜合素質。相信只要我們竭盡全力,運用我們的真情和智慧去幫助每一位學生,就一定會有出乎意料的收獲。
參考文獻:
[1] 高旭.論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成績評價方法的改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5):213.
[2] 魏燕飛.如何創造性地使用小學數學教材[J].甘肅教育,201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