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程渝 侯燕



海濱小學成立于1957年,最初是一所僅有十余人的村小,長期以來學校的生源也以附近的村民子女、以及近幾年的隨遷子女為主。依據學校周圍社區與生源的特點,海濱學校在辦學中,都以學生的生命成長為中心,促進生命完整地生發、成長,促進心靈、道德、智力、能力的全面提升。
推進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是推動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引導社會和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的迫切需要,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校積極探索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全科評價體系,即“海精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并將其作為檢驗和評價我校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
(一)凝練培養目標,明確評價的出發點
依據我校的辦學歷史和生源特點,我校所有的評價創新也都以學生培養目標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為最終指向。
近年來,我們積極響應國家辦好公平優質教育、成華教育優質倍增工程的號召,圍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核心要義,對中國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深入研讀。在解讀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的六大素養和十八個基本要點后,依據“愛于心,慧于行”這一學校核心價值追求和校訓,對原有學生培育目標進一步凝練,提出著力培養“熱心、善思、慧行、雅趣”具有靈動性和學習力的現代兒童。
這一培養目標,指向海濱學子:
a一個鮮明特征:韌(堅韌;柔韌)
b兩大成長樣態:促進兒童的靈動發展與持續發展
c四大核心素養:熱心(愛心;公心);善思(會思;巧思);慧行(判斷;行動);雅趣(樂趣;志趣)
(二)重構課程體系,豐富評價的內容
如果說育人目標是我們的目的地和方向,那通向目的地的跑道便是課程,學生是在跑道上奔跑。
基于“愛慧教育”辦學主張,緊扣我校學生核心素養的校本表達,積極構建“愛慧課程”體系,確定三類課程:“基礎類課程+延伸類課程+挑戰類課程”,走課程育人之路,推動學校課程改革邁入深水區。其中,延伸類課程指向兒童不同學科興趣的滿足和學科優勢能力的提升,挑戰類課程指向兒童潛力的挖掘。
“愛慧課程”根植于我校學生的四大核心素養“熱心、善思、慧行、雅趣”,培養具有靈動性和學習力的現代兒童,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要義,因此,我校的評價就不只局限于某一個學科,而是針對學生學習的全部,評價的內容得到了極大豐富。
(三)構建“海精靈”評價體系,拓展評價的寬度和深度
實踐中,我們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整體構建“海精靈”評價體系,分別拓展評價的寬度和深度。
1.“習慣養成評價”,關注全面發展
橫向建構“習慣養成評價”體系,根據我校學生培養目標中的四大核心素養,建構包括學生的品德(熱心)、行為(慧行)、學習(善思)和藝術(雅趣)在內的4大評價板塊,并結合班級和學段特點制定包括“習慣養成評價+學科技能評價+性格養成評價”在內的詳細評價內容,指向學生全面發展。每學期,班級根據學生個人和小組的綜合表現,推薦參評“校級優秀海精靈”,進行表彰(海精靈胸章)和獎勵。
針對男女生在習慣養成評價中的差異表現,我校專門開展“男生歷練工程”:體育鍛煉磨毅力,朝會展示練膽量,班級活動樹自信,課外實踐展獨立,慧閱讀劇場表演秀風采……海濱學子通過這一系列的精細評價方式更堅韌精進!
2.學科技能評價,關注個性發展
縱向建構“學科技能評價”體系,實施納入所有學科的全科評價。語數英學科在紙筆測驗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技能測試,音樂、信息技術、科學學科實施實踐技能測試,美術學科實施“成果集評價”,體育學科測評參照學生體質健康測評標準。最后,孩子各學科的評價會形成一個數據+描述性分析。
(四)融合性實施,彰顯評價的實效與特色
“海精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海豚為吉祥物,以“尊重人格”、“基礎·普惠·自主”、“互助共贏”為基本理念,遵循全員性、全程性、發展性的評價原則。在這一評價體系下,我們集中抓住“融合”這個關鍵詞,在實踐中突破和創新學生評價。
1.融合知識學習與實踐創新,知識與能力并重
對學生的知識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只是學生評價走出的第一步。在核心素養的發展理念下,學生評價需要邁出更重要的一步,就是對學生的實踐創新素養進行評價。因此,我校在紙筆測驗的基礎上,增加技能測試,加入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我校持續開展書香閱讀大工程,開發學科延伸類課程,包括語文“慧閱讀”和英語繪本閱讀課程,以活動為載體,以課程為依托,促學生興趣養成和能力提升。并逐步嘗試在1-2年級語文、英語學科評價中加入閱讀能力的測評,采取閱讀(口語)測評與期末筆試相融合的評價,樹立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觀念,注重過程指導,給學生以信心與鼓勵,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2.融合合格達標與掘能展長,全面與特長并重
在這個極具個性的時代,在國家強調學生適性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背景下,學生評價需要將基于標準的評價和基于差異的評價融合起來,即同時關注合格達標和掘能展長的評價?!昂>`”評價體系尊重學生的差異,在學科評價中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標準來分層次評價學生,分別設置達標性和挑戰性評價標準,使每個兒童都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快樂地投入學習之中,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己。
例如,語數英學科設計課堂分層測試卡,將習題難度分成低中高三個等級。鼓勵學困生至少完成第一個等級,也激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嘗試更有挑戰性的題目,爭取學生人人都體驗成功,人人都挑戰自己能力所能企及的高度。
體育學科采用標準和差異的評價相融合,即同時關注合格達標和掘能展長的評價,依據不同的難度等級確定不同的闖關內容和任務,學生在達標的基礎上進行闖關,嘗試不斷挑戰和突破,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3.融合學習結果與發展過程,結果與過程并重
學生評價需要突破單純注重學習結果的實效性,轉而同時關注學習結果的實效性與學習過程的合理性及動態性。
我校改變一學期期末終評一次的習慣,將學生在學校的全過程都體現在評價中,將過程性評價細分為:形成性評價(評價兒童的習慣、動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表現性評價(評價兒童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獨特性和創造性)。
例如,美術學科采用“課外搜集資料+課前三分鐘演講+課堂技法講解+課中實踐創作+期末成果展示”的方式進行融合評價,促進學生智慧學習,持續發展。
學校評價改革成效明顯。海濱小學的評價體現出以下2個突破:一是,局部評價→全域評價的突破。海濱小學的評價體系創新立足于打破一直以來只注重語數外學科成績的評價方式,啟動納入所有學科的全域評價方式,盡可能適應學生差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二是個人評價→團隊評價的突破?!昂>`”評價以團隊評價為主線,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在團隊評價中體現個體評價,每個班級按4-6人組成團隊,讓團隊成員互幫互助,以求共同進步。
例如,音樂學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本期教材里的三首歌,采用“班級表演唱”的表現形式,自行編排動作、隊形,自主訓練演唱技法,自信登臺精彩展示。實現了從傳統的個人評價到團隊評價的突破。
學生發展成效明顯。“海精靈評價”體系立足于尋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促進學生快樂學習、靈動發展,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已經初見成效。我校學生調考成績年年呈現正增長;學生學科素養測評潛力明顯;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全區位列第一;學生參加各類藝術風采展示屢獲佳績,學生越來越陽光自信,靈動十足。
學校發展效益顯著。學校也取得了許多優異的成績,先后被評為“成都市國學經典示范學?!?、“成都市新優質學?!?、“四川省語言文字示范學?!?、“四川省家庭教育示范學?!薄叭珖柟怏w育大課間示范學?!钡?。同時,連續五年獲得區“教育教學工作表彰獎”、“年度綜合目標考核表彰獎”等獎勵。
未來,我們將繼續從校情、學情出發,開展課程教學改革,開展評價創新,同時借助人工智能工具積極探索教育評價的精細化,豐富教育評價手段和方式,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學習和靈動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學校內涵與質量,力爭辦一所有愛心、有智慧、有文化的特色精品學校。
(作者單位:成都市海濱小學校)